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漂浮的冰上为什么事淡水的(盐分为什么渗入不到冰里面)

在海上漂浮的冰上为什么事淡水的(盐分为什么渗入不到冰里面),第1张

因为冰是单矿岩,不能和它物共处。水在结晶过程中,会自动排除杂质,以保持其纯活。因此,海水冻结时产生的冰晶,是淡水冰。但是,结冰过程往往较快,会使一些盐分以“盐泡”的方式保存在冰晶之间,冰晶外璧也会粘附上一些盐分,所以海冰实际上不是淡水冰,还是有咸味的。海冰比海水的盐度显然小得多,大致在0.5‰到l5‰之间,一般为3-7‰左右。

冰晶间的盐泡不是静止不动的,它的浓度高而比重大,因重力而沿冰晶间隙下坠。因海冰顶部要比底部淡。另外,冰中如果存在温度梯度,会使盐泡向高温方向移动。有人作了一次实验,把含盐泡的海冰由上部加热,盐泡竟违反重力规则而向上迁移。这由于海水结冰时,气温低于水温,因而盐泡向底部迁移。

留在冰块里的盐泡,在气温升高到融点时,往往互相沟通,使盐汁漏出于冰块之外,这时海冰表面百孔千疮。隔年海在夏季就因这个缘故排出盐分。经过若干年后,多年海冰顶部几乎变成淡水冰。我国西北某些地区干旱而且水质苦咸,那里的人们就创造了结冰法淡化苦咸水,他们在冬天把冰块搬进水窑和农田里,待春暖后再饮用和灌溉。据试验,原先含盐量8-25克/升的苦水经淡化后,含盐量降低到3-7克/升,除盐率达到了60-80%。

因此,海冰年代越老,冰中的盐分就越少。年代久远的海冰顶部几乎是淡水冰,能够融化饮用。

那么也许就有人提出来了,把冰川水运过来可行不可行呢?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大面积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与其让它们融进海里,不如利用它们?这似乎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也许副高和内陆地区的人们不会这样想,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应该深有体会了。这一部分水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进行收集的,但是更多可能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又以河川径流或者地下水的形式流走。

城市自来水大多数来自城内或者周边的河流湖泊,或者易于抽取的浅层地下水。咸水湖(或咸的地下水)一般是不被利用的。有个别发达沿海国家可能会用到海水淡化,典型例子是西亚一带,靠石油资源致富,水资源极度稀缺,他们进口淡水还不如直接海水淡化来得方便(这里主要考虑成本问题)。

图:海水淡化设备。较昂贵的供水方式

其实,地球表面易于被我们利用的水资源,也不是不够用的问题,是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配不均匀。举例说明,夏季我国南方洪水多发,西北城市却一直盼望下场雨来缓解旱情;热带雨林区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副高控制下的热带沙漠却有可能几年见不到一滴雨。我们不能控制天气,也不能控制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说人工再输送水的话,就会产生额外的费用。这是棘手的问题。

那么依靠冰川和陆地冻土带的水行不行呢?相比之下陆地冻土层的水可能更易采集,但这些冻土层通常因为高海拔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人烟稀少。再通过交通运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又是可观的费用。如果自来水的价格太高,我们也接受不了。

同样的道理,冰山从南北极运输过来,就已经是一笔很高的费用了。有人提出说让它们自然随着洋流漂过来,然后我们只用采集融化的冰水就行。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实际实施起来有一些问题。比如冰山它漂不到亚热带海域;即使过去了也会很快化掉。在漂流途中如何存储这些融化的淡水也是问题。洋流可能转变方向,它漂到别处去,我们也难以控制。

如果自来水价格太高,我们可能不乐意买单,尽管它来自无污染的两极地区。 因此,当下的科学技术尚不能让我们很好地利用这些遥远的水资源。 为了缓解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也想出很多对策。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属于大自然,我们的一举一动对大自然的影响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小的多。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节约水资源,保证几十甚至几百年后,后代们还能喝到纯净的饮用水。

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当海水结冰的时候,温度达到了冰点以下,这样,海水中多余的盐分就会析出来或者溶解在外围温度较高的水中,这样海水才能结冰,而冰自然就是淡水冰了。

海水结冰了,但里边还是含有一定量的盐分。因为根据溶解度的原理,即使在零度以下,盐的溶解度也不会是零。虽然还有一定数量的盐,但是我们的味觉已经分辨不出来了。

扩展资料:

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并且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海水表面趋向于结冰温度时,密度增大,海面海水下沉,引起水的垂直对流,进行混合。表层水开始结冰,析出盐类而使邻近水层的盐度增大,使邻近的海水的冰点再次下降。

因此,海洋只有混合均匀,从表层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温接近冰点时,海面才会凝固结冰。所以,海冰不象湖水河水结冰那样容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冰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11911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