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是哪个国家

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是哪个国家,第1张

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是哪个国家 历史上,英国为什么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

简单来说,有以下理由。

1.垄断印度到欧洲的香料贸易。

2.发现印度是个巨大的提款机。

3.作为向东亚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

分述如下。

1.垄断香料贸易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对香料的需求一直挺大的,香料可以用来保鲜,可以用来调味。

可惜偏偏欧洲自己不出产香料,因此必须向东方(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进口。

因此欧洲各国为了能够抢夺香料的进口权,争夺非常激烈。

最早的时候,香料从东方到西方的路线是传统的丝绸之路。

这条通道是由威尼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的。

为了打破威尼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垄断,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辟了绕过非洲号望角到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之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逐渐掌握了这条航路。

掌握了航路以后,大家都去绕过中间商,直接向印度等原产地进口香料。

在这个时候,谁能垄断东方的贸易,谁就能在香料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而垄断东方贸易的最佳途径,就是将相关香料产地吞并为自己的殖民地。

于是向东方进口香料的各个西方国家之间爆发了争斗。

在东方各个出产香料的国家当中,印度是航道当中距离西方最近的,所以对印度的争夺也很激烈。

最终英国通过先在孟加拉站稳脚跟,以孟加拉为基地,逐步控制整个印度,并成功将其他欧洲国家的势力排斥出了印度(果阿的葡萄牙人除外),独霸了印度全境。

2.印度成为提款机在这个过程当中,英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出面,出面的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逐渐控制了印度全境,但是他们很快发现除了香料等贸易之外,还有更快来钱的手段,那就是。

迫使或又使印度的当地王工把土地的税收权。

转让给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通过收土地税赚的盆满钵溢,很快就对“海外代购”的业务不那么感兴趣了。

19世纪爆发了印度民族反应大起义。

在这次大起义中,英国政府将印度的统治权收归了英国女王,也就是英国政府不再由东印度公司实施统治,至此印度的税收权利全都到了英国政府手里,印度成为大英帝国重要的财政税收来源。

3.把印度作为进一步殖民扩张的前进基地从英国本土到达远东地区,千里迢迢,路途不便。

自从英国控制了印度以后,英国可以把印度作为中途的休息站、桥头堡、前线补给基地。

英国控制了印度之后,向东方扩张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1839年,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出兵阿富汗。

1840年,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出兵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这些重大的军事行动,没有印度做基地的话,英国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除了军事上的便利之外,还有经济上的便利。

比如英国还曾经将中国的茶叶种子带回印度,尝试种植并获得了成功,至此,中国茶叶在世界上上千年的的垄断地位被逐渐打破。

英国通过印度,打破了中国对全世界的茶叶贸易垄断,获取了重大利益。

一、南亚次大陆的分裂状态给殖民创造了机会。

十八、十九世纪的印度处于分裂状态,莫卧尔王朝正在衰落,即便是在莫卧尔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也没能统一印度,当然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统一过现在印度的疆域,尤其是中南部,印度也一直没有一个占主体地位的民族。

分裂状态为西方殖民者提供了机会,葡萄牙、英国、法国相继在印度南部建立殖民地,而毫无触及强大的莫卧尔王朝的利益,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没有英国殖民者就没有统一的印度,印度的统一来自于殖民者。

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经过清代几位帝王的励精图治,进入十八世纪,清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虽然从嘉庆帝开始清王朝实际上在走下坡路,但是清王朝在全国建立并维持了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保证了国土的统一,欧洲人曾经数度企图在中国建立殖民地,早在十七世纪,西班牙人、荷兰就曾相继占领台湾,俄国人侵入黑龙江,但都被中国政府驱逐,这使得欧洲殖民者始终不敢对中国有多少妄想,直到鸦片战争。

可以说强大的中央政权的存在迟滞了欧洲殖民者侵略的步伐。

二、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更容易受到新崛起的欧洲的影响。

欧洲人很早就知道了印度的位置,早在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就曾经入侵过印度,历史上与欧洲相临的波斯也曾多次侵入印度,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南亚次大陆与阿拉伯的疆土相临,印度通过阿拉伯中间商与欧洲保持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上的联系。

进入奥斯曼帝国时代,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了印度与欧洲的贸易。

与此同时欧洲的航海家开始了大航海时代,通往印度的新航线被发现,印度与欧洲第一次实现了直接联系,欧洲殖民者通过坚船利炮相继在印度建立新的殖民地。

经过一番较量,英国最终战胜了其它欧洲殖民者独占了印度(少数地区除外)。

虽然中国历史上通过多条丝绸之路与欧洲保持着经贸文化的交流,但双方远隔万里,交流非常不便。

欧洲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开拓了眼界,并引导不少欧洲传教士与商人来到中国,但是双方的交流仍然非常有限。

直到十六七世纪,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亚洲殖民地的建立,欧洲人与中国的交流才变得顺畅,欧洲也才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建立有着复杂的成因。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

虽然列强不断侵扰,但同时中国的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方面欧洲列强初来乍到,地位不巩固,而且多方竞争给中国留下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革命运动,从农民起义到革命起义,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耗尽了自己的阳寿,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361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