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gitignore文件?

如何创建.gitignore文件?,第1张

1、在需要创建 .gitignore 文件的文件夹, 右键选择Git Bash 进入命令行,进入项目所在目录。

2、输入 touch .gitignore ,生成“.gitignore”文件。

3、在”.gitignore” 文件里输入你要忽略的文件夹及其文件就可以了。(注意格式)

我的 .gitignore:

.deploy_git/

node_modules/public/

忽略文件原则

忽略 *** 作系统自动生成的文件,比如缩略图等;

忽略编译生成的中间文件、可执行文件等,也就是如果一个文件是通过另一个文件自动生成的,那自动生成的文件就没必要放进版本库,比如Java编译产生的.class文件;

忽略你自己的带有敏感信息的配置文件,比如存放口令的配置文件。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寻求一种机制来规避这种事故的发生,在 git 版本控制系统中一般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当属 .gitignore 文件。

该方式是在工作中最常用的方式,配置方法是在仓库的根目录下新建 .gitignore 文件,在文件里配置忽略规则,同时把 .gitignore 文件加入版本管理。之后可以同步该配置到远程仓库,其他开发者可更新该文件到本地仓库,与其他克隆仓库共享同一套忽略规则。

.gitignore 文件对其所在的目录,及所在目录的全部子目录均有效。

1)查看当前Git工作目录中文件状态

可以看到有6个未被追踪的文件。

2)在Git仓库的根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 .gitignore 的文件

因为是点开头,没有文件名,没办法直接在windows系统中直接创建,要通过Git Bash客户端,用Linux系统的方式新建 .gitignore 文件。

3)将需要忽略的文件写入 .gitignore 文件中

提示:每个文件或者正则匹配占一行。

4)将 .gitignore 文件提交到本地版本库

这样就完成可忽略文件的整个过程了。

用这种方式配置忽略文件,不会同步该设置至远程仓库,只在本机起作用。

配置方法是直接编辑Git仓库根目录下的 .git/info/exclude 文件,把要忽略的规则直接写入,这个方法只在本机当前仓库起效,不会对其他的克隆仓库起效。

1)查看当前Git工作目录中文件状态

可以看到有3个未被追踪的文件。

2)编辑Git仓库根目录下的 .git/info/exclude 文件,配置忽略

3)再次查看当前Git工作目录中文件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 local.txt 文件被忽略了。

忽略规则由本机所有仓库共用(也就是对本机的所有Git仓库都起作用),配置方法如下:

Linux中,这时把全局要忽略的文件列表 .gitignore 放当前用户根目录下( ~/.gitconfig ):

Windows中,这时把全局要忽略的文件列表 .gitignore 放当前用户根目录下:

我们以Windows系统为例:

1)查看当前Git工作目录中文件状态

2)创建 .gitignore 忽略文件

我们可以复制用户根目录下的 .gitconfig 文件,并改名为 .gitignore 文件。

注意:

如下:

3)将忽略文件配置到Git全局配置文件 .gitconfig 文件中

通过如下命令进行配置。

执行命令后,查看 .gitconfig 文件内容,如下:

至此之后,所有Git仓库都会自动应用这个 gitignore_global.txt 文件中,所配置忽略的文件。

4)把需要忽略的文件加入到 gitignore_global.txt 文件中

把 gitignore_global.txt 文件中的内容清空,之后添加要忽略的文件。

gitignore_global.txt 文件内容如下:

5)查看 learngit 仓库工作目录文件状态

可以看到 hello.java 和 test.java 两个未被追踪的文件被忽略掉了。

我们在使用git进行协作开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配置问题,不同成员使用的IDE可能不同,那么IDE生成的配置文件也就不同,比如开发JAVA,idea生成的配置文件为.iml,而eclipse为.project,那么如果把这些配置文件都提交至git上的话必将造成配置错乱,为避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git的.gitignore来忽略指定的文件,这些文件只在本地有,git push的时候这些文件会被自动忽略。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gitignore文件,然后写入要忽略的文件名或者文件夹等,支持模糊匹配,以楼主电脑中一个项目为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11881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