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贾生的诗眼是哪个词

李商隐的贾生的诗眼是哪个词,第1张

李商隐的贾生的诗眼是哪个词 贾生 李商隐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李商隐的贾生古诗

贾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课外阅读】李商隐《贾生》与王安石《贾生》的比较李商隐笔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汉文帝是否真的不念苍生只求鬼神?

作为一代明君圣主,汉文帝当然不会“不问苍生问鬼神”,他召见贾谊之时“夜半虚前席”谈论的也不是鬼神之事,但是具体聊了些什么内容,史书上却没有记载下来,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们谈的是削藩之策!我们先来看一下《汉书·贾谊传》的这段记载: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也就是说,贾谊在被贬为长沙太傅一年多之后,汉文帝再次把他召入未央宫,先是和他公开谈论了鬼神之事,到了后半夜,“文帝前席”,他们开始说悄悄话了。

聊完之后,汉文帝感叹:时隔多日,我还是比不上贾谊啊!为啥说他们聊的不是鬼神而是关系到苍生的削藩之策呢?因为贾谊和汉文帝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啊,贾谊很早就提出了需要“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需要让“列侯就国”,需要更定法律,这些措施都是关系到汉朝的稳定,关系到天下苍生的稳定!但是它们都触碰了既得利益者——汉初功臣的底线,所以:绛(即绛侯周勃)、灌(即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即张相如)、冯敬之(时为御史大夫)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汉文帝最终没能等到重用贾谊的那一天——他和贾谊都过早去世,但是他们的计划却在汉景帝与晁错、汉武帝与主父偃这两代搭档身上得到了发展,最终稳定了大汉江山,也给苍生提供了持续的安宁。

当然不是。

李商隐写《贾生》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既惋惜贾谊,更是自伤自怜,不是说文帝只会问鬼神,而是指不询问贾生关心的大事,使他的大才得不到伸展。

而汉文帝刘恒,是史上容易被人忽视的有作为君主,对比他的孙子刘彻,他更重视内政内部,为发展生产恢复国力做出不少努力,汉武的开疆之功,背后有他的一份功劳,这不是只问鬼神的人能够做到的。

刘恒是弱势外藩,是诛诸吕之后刘邦在生最年长的儿子,他的根基不牢,后族无力等弱点倒被有异志的功臣看重,寻找借口绕开齐王刘襄而迎刘恒为帝,在功臣、藩王等各种势力错杂下,刘恒以柔克刚,以低调胜张扬,对他们逐步分化削弱,徐徐夺权,施政提倡节俭,励精图治,兴修水利,与民休养生息,人所熟知继他之后力主推行黄老之治的窦后,就是他的皇后,继承的治国方略源自文帝,由此促使“文景之治”,使得汉朝不但“大”,而且“富”。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这位上台后分化削弱老臣周勃陈平等人、暗压齐王刘襄兄弟的君王,绝不是不念苍生只求鬼神的人,他与贾谊的交集,在汉初是一道耀目的风景,两人互相信重,刘恒更明白贾谊的才能,只是时机不对,无法推行,贾谊的主张,在他死后大都得到实施,比如削弱诸侯,包括武帝时的推恩令,就是脱胎于他的《治安策》,对匈奴、对政事的一些方略,也依他的建议先后推行实施。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贾谊的悲剧在于时机不对,他的见解高明,措施得力,可惜不能如他所想马上全面推行。

推行政策需要时间,更需要对的时机,文帝对贾谊的看重,贾谊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所以抑郁、自伤,以至于最后因梁怀王刘揖的坠马而自责去世。

他的无法得到重用,并非文帝不想用他,是因为才学过高,政事见解太深刻到位,伤害到既得利益者,受到他们的围攻,如周勃、陈平、张相如等人的阻挠反对。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文帝手腕阴柔,因此把贾谊外放,先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任命给刘恒最喜欢的小儿子、时封梁王的刘揖当太傅,一来是历练,让他增广见识,书本与实践结合。

二来,不排除有给新君留下人才的意图。

文帝在此期间也曾召见他,与他一席交谈后,还感叹说,以为自己勤学了多年,见识不错了,和贾生一比,才知还是不如。

对他评价很高,《贾生》这首诗说的就是这件事,只是被李商隐从鬼神这个角度展开,达到自比自伤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560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