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扬程计算方法。

泵的扬程计算方法。,第1张

泵的理论扬程H=U2U2/2g,其中U2------叶轮外径的圆周速度,U2=πD2n/60,其中D2---叶轮外径,n----转速。泵的实验扬程估算可表示为进出口压差/密度×g。

损失分为管道损失和管路内部的损失。

泵内部损失对扬程有影响的就是容积损失和水利损失,这两个损失的计算很复杂,不同的泵有不同的情况,这个你需要去查《现代泵技术手册》,上面有经验公式,没有绝对的理论公式。

管道主要损失分为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Δh=ΣλL/d(v²/2g)+Σξv²/2g。其中的λ和ξ都是系数,这个是需要在手册上查询的。L-------管路长度。d-------管道内径。v-------有效断面上的平均流速,一般v=Q/s,其中Q是流量,S是管道的内截面积。希望你能看懂。

水泵扬程计算公式是H=(p2-p1)/ρg+(c2-c1)/2g+z2-z1 。

H——扬程,m;p1,p2——泵进出口处液体的压力,Pa;c1,c2——流体在泵进出口处的流速,m/s;z1,z2——进出口高度,m;ρ——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计算公式(mH2O):

Hmax=△P1+△P2+005L (1+K)

离心泵的扬程又称为泵的压头,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泵所获得的能量。泵的扬程大小取决于泵的结构(如叶轮直径的大小,叶片的弯曲情况等、转速。目前对泵的压头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一般用实验方法测定。

扬程和压力成正比。

扬程一般是以米水柱为单位表示的压力,4米水柱的扬程换算成04kg/cm^2的表压力,或者是约004Mpa的表压力。

离心泵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它包括位能、压力能和速度能等几个部分,因此出口压力只是它的一部分。这水泵的标准扬程(就是在标准流量的情况下)是1298=1176m。 但是水泵的输出曲线是一个连续函数,12kg压力的水泵的最大扬程一般可以达到14-16kg。

扩展资料

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是泵的重要工作性能参数,又称压头。可表示为流体的压力能头、动能头和位能头的增加,即

H=(p2-p1)/ρg+(v2²-v1²)/2g+z2-z1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扬程

水泵流量的计算一般都是参考水泵流量计算公式为:Q=Pη/273H简单的解释一下,首先其中Q为流量,单位为m3/h,P为轴功率,单位KW,η为泵的效率,单位为%,273为常数,H为扬程,单位m。其次来说流量与扬程是反比,即扬程低则流量大,精确计算需流量计。粗略估算每小时流过几立方,管路的直径与长度计算一下即可。

水泵的轴功率(kw)P=送水量(升/秒)×扬程(米)/102×效率=流量×扬程×密度×重力加速度。102是单位整理常数。

泵的效率=水泵有效功率÷水泵轴功率(一般50%--90%、大泵较高)

扩展资料:

举例

离心泵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水泵开动前,先将泵和进水管灌满水,水泵运转后,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流道里的水被甩向四周,压入蜗壳,叶轮入口形成真空,水池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下沿吸水管被吸入补充了这个空间。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甩出经蜗壳而进入出水管。由此可见,若离心泵叶轮不断旋转,则可连续吸水、压水,水便可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扬到高处或远方。综上所述,离心泵是由于在叶轮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提向高处的,故称离心泵。

2、离心泵的一般特点

(1)水沿离心泵的流经方向是沿叶轮的轴向吸入,垂直于轴向流出,即进出水流方向互成90°。

(2)由于离心泵靠叶轮进口形成真空吸水,因此在起动前必须向泵内和吸水管内灌注引水,或用真空泵抽气,以排出空气形成真空,而且泵壳和吸水管路必须严格密封,不得漏气,否则形不成真空,也就吸不上水来。

(3)由于叶轮进口不可能形成绝对真空,因此离心泵吸水高度不能超过10米,加上水流经吸水管路带来的沿程损失,实际允许安装高度(水泵轴线距吸入水面的高度)远小于10米。如安装过高,则不吸水;此外,由于山区比平原大气压力低,因此同一台水泵在山区,特别是在高山区安装时,其安装高度应降低,否则也不能吸上水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泵

以上就是关于泵的扬程计算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泵的扬程计算方法。、循环水泵扬程如何计算、泵扬程怎么算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832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