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部分是强音哪个是弱音

哪个部分是强音哪个是弱音,第1张

哪个部分是强音哪个是弱音 格律诗词中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在格律诗中的平仄对应位置上的用字方法。

我们在学习格律诗的平仄关系的时候,经常会明明知道一个地方该平或仄,但是写诗用字语义和词义完全没办法合平仄。

所以四种基本平仄格式虽然固定,在创造格律诗时,有些位置的发音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生变化的。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笼统地总结出来这种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也就是说每一句诗中的平仄位置(以七绝为例),在一、三、五三个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发音是固定的,当然第七个字是句尾要用来合韵,平仄也是固定的,肯定不能变化。

二四六分明这种总结只是相对简单化平仄异常。

其实前一句宽泛,强调的是后一句“二四六分明”。

也就是说首先必须保证重音节位置的平仄正确,然后才能来看“一三五”能否不论。

律句都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单数音节相比而言显得不很重要了。

我们在格律诗的平仄关系推导中遵守的“对”、“黏”的规则,也是看“二、四、六”音节。

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平”,那么第二句要相对,则主要看“白”(二)、“舟”(四)、“欲”(六)三字平仄对应,这三字分别为“仄”(白是入声字)、“平”、“仄”,那么在下句中对应的二四六字就应该是“平”、“仄”、“平”。

“忽闻岸上踏歌声”,“闻”、“上”、“歌”三字符合平仄,没有失对。

再根据“黏”的规则,第三句的二四六字要与第二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平、仄、平”,“桃花潭水深千尺”,“花”、“水”、“千”三字平仄与第二句二四六字相同,没有失黏。

然后第四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及”(入声字)、“伦”、“我”平仄又是“仄、平、仄”,与第三句相对。

所以整首七绝的平仄关系是正确的,是合乎首句仄起押韵押韵格式的。

这一整首诗推下来,估计大家对平仄关系推导也有了概念,所有的格律诗都可以这样推导,大家只要搞清首句平仄关系,后面都不用死记硬背。

这就是“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那么在二四六分明的基础上,是不是在一、三、五位置的字的平仄真的都是可以随意吗?答案是否定的。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首句首字。

因为首句首字无论平仄,都不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平仄关系。

我们看一首格律诗的整体平仄关系,也是从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做出判定。

那么其他位置为什么并不是我们讲的“不论”呢?因为平仄格式有很多限制,也就是所谓“病”,基本的平仄格式都是双音节发音,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而“一三五不论”肯定会改变发音规则,在不出现格律忌讳的情况下才可以灵活处理的。

格律诗有哪些忌讳呢?孤平,孤仄,四连平,四连仄,三平尾,三仄尾。

出现这些情况即为出律,会影响整句诗的节奏美感。

当然,这里面像孤仄、三仄尾是否出律都有争议,这里我们不谈,只看“一三五不论”对出律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句五言,“白日依山尽”,首字“白”字为入声字,发仄音,平仄为“仄仄平平仄”,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第三字肯定就不能不论平仄,假如改成“白日落山尽”,“仄仄仄平仄”,这就犯了孤平大忌。

肯定不是格律诗了。

再来看一句七言,“平明送客楚山孤”,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情况下第五字也是绝对不能不论平仄的,如果改成“平明送客云山孤”,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犯格律大忌。

这是两种很明显的情况,其他还有很多涉及到变格,出律,拗救,就不在这里讲了。

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是一个大致的总结,给初入门的格律诗学习者临时使用的,肯定不能全靠这个来作诗。

“二四六分明”是必须的,“一三五不论”不很靠谱。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格律诗词中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一、格律诗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种简单的记忆方法1、格律诗有四种基本的句式,例如五绝四种:◎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又如七绝四种,七绝是在五绝前面加上两个相反平仄的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知识点:有时候平仄会用这种符号表示: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加【仄】、◎表示原来是仄,但是也可以平,【平】、⊙表示原来是平,但是也可以仄,这种可平可仄的字,有时候用“中”来表示。

2、二四六分明句中有的位置是必须平,或者必须仄,一般是在二四六的位置,例如江风吹破小桃红,南国烟光细雨中。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春事不因人事改,早寒天气古行宫。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家看前两句,江风吹破小桃红,南国烟光细雨中 。

有下划线的字,对应的平仄,都是诗谱中必须平或者必须仄的。

这叫做:二四六分明。

3、一三五不论有的位置是平仄都可以,一般是在一三五的位置,大家看第二句 , 南国烟光细雨中 ,◎仄平平◎仄平。

一三五对映的字,是南、烟、细,诗谱中一、五南、国)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个字,烟,诗谱中是必须平的,这里就不能仄,所以说这个口诀不完全正确。

二、机械套用是错误的,不能完全诗谱中的四种句式不完全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有的句式“一三五不论” 是错误的上面讲了“◎仄平平◎仄平”第三个字就必须是平,但是这种句式有一种变体,就是孤平救拗,“◎仄平平◎仄平”可以变成孤平救拗句式“◎仄⊙平平仄平”,这样三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五是必须平的,因此这种句式“一三五不论” 是错误的。

同样另外2种:⊙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第五个字都是必须平,或者必须仄,是不能“一三五不论” 的。

注:还有最后一种 “⊙平◎仄⊙平仄”,第五个字如果是仄,叫做半拗体,是允许的。

2、有时候“二四六分明”也未必。

格律诗中有不少变格和拗体,1)变格:例如◎仄⊙平平仄仄有一种变格是:◎仄⊙平仄平仄,就是第五和第六字的平仄颠倒,古人叫做鲤鱼翻波,《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第三句,休问梁园旧宾客,◎仄⊙平仄平仄。

可见第六字是平,不是仄。

如果按照基本句式◎仄⊙平平仄仄来说,第六个字“二四六分明” 未必。

如果按照变格“◎仄⊙平仄平仄”来说,“二四六分明”也对。

2)拗句,另外还有拗体如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三句,的基本句式是:“⊙平◎仄⊙平仄”,但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变成了“中平仄仄仄仄仄”,第六个字原来应该是平,结果是仄,所以说“二四六分明” 未必。

结语格律诗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种不完全准确的记忆方法,因为格律诗比较严格,所以用这个口诀来写诗是万万不可的。

不过用来对对子,还是可以的,有些对联没有格律诗这么严格。

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的五言和七言联也是按照格律诗严格来做的。

比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的对联基本如此,下面这几幅对联中的五言七言就是格律诗的句式: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金圣叹)直上青天揽明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徐悲鸿)地出灵泉润海表 净地何须扫 天生石鼓镇闽中 空门不用关 --(福州鼓山)@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11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