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孝文帝是哪个民族,第1张

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北魏孝文帝是不是鲜卑民族的罪人?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年),他为何是鲜卑民族的罪人?无非就是他力主实行汉化,很多人认为汉化后的少数民族容易丧失尚武精神,还容易腐化堕落。

当然这确实是事实,但汉化对国家的统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北魏的汉化一直就有其实在孝文帝之前,北魏也在实行着汉化,只不过改革的力度没有那么大而已。

例如,建立国号、南下定都平城、定官制、订礼仪、修刑律、劝农耕、饬吏治、设学校、奖文物、敬儒学。

这些无一不是汉化的表现,统一北方后的魏国在一点一点的融入本土,直到孝文帝开始大刀阔斧的实施改革。

二、改革的外因孝文帝认识到鲜卑族既已发展到这一特定阶段,还要保持固有的生活方式,已不可能,所以他主张彻底汉化,换句话说,他是想用汉族固有的传统方法来统治汉族人民,何况通过鲜卑族的彻底汉化,正可以消灭鲜卑、汉族两大部族间的矛盾。

他们的政权,因此会更巩固,他和他的子孙,可以更好地统治汉族人民。

三、改革的内因由于拓跋部贵族的残酷统治,及其迫害汉人与其他各族人民,民族矛盾不断,不仅汉族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方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同时在中原地区内,逐渐推进到农业生产领域的各族人民也一步步在和汉族融合,共同抗拒拓跋贵族的统治。

这是孝文帝不愿意看到的。

四、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汉化在我国历史中始终是一个大话题,无论是北魏,还是后来的金、蒙古、满清等政权,都在一直讨论是否汉化这个议题不断的探索和讨论。

事实也证明,汉化确实有利于自己的统治稳定,但另一面也确实削弱了少数民族的尚武情节,尤其汉文化中的糟粕也让很多少数民族政权腐化堕落,汉人力量也得到了极大增强,后来北魏分裂后的东魏就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一手建立的。

所以说,把孝文帝说成鲜卑族的罪人是不理性的,如果没有他的汉化,北魏维持的统治可能会更短。

谢谢邀请。

北魏孝文帝站在鲜卑沙文主义者的角度是鲜卑族的罪人,站在广大鲜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角度是鲜卑民族的大功臣。

下面先简单介绍下孝文帝的生平,尽管我们小学历史都学过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鲜卑族魏国的一位皇帝。

他生于467年,471年登基(虚岁7岁),499年去世,年仅33岁,可称为英年早逝。

拓跋宏在位29年,实际亲政只有10年。

在他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孝文帝亲政后继续改革。

改革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政治上,用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族;整顿吏治,奖功罚过,严惩贪腐;改革官制。

经济上,变革税制,实行均田制,改革租调制度;但其中最为后人说得多的,则是文化上的改革,领导鲜卑集团向汉族靠拢。

比如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管理;规定鲜卑族禁胡服,必须改穿汉人服装;禁鲜卑语,必须改说汉话;提倡鲜卑族与汉族豪门通婚,甚至规定鲜卑姓氏必须改成汉姓,籍贯也都改到洛阳,等等。

由于鲜卑族本来自从晋朝以来,就和汉族接触很深,受到影响。

如今拓跋宏再这么一强制,实际上使得鲜卑自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亡,鲜卑作为一个民族渐渐被汉族同化和融合。

隋唐之后,纯粹的鲜卑人基本就没什么了。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纯粹站在文化研究的角度,把曾经拥有数百万人口的鲜卑这么个文化特色给改没了,减少了文化多样性,当然是个损失。

不过历史几千年,湮灭的文化传统多了,汉人自己的文化,宋朝和明朝也差别挺大,所以这个没啥值得纠结的。

站在鲜卑族沙文主义的角度,强行把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都改没了,融入一个人数更多的民族,当然是大大的罪孽。

比如天龙八部中慕容复,连汉人的书都不爱读,对他来说,拓跋宏这举动当然是大逆不道,违背了祖宗的古训。

但是,纯粹站在普通鲜卑人,无论是鲜卑贵族还是鲜卑老百姓的角度,这事儿肯定是有利的。

首先是汉族文化相对于鲜卑文化具有其先进性,落后的向先进的靠拢,本来就是寻求进步的表现。

拓跋氏之前,鲜卑族最牛的是慕容氏的燕国,之所以燕国能兴旺发达,很大程度就是慕容家几代君王都在努力学习华夏文明,比如慕容皝不但组织国学,还亲自去当导师,带出了上千学生。

这种学习既可以提升整个族群的文化水平和制度先进性,也有利于减少民族之间的隔阂,有利于维护民族之间的融洽,有利于维护鲜卑族王室的统治。

说白了,少数民族统治汉族地区,必然要面对“大多数臣民对王室的人种隔阂”。

通过王室积极汉化向多数人靠拢,就算不能因此完全消除臣民对你的这种隔阂,至少让异族之间的冲突感觉没那么强,不是坏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奶奶和外婆都是鲜卑族人,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拓跋宏改革这件事,实际上是用落后的文化风俗作为代价,换来了民族整体的进步,以及治理下帝国内各团体的融合。

站在中华民族角度,也是有助于消除隔阂,功莫大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14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