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怎么去英国留学

工作后怎么去英国留学,第1张

工作后怎么去英国留学

很多工作多年的人可能会有职业倦怠,希望及时充电升级。工作后,去读硕士。根据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有两条路径:1。读MBA;2.读MBA以外的其他专业。进一步细分,需要考虑是在职学习还是脱产学习,是国内学习还是国外学习。身边很多同事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国内高校在职MBA的道路,可能对现状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这代表着放弃周末仅有的休息时间去学习,而且持续3年左右,需要超乎想象的毅力。我很佩服。

考虑到我当时的工作强度,自我判断很难适应在职学习的节奏。另外,我对MBA不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无论之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想走向更高的管理方向,MBA对于你的职业晋升可能更直接有效。但对我自己来说,我之前放弃了JLL这个管培生,去了教育集团工作,因为我对教育行业感兴趣。在敏捷教育集团工作了这么久,一直在总部后台支持部门工作,了解了很多教育运营的秘密,但还是希望能在更内核的方向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实就算是在支持部门,也是要多了解教育的。但是我没有教学或者教育学的背景,对教育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总感觉离教育的核心业务很远。至于留学国内还是国外,主要考虑以下两点:本科是英语专业,可惜工作后一直在努力,希望能通过留学开阔眼界;我对探讨中西教育的异同很感兴趣。

出国深造的想法在2018年逐渐浮现。年底开始申请2019年秋季开学的学位项目,最终在2019年5月下定决心。

有一集,留学前,我在中国银行办理国际汇款。那天花了两个支行才处理成功。4-5个小时,柜台经理问一些基本问题,然后去后台联系总行审核。后来,他出来又问了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到柜台经理灼热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自己。我当时就在想,是不是因为我是原公司名下7家幼儿园的法人代表,国家怕我潜逃。后来经理突然问,这是你孩子留学的学费吗?突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心想我看起来不像有十几岁的人。其实到了英国之后,我发现很多非MBA专业的同学都是带着工作经验来留学的,而且很多都结婚生子了。英国大学学生年龄群体的多样性,可能与英国社会更注重大学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关。因为不用担心被歧视,所以很安心。

英国留学教育专业

申请英国大学硕士,每个人都需要提交个人陈述,这是有价值的。毕竟估计大部分人在中考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科目是什么,有一定的瞎报。写一份个人陈述作为申请专业的先决条件,让人们有机会真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期望。

报考教育硕士的兴趣来源于对自身教育经历的反思。虽然我毕业于广东省内相当不错的中学和大学,但毕业后遇到的一些事情,对我的人生造成了很多困惑和疑问,找不到答案。直到无意中听到景空老僧老师讲解《太上皇》《辽番四训》和《地藏经》的时候,犹如当头棒喝,叹为观止。儒释道经典的智慧,对生命宇宙的运行规律给出了清晰而有逻辑的解释,造福无数众生;但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从小学到大学16年的教育经历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经典。这种情况可能与上个世纪复杂的历史有关。目前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过分强调理性的科学观,缺乏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思辨。虽然为社会培训输送了一批劳动力,但削弱了教育的丰富性。仔细观察,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信仰教育的机会太少了。所谓信仰教育,并不是指宣传某种宗教思想,而应该理解为一种关于理想的哲学思辨的智慧教育。你知道,智慧不同于知识。我学了很多知识,但没有智慧,恐怕只是“智而智,得邪念”(《无量寿经》)。如果教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下一代的潜力和价值,让下一代拥有知识和智慧,让下一代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能做到这一点吗?非常可疑。

正如先生在评论蔡元培先生1910年代的教育改革时所说:“蔡部长只介绍了一条线——学校,却没有介绍宗教教育。但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蔡部长也知道,所以他在1917年发表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以美育代宗教’。然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从大陆到台湾省,美育代替宗教在哪里?这条线彻底失败了。百年中国教育其实是瘸腿教育。孩子缺乏理想信念的教育。”当然,因为启蒙运动的影响,西方国家本身也经历过宗教与学校等公共领域分离的历史,现代西方学术界对此也在不断反思。例如,乔治·马斯登(引自威利蒙,1997: 77)认为,美国大学不仅将基督教信仰驱逐出校园,还形成了一种“无信仰”的教条(“一种无信仰”),这对于那些有

Xi很有远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落实立德庶人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进行了全面的教材改革和修订。可以说,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进入学生视野的一个契机。然而,挑战依然巨大。比如,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是断裂的、稀缺的;应试教育机制的惯性是巨大的。教育者能否面对高考成绩的压力,腾出信仰和哲学教育的空间?

英国学习内容

我知道在英国,宗教教育(RE)是公共教育的必修课。虽然英国以基督教信仰为主,但二战以来的移民潮造就了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所以re在学校强调学生要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了解英国社会的六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和佛教),并不以宣传任何一种信仰为目的。隐隐的感觉,这或许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艰难的复兴之路有所启发。

之所以选择华威大学,是因为华威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 Studies)下有一个知名的华威宗教教育研究单位(WRERU),其创始人罗伯特·杰克逊(Robert Jackson)是宗教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这个课题组虽然和硕士项目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相信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收获(后来在选课和论文导师的安排上也证实了这一点,后面会提到)。

在个人陈述中,也描述了对硕士项目的期待。首先,因为我没有任何教育学知识,所以希望能编一些基本的教育理论,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然后,我希望以国际的眼光去比较、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的宗教学校/普通学校(或者信仰教育/知识教育)的传统;特别是对于感兴趣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希望借助WRERU的资源进行探索。

英国留学趋势

很多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可能也会关心,是毕业后出国还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其实这个真的没有标准答案。至于我自己,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可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留学有更明确的期待。在硕士的学习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拓展或加深自己的兴趣,获得感会更明显。

另外,由于留学费用较高,工作后可以依靠自己的资金积累,不会给父母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工作后也不容易下定决心出国留学,因为这意味着放弃现有的工作机会,失去一段时间的收入,可能会有心理落差。如果一毕业就出国留学,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考虑一下;如果本科所选专业的职业方向基本确定,出国深造当然是提升视野广度和学习深度的好机会。但当然,这通常需要家庭强大的经济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2115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2
下一篇 2022-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