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重新挂载?

linux磁盘重新挂载?,第1张

linux 重新挂载需要先卸载再重新挂载,如果要一条命令可以通过&&符号将两个命令组合到一个命令里,例如:

umount -l /mnt/test &&mount -o ro /dev/hda1  /mnt/test

linux中挂载命令是mount,卸载是umount,在命令行中使用&&可以将多条命令组合成一条命令并顺序执行,以达到快速执行的目的。

扩展资料

linux挂载命令mount的用法介绍:

1、语法

mount [-fnrsvw]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2、参数说明:

-V:显示程序版本

-h:显示辅助讯息

-v:显示较讯息,通常和 -f 用来除错。

-a:将 /etc/fstab 中定义的所有档案系统挂上。

-F:这个命令通常和 -a 一起使用,它会为每一个 mount 的动作产生一个行程负责执行。在系统需要挂上大量 NFS 档案系统时可以加快挂上的动作。

-f:通常用在除错的用途。它会使 mount 并不执行实际挂上的动作,而是模拟整个挂上的过程。通常会和 -v 一起使用。

-n:一般而言,mount 在挂上后会在 /etc/mtab 中写入一笔资料。但在系统中没有可写入档案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选项取消这个动作。

、添加磁盘到需要挂载的机器上

2、lsblk查看硬盘挂载情况,sdb,sdc为我新挂载的磁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fdisk -l查看挂载之前的分区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为新硬盘创建分区 fdisk /dev/sdb,

终端会提示:

Command (m for help):输入:n

依次输入p 和 1

接着便会提示卷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都保持默认按回车的即可(意思是只分一个区)

输入“w”保存并推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再次使用fdisk -l查看 , 出现了 /dev/sdb1,说明分区工作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mkfs -t ext3 /dev/sdb1对新区进行格式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lsblk 列出所有可用设备块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vgdisplay -v 查看卷分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pvcreate /dev/sdb1 创建物理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pvdisplay查看创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vgextend centos /dev/sdb1扩展卷分组,其中centos 是第8步中的VG Na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lvextend -L +256G /dev/centos/root 扩展逻辑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df -h 查看挂载情况,不要惊慌,哈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xfs_growfs /dev/centos/root 同步文件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df -h 再次查看挂载情况,已经欧克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自动挂载U盘,于是在树莓派和红帽系统上研究了一下U盘实现自动挂载。总的来说,Linux gnome/kde窗口环境下有移动存储的管理程序,可以实现自动挂载移动存储设备,但是在命令行下 通常需要用mount命令手动挂载USB存储设备。第二种方法有风险,第三种是设备管理服务udev添加规则实现自动mount,第四种方法则进一步封装mount添加日志功能。

    Raspberry Pi中USB设备的自动挂载由基于LXDE的GUI / DE处理,具体来说,由文件管理器PCManFM控制。若要禁用此行为,请打开“文件管理器”,然后从“编辑”菜单中选择“首选项”。选择“卷管理”选项卡,取消选中第二个选项“挂载可移动介质...” ,可以禁用第三个选项“显示可用选项...”设置,以防止d出窗口提示可用程序。

    系统开机时会主动读取/etc/fstab这个文件中的内容,根据文件里面的配置挂载磁盘。使用检查UUID: sudo blkid,显示关于可用块设备的信息, 查找您的设备(如 / dev / sda1 )并复制其UUID。此方法只限于开机时已经插入U盘了,开机后再插入就不发自动挂载,需要执行sudo mount -a命令。

    在文件/ etc / fstab底部添加:UUID={YOUR-UID}    {/path/to/mount/point}    {file-system-type}    defaults,errors=remount-ro   0  1

  倒数第二是dump备份设置,当其值设置为1时,将允许dump备份程序备份;设置为0时,忽略备份 *** 作。倒数第一是fsck磁盘检查设置,其值是一个顺序,当其值为0时,永远不检查;而 / 根目录分区永远都为1,其它分区从2开始,数字越小越先检查。

    修改后保存,关闭,重新启动设备以检查或键入: sudo mount -a  。mount -a 是自动挂载 /etc/fstab 里面的东西,会忽略所有已经完成的 *** 作。但是笔者认为在这里面添加太过于危险,不要轻易 *** 作这个文件,有可能造成系统无法开机。外部设备在插入时挂载,在未插入时忽略,不然无法进入系统,这需要添加 nofail 选项,但是 *** 作这个文件不太方便,有其他刚好的方法。

    文件种有两种ACTION,add和remove。在U盘插入或者拔出时,自动激活mount和unmount,完成设备自动挂载。

KERNEL!="sd*", GOTO="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SUBSYSTEM!="block",GOTO="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IMPORT{program}="/sbin/blkid -o udev -p %N"

ENV{ID_FS_TYPE}=="", GOTO="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ENV{ID_FS_LABEL}!="", ENV{dir_name}="%E{ID_FS_LABEL}"

ENV{ID_FS_LABEL}=="", ENV{dir_name}="Untitled-%k"

ACTION=="add", ENV{mount_options}="relatime,sync"

ACTION=="add", ENV{ID_FS_TYPE}=="vfat", ENV{mount_options}="iocharset=utf8,umask=000"

ACTION=="add", ENV{ID_FS_TYPE}=="ntfs", ENV{mount_options}="iocharset=utf8,umask=000"

ACTION=="add", RUN+="/bin/mkdir -p /media/%E{dir_name}", RUN+="/bin/mount -o $env{mount_options}  /dev/%k /media/%E{dir_name}"

ACTION=="remove", ENV{dir_name}!="", RUN+="/bin/umount -l /media/%E{dir_name}", RUN+="/bin/rmdir /media/%E{dir_name}" 

LABEL="media_by_label_auto_mount_end"

       第三种方法中,mount或者unmount命令在实际运用中是无法记录日志的。在生产系统中就需要添加这个插入U盘和拔出U盘的动作,作为审核调查依据。将上面的mount -o或者unmount  -l替换成usbhotplug.sh  mount 和usbhotplug.sh   unmount。

#!/usr/bin/bash

time=`date "+%Y%m%d"`

LOG_FILE="/home/pi/mount-usb-$time.log"

date=`date`

echo $date >> $LOG_FILE

CMD=$1

case $CMD in

    'mount')

        /bin/mkdir -p $4

        echo "/bin/mkdir -p $4" >> $LOG_FILE

        sleep 2

        /bin/mount -o  $2 $3  $4

        echo "/bin/mount -o $2 $3  $4" >> $LOG_FILE

        sync

        echo "----------" >> $LOG_FILE

    

    'umount')

        sync

        /bin/umount -f $2

        echo "/bin/umount $2" >> $LOG_FILE

        sleep 2

        /bin/rmdir $2

        echo "/bin/rmdir $2" >> $LOG_FILE

        echo "----------" >> $LOG_FILE

    

esa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11423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