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

加拿大移民,第1张

加拿大移民

每个人都有一个移民梦,每个家庭都有念叨的困难。移民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当激情归于平静,当现实离开理想,留下的不仅仅是思考。

这几天,留学360年的足迹踏遍了本纳比、里士满、苏里和温哥华的不同华人社区,列出了新移民最担心的10件事,试图揭开困扰我们很久的10大内心纠结。

一、二胎:生还是不生?

在温哥华街头,人们经常会看到年纪较大的妇女推着一辆婴儿车,悠闲地漫步,身边通常会伴随着一个比婴儿车中的孩子大很多的大孩子。

对于很多移民家庭来说,带着独生子女移民温哥华的时候,都是四十岁左右。不搭出生婴儿班的“末班车”一直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

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徐先生曾对记者说,他移民的时候,孩子都不算太大。当时他和妻子因为学习和经济压力,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二胎。直到后来,他们稳定下来,他妻子的年龄已经过了最佳生育期。现在女儿已经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了,说起这件事,他总觉得有些可惜。

家住苏里的王女士比较幸运。这对年轻夫妇在移民前分配了工作。去加拿大后,丈夫先工作,妻子搞“生产”,各自打拼。

当时双方父母都是汗流浃背,但小两口硬是挺了过来。现在,王女士的宝宝5岁,大儿子12年级。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幸福地生活着。

王女士认为,新移民来了以后,还是能尽量多生孩子,至少对加拿大有贡献。

二、直销:做还是不做?

据加拿大留学360介绍,很多移民来温哥华,因为语言和财力的原因,很难找到自己的工作。因此,加入直销(也称为传销)团体成为一种选择。

目前温哥华华人中比较受欢迎的直销产品有玫琳凯、Usana、如新、糖营养素、安利等。

Christina,来自苏州,目前从事糖营养素的直销工作,是早期的老兵。

她告诉记者,目前温哥华的直销品种大致分为保健、护肤、减肥三大类,因为直销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更符合新移民的求职特点。

如今已经从事直销五年的克里斯蒂娜说,她在直销中坚持三个原则:没有亲戚,没有老乡,没有上课。她认为直销主要是做人的问题。做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克里斯蒂娜说,所有想入门的新移民都愿意分享她的经历和感受。

但目前在家闲着的陕西某职业中学语文老师刘女士说,自己被拉去参加了一个减肥产品的直销活动。后来稀里糊涂被拉入伙,结果交了3000买了一堆产品也没下线。叹着气,她告诉记者,直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三。宗教:信不信?

一项调查显示,温哥华新移民中,就读三年教育的比例高达50%。这不包括其他信仰和冥想团体。

加拿大有30多个主要宗教派别,80%以上的加拿大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余信仰路德教、浸信会、希腊东正教、犹太教和乌克兰天主教。

一旦中国人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他们通常会被介绍到各种宗教教堂或寺庙或一些冥想活动。

来自江苏常州的企业家马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每年需要在温哥华生活一段时间,她一直被拖去教堂。当记者两周后再次采访她时,她已经接受了洗礼。

但也有一些新移民误加入了一些非主流宗教团体,导致家庭矛盾。

在文东从事装修工作的陈先生气愤地告诉记者,妻子整天痴迷于一个宗教教派,一日三餐都要拜佛,弄得全家每顿饭都是凉的。

后来,他的妻子在没有征求他的意见的情况下,从“开光”活动中“请”了3000元,将实际价值不足100元的佛像归还,于是夫妻关系特别紧张。

加拿大华人老年协会创会会长李先生也告诉记者,像这样因信仰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在新移民中并非个别现象。

四。家长:来不来?

新移民刚来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通常只有五六十岁。老人来不来都不是问题,国内很多家长还在忙着“发挥余热”。

然而,新移民站稳脚跟后,突然发现父母年龄大了一点,要不要带他们过来,成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

加拿大去年推出“十年往返”签证后,方便了很多老人来温哥华短暂团聚,但来不来还是个问题。

移民温哥华十几年的黄先生,父母来不来,他纠结了很久。他认为在温哥华没有朋友,不会说当地语言的父母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尤其是平时上班,父母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时间长了就没意思了。

另外,如果持探亲签证的父母在温哥华出现健康问题,没有MSP报销,昂贵的医疗费用也是一个问题。

即使移民过程成功,父母也要考虑在此长期居住。增加的开支和枯燥的生活可能会让父母想找工作。但是,父母能找到的工作非常有限。那些本可以在中国享受退休生活的人来到加拿大后,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很难说这是不是他们父母想要的生活。

在卑诗大学从事医学研究多年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把母亲和奶奶接了过来,让两位老人有安全感。

现在102岁的奶奶和80岁的妈妈和他住在一起。他说,感谢上帝给了他孝敬长辈的机会,感谢加拿大给了老人有尊严的生活。

5.回流:去不去?

去留之间,很多移民家庭一直在煎熬。上海的陆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经在中国从事卫浴行业。

他也擅长英语。来到温哥华后,他在沃尔玛打零工,但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入籍后,他的家人回到了上海。

但是,我的孩子临近上大学,两年前把家搬回了温哥华。幸运的是,我的孩子很有竞争力,今年他被UBC商学院录取了。他说,我安顿好孩子后,又在规划自己的事业,能不能回去一直是个问题。

记者了解到,很多在温哥华很难一展身手的人都想过回去重新做,但是五六年过去了,回去又能做什么呢?

那一年出国,我满怀豪情。很多人不辞而别,切断了后路。现在,我回去,别说没有年龄优势,就连技术优势也不复存在了。除了多一点沧桑,我一无所有。

不及物动词国籍:是还是不是?

关于是否成为公民的纠结,往往从拿到枫叶卡开始。如果没有成为公民,回国当然方便,但是在续办枫叶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居留期限,否则枫叶卡保不住,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功亏一篑。

所以很多人选择入籍,这样可以免除居留时间限制。但除了回国要办签证,还带来了其他的麻烦,让他们怀疑入籍是对是错。

张先生,原温哥华华人媒体工作者,现就职于中国中央电视台,为了享受加拿大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福利,13年前移民温哥华。但有着丰富的国内工作经验,中国职场确实更适合他的事业发展。为了长期留在中国工作,他在经历了漫长的移民监狱后,终于获得了加拿大国籍。

但由于他从事的是中国官媒的工作,所以必须极力隐瞒自己的加拿大国籍。所以他每次在中加之间往返,都要经过美国,用中国护照从中国飞到美国,再用加拿大护照从美国陆路进入加拿大。他回国也是如此。

他纠结了很久,入籍好像是个麻烦事。

七。车牌:考还是不考?

天津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两个证照,一个保险经纪人,一个房地产经纪人,但他至今只做了一个单子,是老乡帮他做的。

目前从事餐厅工作的黄先生认为,中国人即使在当地拿到执照,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还是要做一些门槛低、实惠的事情。

另一位来自厦门的庞先生目前从事保安工作。他认为获得执照是有用的。自己的保安工作虽然挣的不多,但是享受了相应的福利,还是挺划算的。

目前家住文东的谢先生,原本想考个货车牌照,从事运输工作。现在他想通了,还在超市上班,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了。

八、社团:进还是出?

很多中国人来到加拿大无所适从,离开“组织”就有点不适应,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更强。

中国退休老干部、加拿大老年华人协会创会会长李保忠告诉记者,温哥华有上百个华人协会。以同乡会为例,最小的达到了“镇同乡会”的水平,最大的则是“国际”、“全球”、“全加拿大”。你想加入吗?你参加哪个团体?很多人确实会困惑一段时间。

上海的徐先生想加入商会,但是中国商会、总商会、国际商会很多,有些商会之间还有些矛盾。如果他们站错了队,他们可能会得罪另一群人。最后他们权衡利弊,不参与。

董太太一直是大学校友会的老会员。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群就不活跃了。后来有人动员她加入老年协会。她了解到有好几个学长协会,彼此都不团结,想了想就放弃了参加。

九、真相:说还是不说

很多新移民是带着来自中国的原始思维来到温哥华的,当众说实话是矛盾的。

前不久学校罢工,很多移民非常不满。但南京的欧阳老师认为,很多华人担心得罪主流社会,虽然对教师会非常不满,但不愿意公开表示反对。

还有一些人对中国的腐败、两岸统一、海外华人的是非三缄其口。

西北同乡会的朱姓先生告诉记者,还是不要说的好。刘先生住在本纳比,是当地著名的时事评论员。他对中国社会的现状评价不高。他觉得我们在海外说不出几句真话会很可悲。

X.婚姻:离开还是不离开?

温哥华的离婚率高达50%。很多家庭都有很多婚姻问题,因为夫妻双方都住。

莱文的徐夫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徐来自石家庄,她的丈夫是当地一家大型零售企业的董事长。因为生意,两人分居两地,带着一个女儿住在这里。虽然他们衣食无忧,但夫妻关系也在慢慢淡化。

更让徐郁闷的是,她的丈夫和他的一个女会计保持暧昧关系已经很多年了。移民后,她丈夫和第三任妻子的关系逐渐公开。徐女士也不是没有考虑离婚,但是因为孩子还在读大学,双方亲戚都是熟人,她也不能撕这个脸。

徐老太太说,她所在的圈子里,像她这样的家庭有一大半,他们之间的压抑是不够人道的。

目前,住在北苏里台湾省村的陈小姐的情况也很特殊。她老公是大连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一直有小三。她在温哥华也有情人。现在她的孩子在多伦多读书,夫妻俩一年才见一次面。大家都心照不宣,但婚姻还是悬着。她说:“还是以大局为重吧,这样大家都玩得开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2956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0
下一篇 2022-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