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一)

一个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一),第1张

曾经的创业热潮让很多大厂的程序猿加入到了创业大军,但往往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也是这样的一员,国内“C9联盟”大学毕业,然后去美国常春藤名校读了个Master,毕业后在一家世界前五的软件公司工作,后来裸辞回国在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做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在给个人简历添砖加瓦,不过随着一个加入创业团队的决定,就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经历,之后的5、6年时间经历了多个创业项目。一直埋头向前冲,最近停下脚步回顾了一下过往经历,想写点东西当作纪念,也算是给想要或正在创业的程序猿们一个案例供参考。

当时选择从大厂出来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也并不算很盲目。首先,行业是当时很火爆的互联网金融,其次核心团队成员来自金融、法律、互联网等不同领域,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且也有不错的工作经验和人脉的积累,最后种子轮的资金大概有700多万,股东也有银行系出身的大佬,看起来是一个值得搏一把的机会。

我与其中一个创始人曾是同事,被游说出来作为技术团队的leader,他负责产品,我负责研发,先简单介绍下核心人物(化名):

刘备:公司CEO,金融领域,做业务出身,对各种金融产品比较了解,在各大银行及政府部门都有不错人脉,熟悉生意场上的各种潜规则,有些匪气但并不是那种很有领导威严的风格。

关羽:公司CTO,我的前同事,互联网产品出身,专业能力很强,既聪明又踏实肯干,待人接物也不错,属于实干型,但一样也是一直在大公司工作,内容相对专一,且没有金融领域经验。

张飞:公司法务总监,法律专业,本人也像法律法规一样严禁,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说话做事都很严谨,被朋友形容为任何跟黄赌毒沾边的东西都跟他不沾边,工作之外并不善言辞,但是为人很nice。

在被前同事关羽游说的过程中,遇到了第一个“丰满的理想”,因为我是做大数据的,所以关羽跟我说出了他对技术和产品发展的规划,将来是一定要做金融大数据的,有很多场景可以做,技术上也会有很多挑战。但既然是“大数据”,首先就要有足够多的的数据,也就是业务要发展的足够好才会到这一步,这点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所以接受邀请自然也不是因为这个愿景。

既然已经决定了大干一场,也就不瞻前顾后了,出来后就开始着手组建技术团队,那时候创业公司还是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大厂的程序员也都愿意考虑创业公司的机会,所以首选就是从公司前同事下手,可惜一个都未能邀请成功,有一个曾经谈的比较深入,但最后去了一家拿到A轮的做餐饮供应链的B2B电商,之后复盘考虑主要可能有几个原因:

1 金融领域本身水就比较深,对普通的程序员来说未实际接触过的话感觉有点心里没底;

2 种子轮公司毕竟风险更高,而且使用到的技术也更初级一些,若没有成功,对技术积累来说有一个断档;

3 与前同事共事时是平级,但出来后可能变成向你汇报,或许会有心理落差,之前谈得比较深入的同事是被他一个师兄叫走的;

4 公司给出的offer还不足以让人放弃稳定的大公司工作加入到小团队中。

为了控制成本又不能找猎头,所以接下来就只能通过招聘平台了,拉钩、智联什么的,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组建了一个还算蛮有战斗力的团队,在外包+兼职+自己团队的组合之下,初版系统两个月左右就上线了,期间产品、技术、法务之间的磨合也越来越好,貌似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但系统上线之后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平台上是否有足够多优质的理财产品,虽然前期已经准备了一些由股东支持的理财产品随时上线,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系统开发期间刘备也一直在洽谈合作事宜,时不时的带来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结果证明没有最终签署合同的口头协议都是无效的,这就导致前期平台上产品匮乏。

产品匮乏自然也就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用户了,用户量少就更难去谈合作了,致使业务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商务谈判并不像技术开发一样可以评估工时,安排工期,一个合作谈成之前进展都是0,签合同之后才是100%,中间进度很难评估,而过多的打鸡血也会有副作用产生,慢慢的技术团队的成员就开始对公司不停跳票的业务发展有些担忧。这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接下来会引发一系列的事件和决策,每一个可能都不是决定性的,但累加到一起导致了公司最终的结局。

当业务停滞的时候,没有太多创业经验的团队开始有些发慌,尤其是账户里的资金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时开始了两个所谓“自救”的行为,一个是寻求新一轮的融资,一个是尝试一些新的产品或接一些快速赚钱的项目。前者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要尽快的补充资金,所以很容易陷入到一个2VC的状态,就是一味地迎合投资人的偏好和想法,迷失了自己最核心的价值和初衷,最终也没有拿到投资;后者无异于饮鸩止渴,盲目的去接一些无关的项目,导致自己的核心产品和平台没有持续的迭代和优化,对用户就更没有吸引力了,而且找到的项目也很难cover技术团队的工资成本,变成了做一个赔一个。所以这两种方式只是勉强支撑团队而已。

而往往在最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更多平时被隐藏下去的问题,首先,刘备和关羽、张飞都是大学同学,作为CEO他对团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主导和控制权,而关羽负责人数最多的技术团队,他们之间的分歧导致了公司整体战略和团队方向的不统一。其次,公司的早期股东是4个自然人为主,在公司一个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营收的时候,他们之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其中某一个股东跟刘备的关系最紧密,导致其他股东质疑公司的财务问题,最终导致股东不愿意再继续注资。最后,同样是因为自然人十大股东,就导致监督机制缺失,作为法务负责人的张飞,由于业务能力比较强,经常被股东委托解决一些私人事务,让他不胜其烦,成为了第一个离职的核心人员。

最终我们的公司也算是有个归宿,被一家金融机构给收购了,但这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做的足够出色,而算是无奈把公司卖掉,回收点剩余价值吧。就这样第一段的创业经历就这样草草落幕,事后复盘总结,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经验吧:

1 股东组成,早期可以接受个人股东,但不宜太多,占股要有权重等级,而且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果个人股东占股比例接近,没有主导性,监督机制又不健全,很容易出现股东之间的猜忌和分歧,对初创公司是致命性的伤害;

2 创始团队,团队成员能力互补、互相信任是基础,所以经常会有同学、同事一起出来创业,之前大家可能是朋友,或者感情比较亲密,但任何团队都要有领头人,要有灵魂人物,在有重大决策时能拍板的人,不能因为顾及对方感受而让决策层出现长时间的分歧;

3 团队组成,根据公司或业务类型来合理配置团队,很多时候在资金还充裕的情况下会盲目的扩充技术团队,导致当业务没有起色的时候技术团队的开销成为了公司沉重的负担,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只考虑技术开发,运营、市场、销售等等都要合理配置;

4 成本控制,创业初期,为了吸引早期员工公司提供了很多福利,包括免费健身、周五团建、饭补车补等等,而且高新聘请各种大牛,一副大干一场的态势,最后发现业务还没什么起色时初期的融资就已经消耗大半,而且很多时候大牛们也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 技术边界,所谓技术边界就是创业初期你的产品在技术上要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很多时候技术出身的leader容易陷入到追求技术完美的误区,觉得一个功能在技术上没达到理论上的完美就不上线,但永远都有做不完的需求,一个好的技术leader要清楚怎样的优先级最能支撑公司的快速发展,一个功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能满足当时客户的需求,人力资源就那些,要最大化的发挥效用。

JAVA读音大概为JIAWA 。

Java是由Sun微系统公司所发展出来的程序语言,它本身是一种对象导向(Object-Oriented)的程序语言。JAVA目前在手机上应用最多的就是JAVA游戏。

Java也号称是能跨平台使用的语言,这主要是因为Java本身被编译之后,并不是直接产生可执行的码,而是产生一种中间码叫作 ByteCode,这种码必需在透过 Java 的直译器来解读它,才能够真正的被执行,所以只要平台上装有这种Java的直译器,就能解读ByteCode也就能执行Java编译过的程序,故与Java程序是在那种平台上被编译的,就完全没有干系了。Java写出来的程序可分为两类,分别是Java Applet与一般的Application,而Application 这一类就与一般的程序如C++的作用是比较类似的,是一个独立可执行的应用程序,像HotJava是一个浏览器,且就是使用Java程序所发展出来的。最常见的Java程序包括应用程序和applets。应用程序是单独的程序,诸如HotJava浏览器软件就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 Applets类似于应用程序,但是它们不能单独运行, Applets可以在支持Java的浏览器中运行。Applet主要是内置于HTML网页中,在浏览时发挥作用。

Java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在一个充满各式各样不同种机器,不同 *** 作系统平台的网络环境中开发软件。利用Java程序语言,可以在网页中加入各式各样的动态效果。可以放上一段动画,加入声音,也可以建立交互式网页等。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一)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个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一)、java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821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