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第1张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 全国各位民族同胞们你们家乡有没有过农历7月14节日的?

农民回答谢邀我们家乡地处江苏省盐城地区,我们这里自古就有祀思祖宗烧七月半的日子(七月十五叫七月半),这天活着的子孙纪念己故的祖先,买好菜,香烛纸马,烧化祖宗,其实这都是纪,也叫孝心。

我认为要对活着的老人孝,孝敬父母,让老人过好幸福的晚年,让他们享点福,到社区跳跳舞,老人相互谈谈,开心快乐过晚年,有钱买点好衣服,买点老人爱吃的东西给他,让他们享亨天伦之乐。

这才叫真孝心。

死去烧钱化纸叫纪念,活着的老人买给他们吃穿用这叫让老人享受真孝心。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据说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怨郎诗》里有这么一句,七月半是什么节?尝新节、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又是什么鬼?它们有没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有,而且还发生了......一、尝新祭祀活动、尝新节假设史料记载为实,那么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记录它们的关系的有这么一段:《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翻译成人话,就是说阴历七月,新粮食下来了,天子进行尝新祭祀活动。

注意这里并没有说明是七月十五,到底是哪一天,想来那时尚未固定。

(现如今,尝新活动在我国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日本还是保留节日,称为“尝新节”、“新尝祭”等。

笔者老家陕西的周至、户县(现在叫鄠邑区)一带每年阴历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亦有类似活动,在此期间,每村每户在每年阴历同一天宴请亲朋好友,我们叫待客或过会。

)后来,这一天可能逐渐固定为阴历七月十五,可能是因为便于记住吧。

二、盂兰盆节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扩大影响,必然要借助一些民间风俗。

而传统的七月十五就在佛教的“借助”中产生了一些变化。

写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

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

”这应该是关于盂兰盆节比较早的记载了。

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也逐渐演化成戏剧,成为后世盂兰盆节的保留项目。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

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

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

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

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祈求于佛。

佛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

目连乃依佛嘱,其母才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

目连又颂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

简言之,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

“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亡者之苦有如倒悬,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

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亡灵的倒悬之苦。

三、中元节咱们本土的道教也不甘人后。

早期道教理论中有天官、地官、水官的说法。

可能也是为了借助民间有七月十五祭祀的习俗吧,道教把七月十五日定为地官的生日,称作中元。

相应的天官和水官的生日,也被称作上元和下元(阴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地官主管赦罪,所以在这一天,道观中会举办大型的斋醮活动,赦免亡灵的罪过。

而信众也自然会参与进来,为自家逝去的亲人祈福,希望他们在阴间过得更好一点。

四、鬼节无论是民俗、盂兰盆节、中元节,都有关于鬼的主题,尝新祭祀神仙、先人,盂兰盆节解救亡灵,中元节赦免亡灵之罪,于是民间渐渐有了这么个传说。

阴历七月十五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

是夜,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祭祀亡亲、悼念祖先,做一桌子美食,烧纸钱,秉烛点香,燃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等。

有的地方会从阴历七月十四晚上开始。

阴历七月因此又称鬼月。

就这样,佛家、道家和我们的传统祭祀习俗逐渐地融合在了一起,阴历七月十五于是承担了这几个节日名字。

当然,这一天还有别的名字,这里就不多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17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