中国的程序员群体已经“过剩”了吗

中国的程序员群体已经“过剩”了吗,第1张

中国程序员群体是否已经过剩了,不至于程序员这个群体永远都不过剩,只是说现在要求越来越高了,真正想在这一行扎下根儿的,能够做到退休的那种,那做一个普通的底层程序员已经不行了,你起码要走到一个中低层的管理岗位才能够一直干下去。

程序员本来吃的就是青春饭,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系统会崩会出问题,可能半夜12:00 1:00 2:00都有,可能一个电话把你叫起来系统崩了,你赶紧看一看,对于底层的程序员就有这样的苦恼,加班之类的可能也很常见,赚的确实也是多,因为普通的行业能够一个月赚个七八千的话,那么同等的这个学历水平,比如都是一个211大学毕业,一个学的是财会,一个学的是计算机,那么学计算机的这个收入水平比其他的职业高30%,50%都很正常。

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到了一定年龄他的身体素质就会下降,有这样一句话全怕少壮,虽然做程序员不是一个体力活,但是它是一个脑力活,如果你的身体素质不足以支撑你的话,加个班你就浑身腰酸背痛,哪儿都不舒服做不下去,所以基本上40多岁之后不是处在一个关键的管理岗位的就逐渐淘汰了,这就是现实身体条件不支持,自己一直在那样一个高强度的环境之下也受不了,虽然赚的是多,但身体受不了啊。

需要更多更优秀的程序员涌现出来,或者说需要更多年轻劳动力的补充,这一行短期之内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改变的,就是人年龄大了之后想在这一行干下去,就算你想干你的身体条件也不允许动辄加到晚上9:00 10:00,或者偶尔半夜给你打个电话,把你叫起来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已经不太现实了,身体支撑不了,所以需要更多新的年轻的有技术的人涌入这个行业,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

ACM世界冠军陆靖,现就职阿里云,为人十分低调,公司内号称“人肉逻辑机”,他做事不轻易动手,深思熟虑后开干,一气呵成,鲜有编译错误。遇到搞不定的代码找他时,他就看代码,不调试,一遍一遍看代码,然后指出某行代码有错误。我们都觉得他看代码的时候大脑其实就是多核CPU,在一次又一次的运行代码。某次代码遇到bug,良久无策和另外一个同事打电话问他,他在电话里说你们检查下某个cpp文件的780行左右,是否参数传递有问题,一查果不其然,问他是否在电脑边,他说不在,在肯德基吃饭,众人大惊之下去git blame,发现这代码他8个月前提交过。特别聪明的本身少见,特别聪明而且记忆力超强的更是凤毛麟角。他有一个爱好是看日本动画片,为此自学日语,最后能和日本人正常沟通,参与字幕组做翻译。他是我见过的最纯粹自由的人,对钱,对名誉毫无兴趣,对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乎,只对挑战性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异于常人的专注。机器学习领域的顶尖:caffe作者贾扬清,xgboost作者,mxnet主要贡献者之一陈天奇。像老赵说的,感觉到总有一天R大会让全世界的程序员知道这个名字。田春冰河:号称中国Lisp第一人,研究的范畴从梵文,意大利语到common Lisp,毽球,计算机基础理论,摄影,羽毛球,利用长柄伞进行街头搏击等,配合冷峻的面容,潇洒的长衣,人称伞哥。目前正定居意大利从事计算机理论开拓以及梵文研究工作。

程序员的数量是否已经饱和或者过剩?

任何一个行业,基本都是呈现金字塔结构。处于低端的人很多,越往上人才越少,很多大厂还不是喊着招不到人。

1、未来IT行业会持续发展,C端近几年内用人需求会缩减,B端和高级产品端会加强,对人才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高端技术人才的春天来了。

2、初级人员的确会更内卷。

3、35岁现象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变或者缓解,会变成各行业普遍现象。35岁会变成一个分割线,变成贫富分化线。

4、油条岗位会变少,低端业务码农,未来堪忧。

现在谈到中国软件业时,总是与印度软件业相互比较,是基于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性。在80年代中期,中印两国软件业并无太大差别。中国软件业并未将印度软件业放在眼里,此拜中国高速发展之赐,我们戏言曰印度阿三(是就经济而言,亚洲国家,日本第一,中国居二)。但到了现在印度软件业成了全球老二,叫一向自大的美国人也不敢小瞧,盖茨称其为继美国之后的下一个超级软件大国。中国软件业却看起来是王小二过年了,增长率比起国内其他行业尚可自慰,比起其他软件大国则相形见绌。国内67%的市场份额被外国巨头拿走(的确就是拿,没有被狙击)而且是高端市场。企业在技术竞争力上与外国巨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大部分软件公司都是在进行一般应用开发,为事企业单位开发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是别人的,后端数据库是别人的,绝大多数服务支撑软件也是别人的(修路的利润哪能跟提供大型工具的利润比)。要不是中国盗版猖獗,很多小公司光买开发工具就够呛了。不仅仅是技术差距加大,连从业人员的士气都大受影响。以前,开发出了产品虽然盗版猖獗,但大多赞誉有加,现在,有时连盗都不盗国产软件。过去的程序员们也没多富有,但常被不少爱好者追捧,声望甚著,现在,大概只有出校门没几年的“青光“才为自己的程序员身份得意了。干了几年后,再不愿说自己是光干编码的程序员。中国的程序员们尽管并不认为自己的水平比印度同行差,但大都承认了软件业与印度的差距。也没什么人认为中国软件业形势大好,高歌猛进。至于中国软件业为什么会落败于印度,已有不少总结,在此不表。来看一看业界人士们开出的在网上引发大争议的救业良方。

印度软件业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软件业业界人士纷纷以玄奘西行的架势前往取经,这是无可非之。业界人士们取经的结论比较具共性的是:中国软件业需要进行职能化分、大量培养软件蓝领、开拓海外市场等。进行职能化分、实施软件工程、加强管理这些没多大的争议。争议集中在软件蓝领这个新玩意上。

在目前关于美国、日本、西欧等其他软件发达地区的报道中鲜见着软件蓝领这一划分和论述(大师和普通程序员当然有别,哪里都一样)。这是个我们从印度带回来的特产。原因是印度人用高中生在编程,再加上那帮家伙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搞的很好,居然能按时上下班,几乎跟哪里都不一样。于是就得出一个软件蓝领的概念(是印度人首创,还是我们的新发明,待考)。可是我要提醒的是印度信息技术部部长2000年5月在华盛顿放言印度每年能向世界输送20万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美国现有IT人才签证配额的一半被印度人占据,看来输送的可不是一抓一把的高中生。老美还没那么笨。以印度现在的培训体系现状和实力,那帮高中生经过培训是必然的了。他们可是在中学就接受扎实的计算机教育。我们的所谓的科班出身,不也是从高中拉了一拨人进行再教育吗?我们的大学技术教育是不是比他们的培训体系强,这我没法量化比较。我倒知道谭浩强教授在一次计算机教育会议上说他对中国现在的计算机高手大部份是非计算机科班出身感到迷惑不解。非计算机科班出身的高手得大部分自学吧,还有不少超过天天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我也还知道印度IIT被称为亚洲的MIT。我也还知道印度的培训系统来中国帮我们培训技术工程师。尽管业界人士对软件蓝领语带不屑,但要真是我们的教育培训比他们好,那倒是我们应以帮助第三世界兄弟的名义去帮他们。怎么掉过来了。那种因为印度很多编程人员没有大学学历,就把人当作是一抓一把的高中生的人是否也太过皮相之见了。尽管他们不会告你行业污蔑,但我建议有关人员在爆炒软件蓝领时先仔细斟酌一下,去考察一下别人受到的计算机教育再说不晚,程序员里没几个人跟你们抢“软件蓝领”这个词的话语权。也许吧,他们的培训系统比我们差,我们的认证培训系统可以让一个文秘专业的MM在一个月内拿MCSE,真是天才辈出!

软件的开发毕竟还是创造性的活动,你得把要处理的事务进行逻辑转换,再变为程序逻辑,编出代码。即便引入软件工程,把事务进行细分,分成更小的功能模块。你也得进行逻辑转换,离不了思考。要是不想让整个程序慢如老牛,还得仔细考虑对全局的影响。软件工程搞得再好也不能让前一个程序员写if,后一个程序员写else,再后一个打个大括号。要真是不需动脑就能写,用能代码自动生成的开发工具就行了,哪用得着一个人。就是不给薪水也得用一台计算机呀,还浪费能源。你要是在业务流程、核心逻辑不变的情况下改来改去,那是叫维护还是叫开发?开发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开发真是做个界面,拉两个控件,改改属性就行,那你还是找一个会Photoshop的人吧,效果肯定好。

继续说这个软件蓝领,我们既然学习印度的管理经验,又带回软件蓝领这个词,还要大力走向世界,看来我们的确是“师印长技以制印”了。前文曾有对世界软件业产业类型的描述。美国的模式,我们现在又缺资金、又缺技术积累,也没合理的产业群落,一时还学不了,以后吧。爱尔兰也没法学,搞20多个版本卖给谁?菲律宾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都叫我们吃惊。我们就来看一看印度软件产业,印度产业大部份是外包。我们倒还多了一个国内市场作后院,很占优势吧。仔细来看一看!大家认同的说法是,印度人能拿到外包业务的原因是:官方语言为英语,有语种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廉。当然,还有常提的一句话:中国人和印度人都适合编程,无它,从小重视数学尔。怎样超赶呢?语种优势?印度比我们强。品牌优势?也没法比。我们跟他们比聪明?还是等这方面专家来解释吧,先别那么想。那就拼价格吧!我们就打一场价格战吧!家电业都能打,我们怎么就不行。拼价格那得先降成本,软件的成本主要就是程序员的工资。让一个人均GDP847美元、现有程序员16万人、现在每年培养科班技术人员5万多人的国家跟一个人均GDP300多美元的国家、现有程序员40万、现在每年培养近20万技术人员的国家打人才价格战!当然,我们的认证培训机构能用一个月时间将一文秘专业的MM培养成MCSE技术专家,看来胜利在望!再来看一看我们的后院。我们现在有16万名程序员,分布在近6000家软件公司。这么多的软件公司都能活,那恐怕得感谢这几年的信息化热潮。尽管大部分的软件公司都是做行业应用、管理软件的。但一些大型的行业应用软件并不是由本土企业来完成的。Satyam和Multitech拿下了华为、中兴和联通的几个重要订单,而中国航空系统的管理软件也落入印度软件公司的囊中。一通讯公司的网络核心软件也是其印度研究所完成,这也可算中国软件公司。但却不代表中国软件业的真实水平。有人已在冷思信息化的热潮:虽然各个企业之间千差万别,但同一行业的业务流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行业应用的标准化这恐怕是这类软件的方向。被讥为“做系统缺少资产; 做应用缺少沟通;做信息缺少分类;做工程缺少规范;做管理缺少制度; 做团队缺少组织“的大多数软件公司如不图变,恐怕无力担当这一责任。在印度几头软件大象已经开始涉足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全都忙着打出去吧!我们有什么优势:管理?资金(软件企业的积累)?技术积累?人力成本?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的程序员群体已经“过剩”了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的程序员群体已经“过剩”了吗、目前中国顶级优秀的程序员都有谁、中国的程序员数量是否已经饱和或者过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710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