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跟马哪个重

毛驴跟马哪个重,第1张

毛驴跟马哪个重 骡子、马、驴到底谁生了谁?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品种,所以,骡子一定是后于马和驴出现的。

下面咱们就分头说说马、驴和骡子吧。

咱们先说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马的了解普遍存在一个断层:我们可能会说出“鞍前马后”“唯马首是瞻”“ 五马分尸”“心猿意马”等很多跟马相关的成语,但现实生活中接触马,也就是马在国内的娱乐化的进程也就是近十年的事儿。

我们来了解下马的进化发展史吧。

提到我国古代马的发展史,先说下马的祖先——始祖马(Hyracotherium)始祖马始祖马化石始祖马是古代哺乳动物的一种,在北美洲和欧洲都曾经发现过始祖马的化石,据考证始祖马大约生活在始新世(也就是五千万年前),始祖马曾被认为是马科中最早的成员。

始祖马身高约为40-60厘米,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头颅骨很长,有44颗低冠的牙齿,始祖马主要以树叶、水果及坚果为食物。

不管怎么说,始祖马还是有现代马的影子。

言归正传,开始说咱们国家古代马的发展史吧。

西周,马就在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周礼》中,已经有了很详细的有关于马繁育方面的记载了,而且当时已经出现了专职管理养马的政府机构——马政,此外还做了件比较牛的事儿,就是建立了驿传制度,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

春秋,随着人们对马的了解和驯养术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很多相马大师,没错,“伯乐”就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秦朝,在始皇帝大刀阔斧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车同辙”的改革;秦朝的战车作为最重要的军事装备之一,在军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西汉,汉高祖刘邦非常重视马政,并开始了我国第一个马政的改革。

到了武帝刘彻,对马匹的军事应用做到了登峰造极,更是发起了国战夺取汗血马,还成立了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军马场,现名山丹军马场。

此外,在西汉末年出现了击鞠运动,也就是我们现代称为“马球”的马上运动。

另外一个需要重要提及的是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保护马蹄的马蹄铁。

三国,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英雄,同时伴随着英雄的就是赤兔、的卢、绝影、爪黄飞电、照夜玉狮子等名马。

晋,发明了马镫,这对骑兵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唐朝,高祖同志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交通通讯体系——驿传制度,驿传主要靠“驿马”来进行。

作为当时最先进便捷的交通工具,驿传后来被多情皇帝李隆基当成运荔枝的顺丰快递了。

不得不说的是,在唐朝,马球运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唐朝共有22个皇帝,其中18位都酷爱马球。

除了我们的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宣宗、唐僖宗、唐昭宗等都嗜球成癖。

唐朝还有超级强大的马匹贸易,当时突厥马和蒙古种马被引入唐朝。

那个时候,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马——“舞马”,一种能跳舞的马也被当作贡品用于权贵享乐。

宋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家畜(马)尸体解刨机构——皮剥所,这对马业的研究起到了科学的推动作用。

元代,也是个马业发展壮大的年代,养马业在元代异常繁荣并壮大,与此同时,邮驿系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马政规模最大、机构最完整、管理最规范的时期。

清,在《清史录》中记载,在顺治年间“禁止汉人养马”,禁止蒙古马流入长城以南,当然,清朝的八旗子弟们,也大多不让他们骑马,过上了提笼斗鸟的生活了。

所以,简单地概括一下——马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军事、役用、娱乐用,马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说驴马和驴同属马属,但不同种,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可以互相交配。

驴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驴为现代家驴的祖先。

驴被驯化很可能发生在5000年前。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非洲已形成驴的亚属,其中就有现代驴。

至青铜器时代,驴已被驯化成家畜。

我国的家驴,乃是公元前数千年以前,由亚洲野驴驯化而来。

据研究,我国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殷商铜器时代,新疆莎车一带已开始驯养驴,并繁殖其杂种。

自秦代开始逐渐由我国西北及印度进入内地,当作稀贵家畜。

约在公元前200年汉代以后,就有大批驴、骡由西北进入陕西、甘肃及中原内地,渐作役畜使用。

最后我们说说骡子骡子是啥?众所周知,骡子是驴和马的杂交品种。

但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公驴和母马更容易生出骡子,生出来的学名叫“马骡”;公马和母驴不太容易生,但偶尔也能生出来骡子,这种骡子学名叫“驴骡”。

骡子有啥特点?不管是马骡还是驴骡,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废话, 不明显的话,人家还费劲巴力的,去杂什么交呀?)骡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气大,比马力气大,比驴身材大,还耐粗饲性强(翻译过来就是骡子在吃上没马那么讲究,还不挑食,给点吃的就能对付活)。

对了,骡子也是拉车的一个好手。

小时候在大马路上看到的农民伯伯赶车来城里卖菜,驾驭的大多是骡子。

为啥?骡子力气大啊。

基于这些特点,在农耕年代,即便是八九十年代,骡子也是农民家很好的农用“设施”,在农机设备没普及的地方,骡子就是人家主要劳动力。

骡子、马、驴功用的转变现在,随着机械化的普及,用骡子干活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骡子的养殖也不如以前那么普遍了。

而骡子的父系母系中的马和驴的用途也跟以前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马转变为娱乐用(休闲骑乘)之后,马的价值提升了。

人们更愿意让马去生马,而不是去生骡子了。

驴,很多被单纯养殖成了“肉驴”,没错,就是吃肉用了,其他部分被做了药材或为他用。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印证。

马的怀孕周期是335-342天;驴的怀孕时间是348-377天,平均360天。

也就是说,驴比马怀孕周期长。

同样是怀孕,通常意义而言(当然也要看马和驴的品种)生出的小马驹的价值要高于驴的价值。

您会说,骡子呢骡子呢?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骡子现在太少了,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骡子的用途不如以前那么多了。

您家又没拉车的活要干,所以,骡子的功用现在不是那么明显了。

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种。

公驴和母马的基因更容易结合,所以大部分骡都是这样杂交的。

公马和母驴基因结合的几率很小:有的马用了6年时间才成功的交配并使驴怀孕。

公骡子和大部分母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

没有生殖能力是因为染色体不成对(63个),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即减数分裂)。

母骡有性功能,子宫可以怀胚胎,但是最困难的是使母骡怀孕。

严格地说,公驴和母马所产后代称为马骡;公马和母驴所产后代称为驴骡。

骡子是一种动物,有雌雄之分,但是只有极弱的生育能力,它是马和驴交配产下的后代,分为驴骡和马骡。

公驴可以和母马交配,生下的叫“马骡”,如果是公马和母驴交配,生下的叫“驴骡”。

马骡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

驴骡个小,一般不如马骡好,只有很少的有生育记录。

多数生育能力极弱。

中文学名、骡子骡子是马和驴交配后诞生的杂交动物,分为马骡和驴骡,由公驴和母马所生又称为马骡,反过来则称为驴骡。

马骡力大无比,是马和驴远远不可相及的,而驴骡则善于奔跑,也是驴所无法比拟的。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母骡不能生育呢?据资料显示骡子似驴非驴,似马非马,比驴、马都高大,耕挽能力也胜过它们。

驴骡出生后一般长到不足10个月就和它的妈妈能力相等。

其后便逐渐超过它的妈妈。

驴在4~6岁时,才达到其成年体格的95%,而驴骡1周岁时即达成年体格的90%。

一般骡子一周岁半开始干轻活,2岁即可完全投入耕挽服役。

骡子是民间喜爱饲养的一种家畜,力气大,能干活,一头体壮的中型骡,拉木轮大车,能挽重500公斤,日行30~40公里;如套胶轮大车,行于公路之上,挽重1500公斤不成问题。

这是“杂交优势”所给予它的长处。

骡子唯一的缺点是基本不能繁殖后代。

它们多半没有生育能力。

只有极个别母骡与马或驴交配后能生殖。

既然远缘杂交得到的骡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育的,为什么还有骡子下崽呢?在任何生物体内,都存在着遗传物质——染色体。

在不同种的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都不同。

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双存在的,每一条染色体都有一条和它的形态、大小、功能相同的另一条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体,一条来自父体。

这两种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在形成精子或卵子之前,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然后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到两个配子(精子或卵子)里去,其中哪一条染色体到哪个配子里去是完全随机的,再通过精卵结合成为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

这样发育成的新个体,它的染色体数目和它们的亲体是一样的。

如果是远缘杂交,由于种间差异,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往往不相同。

马的染色体数是64条,驴的染色体数是62条,马的卵子染色体数是32条,驴的精子染色体数是31条,通过精卵结合发育成的新个体——骡子的染色体数是63条。

骡子性成熟以后,再形成精子或卵子时,每条染色体都没有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这样每一条染色体分到哪个配子里是随机的,就可能有马的1条染色体和驴的30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另一个是1条驴的染色体和马的31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再由马的2条染色体和驴的29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另一个是马的30条染色体和驴的28条染色体形成一个配子……依此类推,这样就可以产生232(接近429500万)个不同类型的配子。

在这些配子中,只有配子里的染色体完全来自于马的,或来自于驴的,这样的配子才有生育能力。

有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设想,将骡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翻倍的方法来治疗骡子的不育症,可惜直到今日尚未成功。

很多人不太理解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为啥叫“骡”?咱们老祖宗是怎么想到造这个字的?有一种戏说:造这个“骡”字,是咱们老祖宗充分考虑到骡子不幸的家庭生活后,才满怀同情的造出来的。

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作为本非同类的马和驴,它们的结合,绝对不会像马与马或驴与驴结合那样,能够得到低等动物界的认同,特别是得不到我们人类社会认同,毕竟它们是杂交呀!杂交的后代,野合的结果,这等出身,已经注定了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一辈子将过着狼狈不堪的,抬不起头的生活!这等悲惨处境,说它“累”该是比较温和的了,所以说,以“马”字和“累”字的组合来为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取名,够贴切的了!当然,最累的还不在于此,令马丈夫和驴夫人生出的孩子一生最感到累的原因,其实是它从一出生,就没有生殖能力!这就是杂交的后果,骡子自己无法选择,更无法决定,很悲哀,也很无奈!而骡字真正的由来,其实很简单。

古代中国人发现驴和马杂交之后能够生出这种动物,于是将“驴”字和“马”字的字音相合,取“驴”字的声母和“马”字的韵母,合成一个新的字音。

为了记录这个新的字音,就用形声造字法造了“骡”这个字,从马,累声。

如果写成反切,则可以写成“骡,驴马切”。

不过你可能会觉得,“骡”和“马”的字音没有关系,“累”和“骡”读音也并不像。

实际上在古汉语中,“骡”和“马”的韵母是完全相同的,而“累”和“骡”则是同音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螺蛳”的“螺”字。

经过漫长的语音衍变,如今“马”、“骡”、“累”三个字的普通话字音已经相差很大了,只有南方地区的一些方言里还保留有上古、中古汉语的痕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107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