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引物时同源臂怎么加

设计引物时同源臂怎么加,第1张

用PCR扩的时候就把同源重组片段引入,vector酶切后 5'端选15nt,3'端选15nt分别加到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上,就做成了同源臂。 

同源序列是指在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或不同物种间相同或相似的DNA序列,而同源臂是指一段同源序列,类似于tRNA氨基酸臂的结构,所谓臂,指的是手臂样结构。

弓|物是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靶区域-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弓|物与靶区域另一端的另-条DNA模板链互补,其功能是作为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起始点,核酸聚合酶可由其3端开始合成新的核酸链。

好的引物会让PCR实验成功一半,因而,引物设计一直都是PCR非常重要的环节。PrimerPremier5和Oligo7这两款软件想必是备受科研汪们推崇的引物设计软件。

引物设计简介:

引物设计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在核酸合成反应时,作为每个多核苷酸链进行延伸的出发点而起作用的多核苷酸链,在引物的3′-OH上,核苷酸以二酯链形式进行合成,因此引物的3′-OH,必须是游离的。

1、首先,退火温度=4×(G+C)+2×(A+T)-(5~8)只是粗算,有时不灵,但比较简便。

2、其次,用primer5(oroligo6)计算,引物配对好后,primer5可以显示Tm,认为这个值就是退火温度,再加2or3度最好。

3、最后,合成引物的单子上也有个Tm,减去5~8也可,但有些公司提供的Tm就是方法1计算的。

无缝克隆,让载体构建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吴思涵

知识星球「生物狗窝」,生物医学同行交流社区

前言

提起“克隆”、“载体构建”这两个词,似乎总会同时提到“限制性内切酶”。没错,在过去数十年,用限制性内切酶产生黏性末端,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两个甚至更多片段的克隆方法,是载体构建的经典方案。

近年来,“无缝克隆”逐渐受到科学家的欢迎。相比之下,无缝克隆 *** 作更加简单,灵活性更强,同时几乎不受序列的限制,一次可定向组装高达10个片段的dsDNA。这篇文章将带大家认识无缝克隆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一、无缝克隆的原理

首先要强调的是,无缝克隆有两个主要的流派:Gibson assembly和Golden Gate assembly。由于Golden Gate assembly依赖于Type IIS限制性DNA内切酶(如BsaI,BbsI等),一旦载体不携带相应的识别序列,这种方法就走不通了。而假设通过PCR引入Type IIS内切酶识别序列,那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缝”了。因此本文所提的“无缝克隆”,特指Gibson assembly流,不涉及任何Golden Gate及其他流派。

目前,无缝克隆比较著名的商品化名字有NEB家的Gibson Assembly和NEBuilder HiFi DNA Assembly,Clontech家的In-Fusion,以及Invitrogen家的GeneArt等。但无论叫什么名字,其基本原理都和早期的Gibson assembly的是一样的。

与传统的双酶切克隆一般,无缝克隆同样需要依赖于dsDNA的黏性末端进行互补配对,并利用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修复缺口(nick)。但是,无缝克隆并不使用“内切酶”来制造黏性末端,而是通过“外切酶”来产生的。

(Tips 1:“内切酶”是在核酸链内部进行“一刀两断”剪切的酶,而“外切酶”是在核酸链的末端、即外部进行“逐个碱基”剪切的酶)

在无缝克隆中使用的外切酶是T5核酸外切酶,它能沿着5’→3’方向,降解dsDNA,从而产生黏性末端。

(Tips 2:T5外切酶同时具有ssDNA外切酶活性,但并不降解超螺旋dsDNA。)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想到,假设要拼接的两个片段的末端,是一模一样的碱基序列,那么通过T5外切酶,就能产生几乎一致的黏性末端了。没错,无缝克隆的原理便是如此。如下图所示,假如我们需要将3个片段按照1→2→3的顺序拼接起来,只需要保证1的末尾和2的开头,以及2的末尾和3的开头,具有同样的序列即可(我们可称之为同源臂)。这个同源臂序列,并不是额外添加进去的,而是载体或者拼接片段本身携带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PCR的方法,在外源拼接片段的两端加上线性化载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115568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