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哪个派别的主张,第1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那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是清末洋务派的主张,魏源是拥有当时第一流西方知识的大学者,他编成《海国图志》100卷,广泛介绍西方知识,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试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哪个政冶派别的主张李鸿章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题主这个问题有些错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

李鸿章提出的是“以夷制夷”。

而这两个思想,都是当时西方势力入侵以后,清政府内部部分人士提出的应对办法,在晚清这两种思想都发挥了一定作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英国击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此后其他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

早在鸦片战争时,魏源就因为清政府一败再败,认为必须了解西方,才能将他击败。

于是魏源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写出了《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魏源的《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传统思想中认为是“奇技淫巧”的科学既然有用,就不是“奇技淫巧”。

魏源认为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继而打败西方,实现自强。

魏源的思想过于强调了西方技术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优点,有一定的缺陷,不过这一思想在当时国内还是比较先进的,也引起了其他有识之士的共鸣。

此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影响。

虽然洋务运动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但是它还是初步接受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国未来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李鸿章在搞洋务运动时,自然也受到了魏源的影响。

不过作为实践者,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其中“以夷制夷”就是重要的一点。

所谓“以夷制夷”就是利用列强的矛盾,以一国牵制另一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确实以现在的眼光看,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以夷制夷”有几分与虎谋皮的意味。

在李鸿章一生的外交活动中,“以夷制夷”失败的经历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也是作为弱国的无奈。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李鸿章“以夷制夷”都是面对西方势力威胁日益增加情况下的应对之法。

受限于魏源、李鸿章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这两个思想都不可不免的有很多缺点。

但是这在当时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说。

观点由来首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并非李鸿章提出的,李鸿章是践行者之一。

魏源是清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于1842年编制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作者阐述了写作写此书的最终目的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围绕这句话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规划,率先在近代中国提出向西方深入学习。

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如下三项: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强调要必须要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不能一味的采购使用。

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作用影响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清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海国图志》这本书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的问世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使近代中国人第一次了解了世界的真实模样。

在实践意义上,他让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如梦方醒,真正认识了梦中的天朝上国和西方诸国的差距,该思想引导了后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重要的民族革新运动,意义深远。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首先从思想和口号了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促进清王朝自身的富强,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颇有些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的套路)。

洋务运动风风火火搞了30年虽然没有真正让近代中国富强起来,但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首次大规模实践。

2.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是19世纪90年代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等即戊戌六君子),通过光绪帝进行的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变法运动前后持续了103天,主要的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科举废除八股文等。

百日维新的时间很短暂,但意义深远,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师夷”不止限于“技”,更要学习“体”。

这次运动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从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更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初,核心目的为了推翻清朝帝制同志、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斗争。

最核心的事件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最终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时期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升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革命者,联合各方革命力量,彻底了认清了国家富强需要努力的方向,师夷长技只是表面,根本上必须推翻腐朽堕落的满清政府,打破封建帝制,建立全新的近现代国家体制,这也是现代中国史的开端。

综上,我以三个主要事件叙述分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启蒙--发展--升华过程,思想的不断升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中国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过渡到了民主社会,这是质的飞跃,所以魏源被誉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该思想也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基础理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390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