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歼灭机

中国哪个歼灭机,第1张

中国哪个歼灭机 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歼敌人数最多的是哪场战役?

大概是因为盲目地照抄某科上的数据,或者是出于某种“YY”的心理,目前许多的网络文章和视频,对抗战期间各战役歼敌数字的夸大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里轻松干掉10万、那里随便消灭5万,完全无视日本鬼子的难打和抗日之艰难。

动不动就是抗日名将薛岳歼灭日寇10万的论调,按日寇第11军20余万人的兵力规模,以薛伯陵的歼敌速度,抗日战争早在1942年就应该结束了。

笔者坚持认为,薛岳确实可以视为抗战期间,正面抗日战场作战最为积极主动的战区司令长官,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经常夸大战果,其实这也是当时国军将领的通病,既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想法,也有配合宣传上鼓舞民心士气的需要。

而日本人也不愿意让太多的伤亡数字,来刺激东京的政府和民众脆弱的心,在战报中大幅压缩战损,于是一个玩命注水,一个拼命缩水,造成抗战期间中日两军的战报数据相差特别悬殊。

在八年全面抗日战争中,将战场范围、时间跨度、动用兵力通通较大的战役称为“会战”,有据可查的是总攻23场大型会战,这其中有些会战的规模是不太大的,比如豫南会战、桂南会战、上高会战等等,每战日军出动的兵力有限,那么无论胜败,中国军队自然也就不可能大量歼敌。

真正给日军造成大量的伤亡的,应该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因此讨论歼敌最多的战役名称,只需要在上述会战中比较即可。

一、淞沪会战。

爆发于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对日本来说,是仅次于日俄战争的惨烈战事,因为在此之前鬼子们并未遭遇过如此顽强的大规模抵抗,会战中日军动用兵力25万余人,而中国军队前后投入战场的亦有70万野战陆军。

在三个月的会战中,日军主力第3师团、第11师团和第101师团的战死数量都超过3500人,而第9师团的死鬼达到了5000余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第101师团,经过多次补充后累计伤亡高达15000余人。

目前经常被引用的数字,是淞沪会战中日军总伤亡约为40000余人,其中战死20000余头,而实际上,如果算上累伤的,也就是轻伤后经过治疗再上火线又受伤的,按照战场上的通常伤亡比例,日军在淞沪战场的战伤数字绝不低于60000人,如果再加上战病的数字、以及在杭州湾登陆之第10军的损失,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伤亡总数,应在90000人左右(死20000余),只多不少(中国军队伤亡超过30万人)。

二、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在1938年6月打响,至日军第6师团先头部队于10月末窜入汉口为止,期间整整历时四个半月的时间,日军动用了九个师团和大批野战补充兵共计35万人,他们宣称战死7000余人、战伤25000人,其实是有很大水份的,这个之前有过专文。

因为仅在万家岭和富金山两次战役中,日军抛尸数量就超过了6000名,那么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大别山南麓,第6师团等部队也付出了惨重伤亡。

因此,综合几个版本的抗战细节研究,武汉会战日军的战死数量当在15000名左右,类推整体伤亡和病患数字应该在80000人左右。

徐焰将军根据对日军补充情况、损耗情况的研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在100000人,即伤亡50000人、病患50000人,我们还是保守一点,仍然以武汉会战歼敌80000人来计算。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应该是数字争议最大的一次战役了,按照第九战区的战报,在1941年12月底到次年1月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共击毙日军33900余人、击伤23000余人(俘139人),因此日军伤亡总计57000余人。

而日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承认的伤亡,仅有10000余人(日军战报则称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双方的差距实在太悬殊了,显然,薛岳的战报是肯定有水份的。

因为在这次会战中,作为牵制性作战的第11军只出动了三个师团外加两个支队,此时日军各师团已完成“三单位”调整,兵力最多者也就在20000人左右,是故日军动用总兵力准确数字为84000人。

如果按照第九战区的战报,日本人被毙伤的已经超过68%,也就是第11军的机动力量基本覆灭,那么第九战区30万大军为何不乘胜收复岳阳、甚至直下武汉?这不是扯么。

多方研究的结果,尤其是根据日军主力第3师团的伤亡情况,其实可以基本判断出,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的伤亡在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8000人左右,这已经是个不错的战绩了。

四、长衡会战。

所谓长衡会战,是指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爆发于湖南段长沙和衡阳两个地区的战斗,也就是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

其中在第四次长沙保卫战中,由于第四军军长张德能指挥无方,日军几乎是轻取城池,所以损失也比较轻微,其战斗损失主要是在进攻衡阳时造成的,方先觉率领第10军死战不退,用卓越的守城战术奋战47日,让日本人如临地狱。

关于这个话题,之前多次介绍过,综合几个版本以及中日两方军史学者的研究,日寇第11军在衡阳战役中的伤亡应该在48000人左右,其中战死不低于15000人。

日本作家伊藤正德认为日军战死10000余,总计伤亡19000余,这就违反战场常识了,伤亡比例不可能如此接近,通常在一比三、一比四左右,所以这个日本人的话不足信,还是按李玉堂当年问询日军高级军官的结果比较靠谱,那么再加上日军在长沙方向上的损失,长衡会战日军伤亡在50000人左右。

在这四场会战之外,顺便列举一下其他战役日军的损失情况,包括台儿庄大捷的徐州会战,日军伤亡26000余人;上高会战罗卓英所部毙伤日军15000于人;包括余程万死守常德的常德会战,日军伤亡15000余人;王耀武大破日寇第20军的湘西会战,日军伤亡35000余人;至于薛岳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的数量分别为15000人和10000人左右,因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等于是败了。

所以你说薛岳将军在抗战中率领第九战区官兵消灭了5到6万日本人,那是基本靠谱的,非得说歼敌10万什么什么的,笔者不认为是在夸耀他的抗日战功,反而是埋汰人家。

何应钦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宣称击毙日军48万余(也不太准确),那么按重庆政府的统一说法,薛岳所部的毙敌数字几乎占到了8.3%(以击毙40000人计),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严重忽略了其他抗日战场中国军民的牺牲和奋战。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全面抗日战争的八年中,歼灭日寇数量最多的三甲战役,分别是第一名淞沪会战、第二名武汉会战、第三名长衡会战,考虑到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出动了70余万人,武汉会战更是出动了110万大军,而方先觉仅仅率领18000人的部队(包含暂54师一部)能够取得毙伤日军48000余的战果,则其单位歼敌数量,绝可名列整个抗战之冠!战后日本厚生省援护局的资料显示,日本投降前在华阵亡军人总数为:431100人(东北26500人、大陆其他地区400600人),到日本投降以后,这个数字又增加到504100人,而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在各战场(中国、缅甸、印度、太平洋等地)的海陆军死亡人数合计:2121000人,这个数字只能做一参考,因为那个死鬼社的牌位一直在增加。

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战役就不计算在内了,那毕竟是在异国战场,而非中国抗日战场上。

抗战的歼敌数字,向来是笔糊涂账。

存在出于宣传需要,双方都虚构战报的情况。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军公布的歼敌人数,往往偏多。

就拿长沙会战来说,按照九战区公布的战报,三次长沙会战下来,驻华中的日军早就被我方歼灭大半了,我方早就具备收复武汉的基础了。

然而事实上,日军伤亡数字远没有我们公布的那么大。

日本也一样。

日军公布的死伤人数往往比实际情况要少。

就拿武汉会战来说,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含海军),只有3.55万。

这个数字,你信吗???要只有这点死伤,日军拿下武汉后,完全有能力对重庆马上发动大规模进攻。

出兵规模应不下于攻击上海。

而事实上,侵占武汉后,日军前线兵力严重不足,被迫转入战略僵持。

这副模样,很明显,日军的真实伤亡应该要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高出三倍左右。

否则无法解释日军要暂停大规模攻势。

所以要了解抗战历次大战的歼敌数字,单看敌我公布的战报,看不出啥结果。

只能根据敌我双方的资料,和亲历者的著作或口述,综合估算出大概的数字。

这里推荐大家去看《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个人感觉,这是比较靠谱的一套书。

对了解抗战正面战场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言归正题。

由于抗战历次会战规模不一,小规模会战的杀敌人数不多。

还有些会战的名气很大,但官方公布的歼敌数也不多,比如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会战的毙伤数,都只有三万人左右。

所以这类战役就不提了。

这里只说几场规模相对较大,歼敌人数相对较多的会战。

一、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历时三月,日军累计投入九个师团和一个旅团,近30万人。

我军累计投入七十多个师,近70万兵力。

据我方军事当局公布的数字,我军伤亡数字约25万左右。

这个数字没什么问题,大体符合实际情况。

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为4万人左右,其中战死约9100人,战伤约31000人。

日军公布的数字明显就有问题了。

因为据战后日本出版的诸多书籍来看(包括各师团、联队战史,亲历者日记等),几乎所有资料,统计的日军在上海死伤数字,就没有低于6万人的。

比如《步兵第叁十四联队史》一书中,估算的战损数字为:战死10076,战伤30866,战病20172。

另外病死897人。

并且实际上,6万这个数字也是偏低的。

据上海派遣军军医部部长的统计。

含南京保卫战在内,从1937年8月到12月,日军在华东的总损失为10.4万人。

(数据出自曾任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上村利道的日记)其中阵亡1.6万,病故1796人,负伤8.6万。

注意,这只是常规统计数据。

有很多人被炮d炸的尸骨无存,还有失踪的,医务部们是不统计这类人的。

而这一类人的数字,根据日方估算,大概占到日军总战损人数的10%左右。

所以日军在上海的实际减员,保守点算,也在九万人左右。

实际一点,可能接近十万。

而正是因为有巨大的减员,导致前线兵力严重不足,日本才不得不几次从国内调预备役增援前线。

二,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

我军累计投入兵力约110万。

日军含补充兵在内,约35万。

战后双方公布的自身战损、歼敌数据,出入非常大。

国府公布的战损数字为40万,毙杀、毙伤日军约25.4万。

日军公布的战损数字为3.55万,消灭国军19.7万人。

(只公布了死亡数字,不含击伤)很显然,要按国府公布的数字,日军占领武汉时,35万减去25万,只剩9万多生力军,既要占武汉,又要占岳阳,就这么点兵力,明显不够用。

国军干嘛不反攻呢?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

而要按日军公布的数字,击杀19.7万,那击伤是多少?按一比三算,厉害了,保底60万。

死伤近80万?淞沪会战也没这么夸张。

这明显也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武汉会战前,国军有100万正规军队加上200多万地方军。

会战后,还有近300多万武装力量。

国军兵力仍然充足,反倒是日军兵力不够用了。

所以国军的损失,国府公布的数字,其实要更靠谱一点。

至于日军的损失,3.55万,明显不靠谱。

但由于史料繁多,日军打武汉,到底死了多少人,现在也没个确切的数字。

含受伤在内,目前有几种说法。

15万、10万、7万、5万等。

目前学界认为最靠谱的数字是10万左右。

因为有些参战部队的伤亡较小,如第三,第十六师团,死伤应该不到20%。

有些参战部队的伤亡较大,如第六,一零六师团,死伤最低也有50%左右。

综合算下来,日军的总战损为30%~40%。

35万人,死伤30%~40%,十万死伤的数字就是这么推算得出的。

三,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总共有四次,第四次算在豫湘桂会战内,这里只说前三次。

第一次历时25天。

国军参战兵力24万,日军十多万人。

战后双方公布数据,一个比一个夸张。

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为3550人。

然而根据日本战后披露的资料,仅10月份,日军的死伤就有4958人。

而9月份的作战,日军处于攻势中,战况更激烈,死伤更惨重。

9月的死伤人数只会比10月更厉害。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时间为1939年9月至10月)所以按惯例,日军的数字又报少了,具体多少不知道,估计在九千至一万人左右。

日军公布的歼敌数为4.8万,这与九战区自己公布的四万死伤差不多。

但九战区公布的歼敌数就夸张了,为3万人。

这一歼敌数字超出了台儿庄会战,搞得苏美英法各国的记者纷纷来到长沙,找九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赵子立,要求看俘虏。

结果,一个俘虏都没有。

搞得在场人员都十分尴尬。

第二次长沙会战历时一个月。

国军参战兵力约30万,日军12万。

由于此战表现不好,所以国府战后没有公布伤亡数字,只公布了歼敌数字,为4.8万。

这与日军公布的6868人,出入极大。

怎么说呢。

还是老样子,国军报多了,日军报少了。

针对九战区虚报的问题,战后,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大发雷霆,斥责九战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还说“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定可打败敌人,定可俘获敌人很多官兵,定可缴获敌人无数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应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有十人。

”(实际俘虏人数8人)当然,日军死伤肯定也不止6800人。

因为日本公布的数字,是包含了驻守宜昌的日军在内,整个第十一军的损失。

而在六战区的猛攻下,驻守宜昌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差点就被歼灭了,师团长内山英太郎一度下令烧毁第一线联队送回之军旗与机密文件,并准备与各幕僚部长破腹自杀。

当时守宜昌的日军有1.8万人。

就算长沙方向一个日军都没打死,6800人的战损全算在宜昌方向,内山英太郎也不至于要自杀。

所以日军的实际战损,肯定有两万多人。

其中一部分在宜昌,一部分在长沙方向。

第三次长沙会战历时20天,双方参战兵力与第二次长沙会战差不多。

战后九战区公布的损失为28116人。

日军公布的歼敌数为29677人。

双方数据差不多,国军的损失大概就是2.8万人左右。

国军公布的歼敌数为5.69万,其中击毙3.3万人,击伤2.3万人。

缴获步骑q1138枝、手q26只、机q115挺、炮11门。

另俘虏139人。

日军公布的损失为6003人。

双方的数据差距有九倍之多。

很明显,双方又在杜撰数据。

国军的缴获与歼敌数不成正比。

为此,薛岳在总结会上做报告时,又被同僚笑话了。

日军公布的数据,也是错漏百出。

因为很明显,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表现要比第二次差,堪称是惨败。

有几个联队负责殿后,被揍得很惨。

其中第四十师团所属的第236联队在战后清点战斗兵员,仅剩不到60人。

而该联队参战前的兵力为两千人。

所以,死伤6003人,只是日军军部高层为掩饰其无能而呈报给天皇的遮羞数字。

按惯例,国军公布的歼敌数要腰斩,日军的战损至少要按三倍算。

日军的实际战损,最少也在25000人左右。

其中病死加被击毙约一万人,击伤一万多。

因为是溃败,所以击毙数和击伤数接近,也不奇怪。

总体算下来,前三次长沙会战,保守毙伤日军在五六万人左右。

也有可能更多。

但要说薛岳在长沙打死10万鬼子兵,那就太夸张了。

四,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会战历时八个月,分为三个战场,三场会战:河南的豫中会战、湖南的长衡会战以及广西的桂柳会战。

豫中会战,打了一个多月,一战区公布的损失数字为2.65万伤亡,毙伤日军四千。

日军公布的数字为3350人伤亡,消灭中国军队近四万。

这场会战没什么好说的,国军确实是惨败。

日军的损失也确实不大。

长衡会战,打了三个月。

国民政府公布的伤亡数为90577人,歼敌66809人。

日军公布的歼敌数是8.89万,损失1.9万。

其中战死3860,战伤8327,病7099。

国军的损失,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日军的损失明显又有问题。

日军1.9万死伤,明显是有问题的。

据当时日本高层预估,攻击衡阳的日军损失大概在五六万人。

另据日本防卫厅下辖的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所著的《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第一卷显示,攻下衡阳后,参战日军很多一线师团打得就剩一个联队的兵力了,各部战斗力普遍下降三分之二。

另外还有资料显示。

衡阳沦陷后,日军高层随即要求征兵部门补充十万新兵至前线。

考量到在前线的日本第十一军在战争期间已有数次整补,且不有伤病兵痊愈后归队。

1.9万死伤,应该只是日军在衡阳保卫战期间的一部分损失。

而之前日军在湘北地区的作战损失,以及阻滞各路国军增援衡阳时的作战损失,并没有算在内。

日军于长衡会战的伤亡、染病减员,保守算下来也有六七万。

甚至真有可能是十万。

桂柳会战历时三个半月,这一战与豫中会战差不多。

国军打得很糟糕,据国内资料显示,国军损失为2.6万,日军损失为1.3万。

国军的损失可能是实际数据,因为仅桂林保卫战,国军就损失了近两万人。

至于日军的损失,资料不多,不好说。

几千人的死伤肯定是有的。

毕竟当时日本兵的素质已经严重下滑了。

总的来说。

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国军败的很惨,要不是有衡阳保卫战兜着脸面,蒋介石怕是又要引退以谢天下了。

不过单就以毙杀日军来说,1944年的作战对日军的打击也是不小的。

由于敌后战场主要以小规模战斗为主,数据极难统计,也很难判断真伪。

这里就不专门细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34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