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岁字最早源于哪个字

压岁钱的岁字最早源于哪个字,第1张

压岁钱的岁字最早源于哪个字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急,50字。压岁钱起源哪个朝代?

春节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压岁钱在我国民间有着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寓意。

古时候,压岁钱最早是用来镇恶驱邪。

因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相传,最早的压岁钱大约形成于汉代。

汉代时候压岁钱也叫厌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有的钱币正面铸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以祈福辟邪。

到了唐宋时代,压岁钱开始盛行起来,沿习到现代。

不过古时候,压岁钱不是市场流通的货币,而是以钱币形制专门铸造的。

关于压岁钱古时候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妖怪,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着的小孩的脑门,使小孩高烧不止。

就有这么一户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

在年三十晚上,他们将包着八枚铜钱的红纸包就放在小孩枕边。

半夜里,那个叫‘’祟‘’的妖怪又来作乱,这时从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被震慑逃跑了,不敢再来侵扰。

很快,这件事就传开,大家纷纷效仿。

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源于压胜钱,真正的叫法是厌胜钱。

厌胜,旧时中国民间一种避邪祈吉习俗。

传说“厌胜之术”始于姜子牙。

《太公金匮》中说:周武王伐纣,天下归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见,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像,向这张像射箭,丁侯于是生起病来。

当他知道是姜太公捣的鬼,便赶紧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

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画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画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画像脚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此记载出于《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

”是一种巫术行为,后来则被引用在民间信仰上,转化为对禁忌事物的克制手段以及祈福。

最早的压岁钱,并不是钱,而是物,比如大豆。

至今我国某些地方,仍有给小孩子兜里装大豆以“压惊”的习俗,因此,压岁钱也称为“压兜”,“压兜钱”。

汉代开始,将压胜物做成类似钱的模样,因有各种样式,称为“花钱”,后来逐渐演变为真正的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51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