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队伍的顺序是怎样的

出殡队伍的顺序是怎样的,第1张

风俗根据地域的不同,情况也不一样。就算是一个省,也有不同之处!一般来讲,走在最前面的是引路人,也就是担降水的人,负责撒纸钱,能够让后边的队伍不迷路。他的后边则是放炮仗开路、招人、提醒路人的。然后是外甥,外甥不分年龄,负责抬遗像、供品及供桌。有的区域外甥只戴孝帽,有的不戴。年龄太小的,可以由家人或者朋友帮忙,但外甥本人必须在场,哪怕是有人抱着,如果外甥多,就选择年轻力壮的。

外甥后面,就是孝子,孝子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向棺材(死者)的方向排起,先堂孙侄,后亲叔伯孙侄,再往后就是死者的亲孙子和儿子。这时候就要分年龄,最大的、也就是死者的长子,是靠死者最近的,负责拉灵绳和拿招魂幡,还有出门起棺的时候摔瓦罐。(关于女婿戴不戴孝帽,也分区域。女婿是负责扶长子的,如果没有女婿,那就由亲朋好友扶着)这些男孝子实际上也就亲属有哭的,其他的只是算孝子数而已。

与棺材并行的,是帮忙抬棺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小伙儿,负责替换累了的帮忙者,还有那些举花圈的。

以前容许大办的时候,王八、和尚 娱乐 班,敲锣打鼓一大群,很是热闹。

棺材的后面,是死者的家人、同族和亲友,但都是女性。她们的任务是在后面哭丧,让白事场面显得更剧情一些。

现在丧葬改革,实行一切从简,许多程序的确简化了,但依旧有敲锣打鼓的,说是死者就这样走了太冷清太单调,哪怕留有一点点体面和风光。

其实人死如灯灭,因为各地的丧葬文化不同,所以死者死后处理方式也不同,但有一点大部分是相同的,甭管什么葬法,那就是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孙子或重孙子提着灯笼走在最前面,儿子媳妇随后,第三是姑娘女婿,后面是侄子侄媳妇,最后是亲友。

农村出殡安葬,丧葬队伍的排列是很有讲究的,什么人在前,什么人中,什么人在后都是有次序排列的,可不能乱来。但是 十里乡俗不相同, 结合我们这里的出殡排列顺序给大家讲一下。

首先从出发前说起。出发前要对逝者进行最后的祭拜,丧葬总管是这么安排的,哀乐响起,人主首先祭拜(男人是姥姥家,女人是娘家人),二是重要贵宾进行祭拜;接下来就是生前好友祭拜,然后亲戚们祭拜,最后孝子贤孙们祭拜。祭拜完毕抬棺人对棺材作整理即出发。

上面所有人祭拜完后,就在出殡路上排列成这么个形式, 音乐队在最前、贵宾、生前好友、亲戚、孝子贤孙,孝子在棺材前拉纤布(白布)行走,孝女在棺材后扒棺送葬。村里人在最后送葬。我们这里是送葬人在前,死者在后,认为死者在前不吉利。

基本排列就是这么个情况,按照过去老规矩要边送葬,孝子贤孙们都应该怀着悲痛的心情,大声哭出来,让村里人听到,如果没有哭声,村里人会评论儿女们不孝顺,没有悲痛心。现在的人们 都是有悲痛的心情,没有悲痛的哭声,只是默默无声的送葬。

一处一俗,一村一规,送葬队伍的排列没有固的格式,基本上大同小异。

你好!各个地方的风俗都有不同,我们这个地方排序是孝子(死者的长子)走前面往下按长幼排,最后是女的。

鞭炮铜锣开道、孝子贤孙领棺、直属亲戚两旁护棺、孝女贤媳等相关女眷随后哭灵、送殡的亲朋、邻里等一干人前呼后拥。

儿子在前面,随后是亲侄子,远侄子,女婿,孙子,重孙子,外孙子,亲朋,然后是女的,儿媳在前,女儿,侄媳妇,侄女,孙媳妇,孙女,亲朋。

农村出殡各村都有差异,按我村及附近村的顺序是:

:灯笼、横披、管乐队,花圈,像亭,灵车,大女婿捧香炉,孝子,孝孙,孝妇,房亲,亲戚,世交,轴幅,大锣鼓,老人队。

老人去世办理后事时,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不可能一个样,出丧时的排序也不可能相同。像我们家乡,出殡时队伍的排序如下:放鞭炮,招魂幡(引路幡),吹鼓手,花圈,彩色纸钱伞(万民伞),纸质金童玉女,男亲戚孝子,主孝抬灵牌,照片,倒头饭,棺材,女孝子。出门后到特定地点,孝子下跪,〈回灵〉主孝子将灵位照片捧回家中堂屋安置,(三拜九叩后赶紧去墓地)吹鼓手也返回,女孝子也回家。抬棺材众人上墓地。女孝子当天一般不上坟山。虽然说现在用骨灰盒,但办理丧事,出殡排序还是按老规矩办。

六八老叟。

花圈及陪葬品先行,直系孝男手端逝者遗像走寿棺前面,旁系孝男随后,再后表亲,孝女则手扶寿棺两旁并行,一众乡邻棺后随行

俗话说三里路不同乡,本人在料理农村丧事时灵前纸马纸人先行开路长子打幡其次花圈(指孝子贤孙)灵后儿媳趴杠闺女和直系亲属(女人们)随后。

棺木抬到,孝男到门前跪泣迎接。有人为尸体沐浴穿戴装殓入棺,这样职业的人泉州晋江称为“雕虎”。孝男等以新水桶至附近井中汲水,回时任绳子拖地,水放在一碗置于烘炉烧,为尸体洗浴之用。余水倾倒阶前,这样叫“上水”。

死者装扮毕,扶起坐于厅中交椅上,由道士或僧人作法,祭肴定额十二碗,名叫“辞生。死者足踏装有谷物金钱之斗,由道士或僧人帮其拿一些准备好的钱散发给子孙,名为“散手尾钱”。所择时刻已到,尸体装入棺内,纳以石灰碎纸(泉名“纸脚”),如夫妻尚存其一,则草席须刈留一半。

装殓停当,盖上棺盖,钉上木锭。孝男等随后将死者生前所用之药瓶药炉草席碗筷等物拣送至室外旷地,从前各铺均有定址,不能越界。近改在自家门前烧毁,名叫“送草”。

送草之后要停柩于自家厅上。停柩的棺木必须加漆,漆之厚薄,视停放时间之久暂及丧家之经济力量而异。

停柩一段时候,诸事准备就绪,便择日发丧开吊,做功德为亡魂超度。先期印发“讣贴”遍告诸亲友。出葬前数日再度“捧饭”。布置灵堂,先把糊好之“纸厝”安放厅中,贴上死人名位,由道(僧)作法,名曰“安龛”。

亲友接到讣贴,视其交情及资力,有以现款为赙,有以挽联,有以布帛贴字,亦有以冥镪为赙的,丰俭不一。唯花圈则民国以后始用,旧式的不用花圈。发丧之日至公吊之前,亲友陆续前往吊唁者,谓之“问丧”。功德已毕,焚烧纸厝,翌日出葬。

出葬行列有亲友应酬之各种物品,如丧轴多者必抬丧轴而行,又有化妆各种戏服,在出葬行列中边歌边舞,自数阵至数十阵,沿路观众如云,争看热闹。交游广阔之大户,当灵棺经过时,有交情的人家于自家门口排香案,举行路祭,孝男要叩谢并送其红布一块。

扩展资料

泉州晋江服丧事宜:

人死之后,亲属戴孝,头冠白巾,泉州名为“头白”。身穿孝服,没有做功德的以白布为之,做功德的外加麻服,所以做功德也称为“变服”。

孝男足穿草鞋,女则就布鞋加缝白布或青布,儿媳鞋后加红布。外亲如外孙的“头白”多一块红布,通常不戴在头上,足穿便鞋。腰间孝男缠麻带,其他为宁麻带。孝男百日内不剃发。

泉州人死后三年系首尾计算,届时除服从吉,门贴新红联,俗称“贴三年联”。每月初一及十五,早上敬汤茶饭菜,孝眷哭祭,称为“孝初一十五”。未除服前新年不贴红联,或贴水红色或绿色者,其辞句亦与春联异,作哀伤之词,如“望云思亲”之类。

这时候唱礼的就喊平身把吊唁的扶起来了,起来后吊唁的抱拳点头楫首,由孝男孝女三叩谢吊丧的,孝谢后礼毕。轮到下一位亲戚又得重复一遍动作,现在为了节省时间,变成草席原地不动,所有人吊唁时都跪在地上。这的礼仪是磕四个头,含义为神三鬼四,给神仙磕头三个,给鬼磕头四个在灵棚内,也就是出殡前搭建的灵堂。在第一道垫子上双膝跪下,连磕四个头,走到第二道垫子前跪下,磕一个头。然后慢慢地走到灵位前为逝者敬菜敬酒。回到第一道垫子前,跪下磕四个头,就结束了。

一般是上香后,磕头四个以表哀悼,三里不一俗,十里改规矩,应尊照当地习俗,事先于当地事主沟通,以免尴尬。这的礼仪是磕四个头,含义为神三鬼四,给神仙磕头三个,给鬼磕头四个在灵棚内,也就是出殡前搭建的灵堂。因为它关乎人们对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我这里将我们这里有关吊唁怎样叩拜的礼数介绍给各位朋友,敬请分享。这时候唱礼的就喊平身把吊唁的扶起来了,起来后吊唁的抱拳点头楫首,由孝男孝女三叩谢吊丧的,孝谢后礼毕。

在死者的遗体(或灵位前)双脚并拢,毕恭毕正的作三个“揖”,然后跪在“拜垫”上磕四个头,最后再立起身作三个辞“揖”。主人接过鞭炮花圈,客人面容肃穆站在灵前,鞭炮响时作揖,然后跪下三叩头,然后起身又作揖,扶起旁边陪跪的亲人。原先特别讲究,二十四拜礼、三十二拜礼等等,现在我们大都实行八拜礼,反正是四的倍数方好。妹和女侄的顺序叩拜,如丧者是女士,则把祖党和母党对换一下。顺序一般礼房会安排好,吆喝到了才可上前叩拜,不然会闹意见,会闹笑话。

美国葬礼仪式 1.守灵 美国的传统葬礼多采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要放在教堂中由亲友们轮流守灵。据学者们分析,守灵习俗是由古时人们心理上的原因所导致:一是死者亲属始终抱着死者会重新苏醒的幻想;二是他们曾在死者生前尽心竭力地加以看护,虽然这种看护现在已不需要,但他们仍不忍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天长日久,守灵便成为对死者表示尊敬的一种习惯作法。 2.墓地风情 在墓地上,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墓地的东、南、西三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墓碑。而北面墓碑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是北面通常是埋葬犯人、凶手或自杀者的地方。据称基督教教堂的圣坛北面是宣读福音的所在,福音的主旨是让罪人忏悔,因此便进一步认为北面是为那些需要拯救的罪人而设置的。 墓地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最常见的有水松,一棵棵枝繁叶茂。华盖长青,挺立在墓碑旁边。很早以前,树木一度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古人认为,生命同运动是分不开的。潺潺溪水,飒飒风声.青青树木都是生命的象征。特别是垂柳常常被种植在墓地中,这是由于它枝条拖曳;仿佛沉浸在悲哀中似的。3.入葬 美国埋葬死者有一定之规。传统风俗是在死者胸前放上十字架,或把他的手交叉放在脑前,然后朝向东方埋葬,即脚在东;头在西。据说这是早期“拜日说”的反映。 埋葬幼年死者的方式,与埋葬成年死者不同。在古罗马时,人们把夭折的孩子埋在自家的屋檐下,认为这样可以使孩子灵魂得到安宁。现代仍然有人按照传统观念把死去的幼儿或未受洗礼的孩子的尸体放在某个成年妇女的棺材里埋葬。 美国犹太人也有一种习俗,在埋葬死者时,使他面朝以色列方向,第二年再打开墓穴重新埋葬。 印第安人埋葬死者的方法颇具特色。普通百姓死后只作简单土葬,但部落酋长死后却要受到格外尊崇。他们将酋长的遗体安放在庙宇中。这种庙宇的形式十分特别,下部用粗大的木桩高高撑起。四面透风,没有墙壁,地上铺着几张兽皮,供看管庙宇的祭司休息。上层才用来安放遗体。凡是死去的酋长都一律放在同一庙宇中,一个埃一个。这庙宇只一面敞开,三面和房顶都用编结精致的竹帘遮挡得严严实实。遗体旁还摆放一个雕刻得活灵活现的木偶,作为酋长的卫士。印第安人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使遗体不腐烂的办法。他们将死者的皮剥下,涂油晒干.再将肉刮下,把骨头包在皮革中,最后再包上原来的皮,经过这样加工的遗体,看上去完好如初。

1骨灰下葬准备什么

我查看了一些资料,没有记载安葬的程序(习俗),我这有一个美国的仪式,看看对你是否有用,我觉得不错,可以借鉴: 美国设有专门负责发放死亡证书、安排葬礼仪式的机构,公墓也有专职安排丧事的人员。

公墓里往往盖有教堂式的建筑,但里面并无神像,宗教仪式和非宗教仪式的葬礼都可以在这里举行。 宗教仪式的葬礼程序,通常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辞。

葬礼毕,人们便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死者送往墓地安葬。灵车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

灵车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后面紧跟着死者的亲属。送葬人一律身着黑色或蓝色衣服,男子打黑色领带。

送葬行列非常庄严,行人不得打乱送葬队伍。 行至墓地,还有一个短小的入葬仪式。

公墓一般绕穴安置几排座椅,以备死者家属举哀之用。送葬亲属以同死者关系的远近为序一一为墓穴掩土,这只是象征性的。

随后工人侵驾驶推土机,迅速把墓穴填平,并用电夯把土压实,再铺上碧绿的草皮。 美国葬礼的特点是: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柩旁沉思默祷,而不捶胸顿足、嚎陶痛哭;并且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庄严肃穆的气氛,不设宴。

2骨灰下葬有什么讲究吗

1、骨灰盒从殡仪馆拿出来的时候需要什么仪式吗?骨灰从殡仪馆拿出来,知道下葬,盖上墓上的石板之前,是不能见光的,在骨灰盒上方要用大块的布遮挡阳光,需要至少两个人举着布。

最好应该是用挽帐。2、五谷罐是摆在墓里面吗?什么质地的不容易风化或降解?这个我家一般不用,容易腐蚀的东西最好摆在墓的外面,怕偷的话最好用胶牢牢固定。

东山的管理办公有卖那种方形的塑料密封储存箱的,用来储存骨灰盒,一方骨灰盒泡水,虫蛀什么的。但是我觉得那里面还是最好不要放你说的那个五谷罐为好。

3、七勺星怎么摆?是在“铺金”的上面、塑料盒子的下面吗?这个我不太清楚,你在问问别人吧。 4、下葬就没必要一大堆人去了吧?我觉得5、6个人足够了?下葬的话,主要是逝者的小辈去,配偶一般避免过于伤心难过,是不去的,如果小辈及其配偶人数较少,可以找与小辈关系很好的朋友帮忙,一般只要人数够,忙的过来就行,需要算算,长子要抱骨灰盒,至少要有两个人拿挽帐挡阳光,大概五个人左右比较合适,最好其中要有个主心骨式的人,来有条理的指挥进行。

5、香炉买什么样质地的?因为要摆在墓外面一般都是买瓷的,便宜又实用,在墓地那里有很多人在回收那些东西拿回再卖的。

所以最好是瓷的,用白水泥上面的牢牢的固定在紧靠墓前的水泥地上,不要破坏墓的表面。

这样的话,即使香炉被破坏的话,损失也不大。 要是用金属的,比较贵的香炉,更容易让那些人偷走。

6、老爸是因为病死的,不算是喜丧,程序上要注意点什么? 就是排场不要太大,不要放鞭炮什么的,保持低调吧。

7、请长辈高人或专业人士列出具体的下葬时的程序。

我应该不算长辈,也不是专业人士,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因为家里亲戚不多,我亲身参与了我爷爷、奶奶、外公、还有妈妈从去世到葬礼,到下葬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我家里可能不是很讲究这些,办的也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更详细的还是麻烦你问一下更有经验的人吧。

3骨灰安葬有什么讲究

看你安葬在哪里的,如果是土葬,就是在自家的坟地的,那可以随意安放陪葬品。

如果是安葬在公墓里,要依据公墓的相关规定,有些公墓是不允许客户向墓穴里安放陪葬品的,如果没有要求,那建议你安放一些如塑料的元宝之类的,北方地区流行放4个元宝7个铜钱到墓穴里,元宝又分二金二银,摆放于墓穴四个角,寓意四角压财,7个铜钱以北斗七星钱摆放于骨灰盒底部!或摆放一些很少的石狮或玉器制品,这类物品是不会变质的!建议不要放金属类制品,一来这类东西有辐射,对亲人灵骨不好,二来这类物品遇潮容易氧化,导致生锈发黑等情况!墓穴内放的东西不宜过多,选择有两三样有代表性的则可。

4如何安葬骨灰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

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

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

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

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

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

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

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 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

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

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

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 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

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

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

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栏鸡笼和床下,

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

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

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

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

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

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

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

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

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

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

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

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

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

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

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

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

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

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

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

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

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

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

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

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

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5骨灰安葬和遗体安葬,有什么不同

骨灰安葬和遗体安葬,骨灰安葬:力量小了,没有遗体安葬的效果强大,具体可以看看下边的文章。

葬 书 《葬书》有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

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内,以荫所生之法也。 就是:埋葬要选择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有生气才有万物。

人是气的产物,人体骨格就是气凝结而成。人死了,气也散了,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机的尸骨。

如果尸骨埋葬在有生气的地方,就会枯骨逢春,灵魂得到升华。是人都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树,父母是“本”是树干,子孙则是父母在世间的“树枝”。

父母的尸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气,“本”就会生机盎然,与“本”一脉相连的“枝”也会大大受益,枝繁叶茂,福泽绵长。

以上就是关于出殡队伍的顺序是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出殡队伍的顺序是怎样的、福建泉州晋江的丧葬风俗是怎样的、潮汕的丧葬文化,有哪些流程一直被保留了下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823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