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Pandas 向DataFrame中添加一行一列

Python Pandas 向DataFrame中添加一行一列,第1张

在Pandas的DataFrame中添加一行或者一列,添加行有 df.loc[] 以及 df.append() 这两种方法,添加列有 df[] 和 df.insert() 两种方法, 下面对这几种方法的使用进行简单介绍。

采用 loc[] 方法多适用于对空的dataframe循环遍历添加行,这样索引可以从0开始直到数据结果,不会存在索引冲突的问题。

不过在使用insert的过程中发现 454: DeprecationWarning: `input_splitter` is deprecated since IPython 7.0, prefer `input_transformer_manager`. status, indent_spaces = self.shell.input_splitter.check_complete(code) 这个提示,猜测是有别的地方出问题了,还需要调试。

主要参考资料:

建议参考一下dataframe文档,里面有相应的方法,不需要使用for循环遍历,for循环遍历会拖慢程序。对于dataframe中数据检索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全部】df.values

【name列的数据】df['name'].values

【loc检索A列】df.loc['A']

【iloc进行行检索】df.iloc[0]

【直接使用名字进行列检索,但不适合行检索】df['name']

第一步:准备一些数据

根据你的描述生成的一堆数据

定义一些变量

TOPLST = ['A', 'B', 'C']   # top10

PATH = 'test.xls'            # 我生成的Excel测试文件位置

第二步:根据描述,你需要对比两个序列之间是否有交集?

这里简单定义一个函数(当然也可以不这样做):

def checkLst(lst1, lst2):

# 如果两个列表中有相同值,则返回True

for item in lst1:

if item in lst2: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第三步:实现我们的需求:这里主要还是使用索引,掌握dataframe的函数基础上,如何使用这些接口函数很重要。这里简单几行实现数据清洗功能。

def clearData(path, toplst):

df = pandas.read_excel(path)

# 找到需要判断的mesh列

mesh = df['mesh']

# 清除队列

clearilst = []

# 遍历每一行数据mesh.index是RangeIndex实例

for index in mesh.index:

# 判断top10和mesh列中是否有交集,如果没有交集则将索引加入删除队列

if not checkLst(toplst, mesh.iloc[index].split('')):

# 将没有交集的行索引添加至清洗列表

clearilst.append(index)

# 清洗结果赋值

result = df.drop(index=clearilst, axis=0)

return result

完整的代码截图如下:

程序源代码

我们来看下运行效果:

运行效果展示

完美运行,不用 *** 心索引+1的问题,也不用再创建一个DataFrame实例!

希望能够采纳!

将Excel中的的数据读入数据框架DataFrame后,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各种数据处理。

21.1 列间求和

总分(总分=语文+数学+英语)

对于上一章所提到的学生成绩表,仅用一个语句即可完成总分计算,并填充。

df['总分']=df['语文']+df['数学']+df['英语']

完整代码如下: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excel

file='d:/student.xlsx' #见第18章表18-1

df=read_excel(file,sheet_name=0,converters={'学号':str})

df['总分']=df['语文']+df['数学']+df['英语']

print(df.head()) #df.head()的作用是仅显示5行记录。

运行结果如下: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名次

0 1 070101 王博宇 NaN NaN 84 71 93 248 NaN

1 2 070102 陈冠涛 NaN NaN 89 89 89 267 NaN

2 3 070103 李文博 NaN NaN 89 72 76 237 NaN

3 4 070204 姜海燕 NaN NaN 89 89 89 267 NaN

4 5 070205 林若溪 NaN NaN 91 95 83 269 NaN

21.2替换

既可以将对满足条件的行和列的数据替换,也可以对整个集合的数据按照条件进行替换。

df['总分'].replace(310,'x',inplace=True)

将总分列的数值“310”替换为“x”。inplace=True表示改变原数据。

df.replace(76,0,inplace=True)

将整个DataFrame中的数值“76”替换为“0”。

df.replace([98,76,99],0,inplace=True)

将整个DataFrame中的数值“98,76,99”一次替换为“0”。

21.2排序

既可以将某一列作为关键字段排序,也可以将几个列分别作为主、次关键字段进行排序。排序既可以按升序排序,也可以按降序排序。

函数sort_values()的语法格式如下:

df.sort_values(by=[“col1”,”col2”,......,”coln”],ascending=False)

其中,coln表示列名,也可以是列名的列表;ascending表示排序方式,值为True表示升序,可以省缺,值为False表示降序。

如:

df=df.sort_values(by=['总分'],ascending=False)

表示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序。

df=df.sort_values(by=['总分','语文'],ascending=False)

表示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若“总分”相同,再按照“语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21.3 字段截取

函数slice()可以从某列中截取字符串。格式如下:

slice(start,stop)

其中,start表示开始位置;stop表示结束位置

例:

df['年级']=df['学号'].str.slice(0,2)

通过此语句可以截取学号字段的第1、2个字符,并赋值给年级字段。

21.4 记录抽取

可以抽取满足条件的记录。

例:抽取总分>300的记录。

df[df.总分>300]

抽取总分在300到310之间(包括300和310)的记录。

df[df.总分.between(306,310)]

抽取学号中包含“0803”的记录。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抽取某个班的信息。

df[df.学号.str.contains('0803',na=False)]

此处的na=False,含义是如遇到NaN这样的数据,直接做不匹配处理。

21.5修改记录

1、整列替换

我们在前面已经给整列填充过数据,填充时原来的数据就被覆盖了。

即如下语句:

df['总分']=df['语文']+df['数学']+df['英语']

2、个别修改

如将值‘99’替换为值‘100’,可用如下语句:

df.replace('99','100')

将指定列的值替,如将语文列和英语列的值‘99’替换为值‘100’,可用如下语句:

df.replace({'语文':99,'英语':99},100)

可用如下程序去验证: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excel

file='d:/student.xlsx'

df=read_excel(file,sheet_name=0,converters={'学号':str})

print(df[(df.语文==99) |(df.英语==99)])

df=df.replace({'语文':99,'英语':99},100)

print(df[(df.语文==99) |(df.英语==99)])

运行结果为: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名次

28 29 090802 丁能通 09 NaN 119 120 99 338 NaN

29 30 090203 沈丹妮 09 NaN 109 108 99 316 NaN

Empty DataFrame

Columns: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名次]

Index: []

可以看出,第一个print()语句输出的结果中满足条件“语文或英语为99分”的有两条记录,替换语句执行以后,df中再没有满足条件“语文或英语为99分”的记录了。

21.6记录合并

函数concat()()的格式如下:

concat([dataFrame1,dataFrame2,......],ignore_index=True)

其中,dataFrame1等表示要合并的DataFrame数据集合;ignore_index=True表示合并之后的重新建立索引。其返回值也是DataFrame类型。

concat()函数和append()函数的功能非常相似。

例:

import pandas #导入pandas模块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excel #导入read_execel

file='d:/student.xlsx' #变量file表示文件路径,注意'/'的用法 数据见第18章表18-1

df=read_excel(file,sheet_name=0,converters={'学号':str})

# 将Excel文件导入到DataFrame变量中

df=df[:5] #截取df的前5个记录

print(df) #输出df

df1=df[:3] #截取df的前3个记录存入df1中

df2=df[3:5] #截取df的最后2个记录存入df2中

df3=pandas.concat([df2,df1]) #将df2与df1合并存入df3中

print(df3) #输出df3

运行结果如下: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名次

0 1 070101 王博宇 NaN NaN 84 71 93 NaN NaN

1 2 070102 陈冠涛 NaN NaN 89 89 89 NaN NaN

2 3 070103 李文博 NaN NaN 89 72 76 NaN NaN

3 4 070204 姜海燕 NaN NaN 89 89 89 NaN NaN

4 5 070205 林若溪 NaN NaN 91 95 83 NaN NaN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名次

3 4 070204 姜海燕 NaN NaN 89 89 89 NaN NaN

4 5 070205 林若溪 NaN NaN 91 95 83 NaN NaN

0 1 070101 王博宇 NaN NaN 84 71 93 NaN NaN

1 2 070102 陈冠涛 NaN NaN 89 89 89 NaN NaN

2 3 070103 李文博 NaN NaN 89 72 76 NaN NaN

由于合并时是将df1合并到df2中,可以看出,索引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

21.7统计次数

可以用如下方法统计出某个值在某行或者某个范围出现的次数。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excel

file='d:/student.xlsx'

df=read_excel(file,sheet_name=0,converters={'学号':str})

df=df[:5]

print(df)

print(df['语文'].value_counts())

输出结果如下: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名次

0 1 070101 王博宇 NaN NaN 84 71 93 NaN NaN

1 2 070102 陈冠涛 NaN NaN 89 89 89 NaN NaN

2 3 070103 李文博 NaN NaN 89 72 76 NaN NaN

3 4 070204 姜海燕 NaN NaN 89 89 89 NaN NaN

4 5 070205 林若溪 NaN NaN 91 95 83 NaN NaN

89 3

84 1

91 1

Name: 语文, dtype: int64

可以看出,通过value_counts()函数可以统计出列中各值出现的次数。

value_counts()函数的参数还有 :

ascending,当ascending=True时升序排列,当ascending=False时升序排列(此时该参数可省缺);

normalize,当normalize=True时,显示的不再是各值出现的次数,而是占比。

将上例中的语句print(df['语文'].value_counts())改为:

print(df['语文'].value_counts(ascending=True,normalize=True))

则输出结果变成了:

91 0.2

84 0.2

89 0.6

Name: 语文, dtype: float64

21.8按值查找

print(df['语文'].isin([84,91]))

它的作用是查找‘语文’列中值和isin所指的列表中元素一致的记录,如果找到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

输出结果:

0 True

1 False

2 False

3 False

4 True

Name: 语文, dtype: bool

21.9数据分区

根据某个分区标准,将数据按照所属区域进行划分,并用相应的标签表示,可以用cut()方法来实现。

语法格式如下:

cut(series, bins, right=True, labels=NULL)

其中:

series表示需要分组的数据;

bins表示分组的依据,是一个列表,其元素为划分分区的边界值,如[0,72,96,120],就是划分3个分区,即0~72、72~96、96~120,默认的是“左包右不包”;

right表示分组时右边是否闭合;

labels表示分组的自定义标签,也可以不重新定义。

下面对上述学生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进行分组,并增加一个新的列“语文等级”。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excel #导入read_execel

file='d:/student.xlsx'

df=read_excel(file,sheet_name=0,converters={'学号':str})

df['年级']=df['学号'].str.slice(0,2)

df['班级']=df['学号'].str.slice(0,4)

df.总分=df.语文+df.数学+df.英语

bins=[0,72,96,max(df.语文)+1] #

lab=['不及格','及格','优秀']

grade=pd.cut(df.语文,bins,right=False,labels=lab)

df['语文等级']=grade

print(df.head())

print("语文成绩分等级统计结果:")

print(df['语文等级'].value_counts())

运行结果如下:

序号 学号 姓名 年级 班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语文等级

0 1 070101 王博宇 07 0701 84 71 93 248 及格

1 2 070102 陈冠涛 07 0701 89 89 89 267 及格

2 3 070103 李文博 07 0701 89 72 76 237 及格

3 4 070204 姜海燕 07 0702 89 89 89 267 及格

4 5 070205 林若溪 07 0702 91 95 83 269 及格

语文成绩分等级统计结果:

及格 17

优秀 10

不及格 4

Name: 语文等级, dtype: int6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11933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