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物设计的问题,您能帮我看一下嘛

关于引物设计的问题,您能帮我看一下嘛,第1张

专业设计引物,你让看什么?

发你设计的引物序列才能帮你检查啊。如果表达载体是做好的,有HIS标签的,很好做

已目前仅有的信息,设计F primer:GTCAGGATCCGCCACCATGTCCGAAGTAATCGAAG

R primer:GTCAGAATTCTTAATATCGTCTCTTCGTGG

DNA的甲基化是在DNA的序列不变的条件下,在其中某些碱基上加上甲基的这样一个过程。DNA甲基化的结果,一般是使甲基化位点的下游的基因表达量变少。

DNA甲基转移酶家族(Dnmts)催化甲基从S-腺嘌呤甲硫氨酸(SAM)转移至胞嘧啶残基的第五个碳,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

(a)Dnmt3a和Dnmt3b是从头 Dnmts并将甲基(红色)转移到裸DNA上。

(b)Dnmt1是维持Dnmt并在复制期间维持DNA甲基化模式。当DNA经历半保守复制时,亲本DNA支架保留原始DNA甲基化模式(灰色)。Dnmt1与复制灶相关联,并通过在新形成的子链(蓝色)上添加甲基(红色)来精确复制原始DNA甲基化模式。

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和microRNA(miRNA)一起调节转录。在真核生物中,DNA与组蛋白结合,有助于将长链DNA包装到小核区。将包括甲基化,乙酰化,遍在蛋白化和磷酸化的化学修饰添加到N-末端组蛋白尾部的三个特定氨基酸上。这些修饰不仅影响DNA链的包装方式,还影响其转录活性。松散DNA与组蛋白结合的组蛋白修饰通常为转录提供了允许的环境,而紧密包装DNA和组蛋白的组蛋白修饰抑制了基因表达。Dnmts直接与调节通常参与基因抑制的组蛋白修饰的酶相互作用。已知Dnmt1和Dnmt3a都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UV39H1结合,后者通过H3K9上的甲基化来限制基因表达。此外,Dnmt1和Dnmt3b都可以结合组蛋白脱乙酰酶,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化,使DNA包装更紧密,限制转录的进入。通常,Dnmts与组蛋白修饰酶配合,所述组蛋白修饰酶参与添加和/或剥离组蛋白标记,以便在基因区域上施加抑制状态。

亚硫酸氢盐来处理DNA。DNA当中,没有甲基化或羟甲基化的C碱基,就会被转化成U碱基。

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氢根会结合到没有甲基化的C碱基的6位。而甲基化了的C碱基不会和亚硫酸氢根发生这个反应的。然后用碱来处理。结合了亚硫酸氢根的非甲基化的C,就被脱氨基,并且脱亚硫酸根。然后,就被转化成U碱基。甲基化或者羟甲基化的C碱基还保持了是“C”。

用亚硫酸氢盐来处理DNA,可以让99%左右的非甲基化的C碱基变成U。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的转化效率非常高,转化效率达到了99%。

经过亚硫酸氢盐转化过的DNA,再经过PCR,PCR新合成出来的链,U碱基的位置,就会被替换成了“T”。那么在接下来的测序过程中,测到的也是T碱基。而甲基化的C,因为没有被亚硫酸氢盐所转化,所以,在接下来的测序过程中,被测到的,还是“C”碱基。

甲基化的建库过程。

第一种,Illumina公司的Truseq DNA建库方法。

因为Illumina Truseq DNA建库试剂盒当中,它所提供的接头上的C碱基都是已经经过甲基化修饰了。所以,用这些接头做出来的文库,在用亚硫酸氢盐做转化的过程当中,它的(接头上的)C还是保持是C ,不会被转成U。带了这些接头的文库分子,就可以和测序芯片上的草皮DNA发生互补杂交。并且进一步发生桥式PCR反应。生成测序用的DNA的簇(Cluster)。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在用亚硫酸氢盐处理DNA文库的时侯,90%以上的DNA链会断掉。这样,已经建好的文库,其中90%分子会被破坏掉。也就是说文库的丰富度就会损失90%以上。它的好处就是,在这个建库过程当中用的PCR循环数较少。所以它PCR扩增效率不同,所引起的文库不均一程度也就较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PCR bias较少。

第二种,EpiCentre公司开发的EpiGnome方法。

第1步,亚硫酸氢盐先处理DNA,把未甲基化的C都转变成U。

第2步,把带标签1的随机引物加入,进行第一次的复制。得到第1条的复制链。

第3步,消化掉过量的引物。

第4步,加入带末端终止碱基、并带标签2的随机引物。这个引物的作用是让第1复制链延伸,并且加上标签2。

第5步,加入建库的PCR引物,进行PCR。通过PCR,把Index序列和成簇引物序列加入到链的两侧。得到真正的文库。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把亚硫酸氢盐处理的过程,放在了建库之前。这样建成的库的丰富程度会比较高。但缺点就是要做较多的PCR循环,那么有了比较多的PCR循环之后,PCR产物的扩增均一性是不太好的。也就是说PCR bias会比较大。

因为甲基化文库中经过亚硫酸氢盐处理,绝大多数的C都变成了T。所以,这个文库中是严重地缺少C碱基的,也就是四种碱基的比例是严重不平衡的。这样在用HiSeq 2000或2500测序仪来测甲基化文库的过程当中,文库测序得到的数据质理就较差。并且经过PF过滤得到的有效的数据产量也会较低。为了弥补甲基化文库的碱基不平衡性,一般情况下,在上机过程当中,是掺入大比例的基因组文库,或者PhiX文库,来补充比较多的C碱基,一般会掺30%的PhiX文库、或者基因组文库。在掺入30%的PhiX文库的条件下,一条HiSeq 2000 V3 PE100的Lane,大概可以得到20G 左右的甲基化文库数据。也就是说,在HiSeq 2000或者2500平台上,甲基化文库的测序数据产量,一直都不是很高。质量也比较低。

本人是生物竞赛生,一些用词可能不准确,有错误请指出!

首先,将需要测序的不同DNA片段两端加上已知序列的引物(两边的引物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图中的紫色和粉色。

接着,将这些DNA片段倒在如图中的板上(板上已经提前固定好了单链的引物片段),再使这些DNA变性,形成单链的DNA,其两侧的引物与板上的引物片段互补配对,因此DNA片段被随机地固定到了板上,如图,一条条DNA竖着立在板上(待测序部分仍然是单链),彼此分散开。

再加入PCR反应需要的一系列东西,除了引物!因为引物已经在板上了,进行PCR时,这些DNA只需要“弯腰”,就可以与固定在板上的引物配对,并进行DNA复制,因此被形象地成为“桥式PCR”。

每一个DNA片段都与附近的引物配对并合成DNA,因此每一个片段都只能在其周围进行DNA合成。然后,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酶切),切断DNA一侧的引物(另一侧仍然固定在板上),这时所有的DNA都重新在板上“直立”,形成一个个DNA簇。一个板上可以有不同的DNA 簇,但每一簇内的DNA都是一样的(由一个DNA片段扩出来的)。

先来介绍一下测序时使用的核苷酸单体:每一个核苷酸碱基上都带了不同的荧光标记,且3’碱基被封闭,不能直接与下一个核苷酸相连

然后进行PCR反应就可以了,由于单体的性质,反应只能一轮轮进行,但可以同时记录不同DNA簇发出的荧光,因此可以同时测几组不同的DNA序列。比如图中,一共有四个DNA簇,一轮反应进行完后,根据记录到的荧光位置和颜色,可以知道四簇中加进去的核苷酸分别是哪一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11537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