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草鱼哪个水位

钓草鱼哪个水位,第1张

草鱼哪个水位 现在钓草鱼,钓底好还是钓半水好?

您好,我是钓技N次方,感谢您的邀请,以下我结合自身垂钓草鱼的经验,分享四种草鱼的钓法,以下我从七个方面来综合回答。

第一:了解草鱼1、草鱼,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喜欢栖息在岸边或水中多水草的区域,杂食类,荤素皆食,但主要以草食类为主,这点,从它的名字就看可以看出,所以我们在垂钓时,主要以植物类饵料为主,例如玉米、芦苇嫩芽、岸边的水草等。

2、中下层鱼,游动敏捷,喜欢成群,所以我们在作钓时,主要以钓浮为主,当然也可以钓底。

3、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6-25度,25-30为最佳活跃期,几乎全天不停口进行觅食。

4、味型上,喜欢酸、香、腥的饵料,因此,当我们在使用玉米做钓或打窝时,最好使用发酵过的玉米。

第二:钓浮和钓底该如何选择1、这个季节,是选择钓底还是选择钓浮,我有两点建议。

2、当草鱼的密度大时,选择钓浮,草鱼有群游的习性,群游觅食的警惕性变小,觅食更大胆。

同时这个季节,随着温度的不断的上升,水面上层升温更快,符合鱼的趋温性。

3、当草鱼密度小时,建议钓底。

第三:半水浮钓法(进攻型钓法)1、草鱼为中下层鱼,所以钓浮通常选择在水深的三分之二处。

2、窝饵分家,钓饵用发酵过的玉米作钓,在作钓的过程当中,用打窝勺不断的向窝点抛投煮熟的玉米,夏季可用嫩玉米,保持一定的频率,每隔2到3分钟打一勺,注意,每次3到5粒,少打勤打,同时,玉米散落窝点的声音也能起到声诱的作用。

3、半水做窝,可以割点岸边的水草,用绳子扎起,长度在1米左右,同时用石头在下端固定,抛入窝点,此时,结合第2小点作钓。

第四:底钓法(防守型钓法)1、用煮熟的玉米、小麦粒结合草鱼商品饵料打窝,建议窝量不要太大,这个季节草鱼的食量不会太大,同时即将产卵,肠道也会受到挤压。

2、钓饵采用岸边水草、芦苇嫩、发酵的玉米以及商品饵料都可以。

第五:分层钓法(攻守兼备型钓法)1、子线可放至1.5米,上下钩间隔一米左右,上钩悬浮,下钩到底。

2、同样用打窝勺不断的向窝点打玉米。

第六:反浮钓法(阻击型钓法)1、这种方法我个人也比较常用,双铅到底,间隔15公分,钩柄加入可以撑起钩子及饵料重量的泡沫颗粒豆,使其饵料悬浮于水底10到20公分。

2、这种钓法的好处是更容易诱惑草鱼就饵,鱼在水下不会长时间紧贴水底觅食,这样会使鱼的腹部受到伤害,所以通常会离底10到20公分,头向下,翘起尾巴巡游觅食。

第七:线组搭配1、遵循一个原则,底钓线组可以小一些,浮钓线组大一些。

2、10斤以内的草鱼,可以使用长子线作钓。

3、10斤以上的大型草鱼,个人建议选择单钩通线双铅钓法。

再次感谢您的邀请,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钓深还是钓浅,这个问题让很多钓鱼人非常纠结,简直是来自灵魂的拷问,可见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很苦恼。

原因在于我们针对的目标,也就是鱼的变数太大,无论你怎么改变,吃还是不吃取决鱼自己的意志。

那么就需要我们尽量从鱼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那么本文就通过实战钓鱼的过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钓深还是钓浅的问题,我们先来看几个重点: 你处于什么目的选择钓深还是钓浅?深中钓浅的实战分析浅中钓深是逆向思维 当我们达到水边选择钓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摆脱钓深还是钓浅的问题,哪怕是在多个老钓位进行选择,也会存在深浅差异,那么你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判断呢?是水温?是不同鱼种?还是鱼道?说实话,没人能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脑子里想象的和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差异,说白了就是在赌,幸好只要不是极端情况,无论深水和浅水都会有鱼存在,无非是这里鱼多点,那里鱼少一点。

那么如何让自己“赌”中的概率更大点呢?就是下面我们要来阐述的。

深中钓浅的实战分析时间:10月下旬的武汉地区,高温20度以上,低温10度以上地点:通江的新河某段 因为这里是我第一次垂钓,达到钓点后我首先是沿着岸边转了一圈,河道狭窄,明显可以判断出左侧浅右侧深,因为左侧有一个类似“脊梁“的地形,接近供出水面,所以造成从左向右由浅变深。

大多数钓友都坐在深水区,水深从2米到4米不等。

我根据水温和从众的心理,也是选择了深水,不过我并没有打窝,想先钓钓看,只是搓了几个大饵做窝。

钓了1个多小时只钓获2尾鲫鱼,周边的钓友普遍也差不多甚至多个”白板“,直觉上感觉不对,因为在一个经常垂钓的水域,天气变化不大的前提下,1个多小时鱼口这么差是不正常的。

别去想饵料不对路的问题,你平时能钓到鱼的饵料,除非鱼情发生特别大变化,否则不会是饵料问题。

【思考过程】:我暂停了垂钓起身转了一圈,先去水更深钓鱼人更多的地方看了看,觉得钓更深不会有改善,因为这些钓友也没钓到鱼,我走到浅水处,发现在不到1米的水深处,表面有很多白条在游动,而深水处的水皮位置没有任何白条。

【改变方法】:那就换钓位,不能在深水糗鱼了,和我同去的钓友锁匠(化名)觉得换钓位太麻烦,他想再坚守一下,于是我自己独自搬到了浅水区,选择了接近1米水深的位置,因为已经看到表面有大量白条了,将拉饵改为搓饵钓底,一点不夸张,第二杆就钓获鲫鱼一尾,迅速分出一小块饵料撒上酒米,用铅皮带窝的形式做一下窝,要先把鱼留住。

【最终结果】:几乎达到连竿的状态,平均2、3竿就可以中鱼,钓了10多尾后招呼朋友赶紧搬过来,2个小时时间我俩几乎都钓到了超过6、7斤的鲫鱼,而其他钓友几乎还是没有改善。

这段经历我的总结是:当在一个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如果天气等前提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超过1-2个小时没有口,一定要先考虑更换钓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反向 *** 作,钓深向钓浅发展。

当然也有可能是运气,但懒人是没有好运的,虽然变化了不一定代表有好收获,但不变化肯定是不行的。

浅中钓深是逆向思维那么钓友可能会问,不可能永远都是深中钓浅,是的,所以逆向来思考问题,那么就是浅中钓深,这里我来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对深浅判断的一些理解,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咸宁的梓山湖,多数水域水深比较平均,总体在1-2米之间,很多钓友喜欢在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湾子里垂钓,乍一看这里确实是不错的钓位,主河道上形成的特大湾子,可容纳几十人同时垂钓,水深在2米以内,水底平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比较理想的钓位。

但我却一直不太看好这里,原因如下:一、这里过于平滩,几乎所有钓位的水深差异很小,说明这里的水底是非常平的,落差太小。

这其实对钓鱼来说并不太有利。

二、就是前面提到的浅中钓深的因素,这里和整个大水面相比,水深差不多,那么就需要找一个更深的地方,我觉得才是更好的钓位,所以这个大湾子我从来没钓过,只是为了验证,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观察鱼情,正如我猜测的那样,这里鱼情并不理想。

三、因为这个湾子距离马路很近,很多人都因为图方便,就在这里钓鱼,人数过多也是一个因素,每个人都分一条鱼的话,渔获大家都不会太好,所以我在梓山湖钓鱼,都是在另外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哪里应该是附近最深的钓位了,我能探到最深的位置可以到6米。

因此我每次在梓山湖钓鱼都是选择这个钓位,这就是当大面积水浅的时候,找到深水,往往渔获很理想,我在这个位置每次都不会少于7、8斤鱼,最多的一次,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钓获了33斤鲫鱼。

关于最后的总结归纳浅还是深,这个问题确实很纠结,对此我将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大家进行了分享,我把它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深中钓浅,浅中钓深,勤换钓位,钓鱼有时候也需要运气。

如果您对此有更好的建议和理解,欢迎回复分享,如果觉得我说的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我是钓鱼人乌兰,一个纯粹的钓鱼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32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