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w是哪个国家

kuw是哪个国家,第1张

kuw是哪个国家 阿曼是个怎样的国家?

作为西亚最低调的石油富国,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西部同沙特接壤,西北与阿联酋毗邻,西南与也门交界,东部、南部濒临阿拉伯海,东北部濒临阿曼湾,扼守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霍尔木兹海峡,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83万,首都为马斯喀特

阿曼属于阿拉伯国家,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阿曼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当地便开始广泛地进行海上、陆上贸易活动,并成为重要的造船中心。

前2世纪,阿拉伯人成为阿曼的主体民族,并在7世纪中期成为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的一部分。

阿拉伯帝国被蒙古人灭亡后,阿曼境内分裂成数个部落制小国,并在名义上向伊儿汗国(1256-1335年)称臣。

从1507年开始,葡萄牙殖民者入侵阿曼,在沿海地带建立起一系列据点,并与波斯人展开漫长的争夺战。

1624年,伊玛目亚里巴领导当地部落起义,驱逐葡萄牙和波斯人的占领,并建立起阿曼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亚里巴王朝(1624-1743年)。

此后百余年间,阿曼在印度洋上进行扩张,并在赛义德王朝第5任苏丹赛义德二世在位时(1804-1856年),达到势力的巅峰。

此时阿曼的版图非常辽阔,除现有的本土外,还据有今天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南部、非洲东海岸、桑给巴尔群岛及马达加斯加岛北部,成为阿拉伯海、印度洋上的头号霸主。

但是,赛义德二世驾崩后,王子们为争夺继承权大打出手,导致帝国瓦解为阿曼和桑给巴尔两个独立王国,并在1898年起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由于阿曼内地各个部落对赛义德王朝依附于英国的政策不满,遂在1913年联合发动叛乱,并在两年后建立起阿曼伊斯兰教长国。

1920年,在英国人的调停下,苏丹被迫承认教长国,阿曼由此分裂为马斯喀特苏丹国、阿曼伊斯兰教长国。

然而,历任苏丹并未放弃对统一的梦想,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后,终于在1955年消灭教长国,并在1970年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凭借着统一国家的丰功伟绩,赛义德三世获得巨大声望,但此君本质上却是个残暴、保守的苏丹,在位近40年间(1932-1970年),对西方文化、制度极端恐惧和仇视,并对国民实施种种高压控制。

在赛义德的治下,阿曼社会面貌极端落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百姓挣扎在赤贫的泥沼中。

赛义德的倒行逆施激起民众抗议,而作为阿曼“太上皇”的英国顾问也对他十分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王储卡布斯由于对其父的政策严重不满,遂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于1970年7月发动政变,逼迫赛义德三世签署退位诏书,然后自立为苏丹。

卡布斯上台后,废除其父颁布的法令法规,给与国民诸多权利和自由,并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改革,使得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卡布斯还成功地说服英国在1973年撤出驻军和顾问,从而真正地实现了国家独立。

由于阿曼盛产石油、天然气,因此卡布斯政府便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木和资金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并依靠丰厚的出口收益,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文教卫生、军事建设,彻底改变先前封闭落后的社会面貌,壮大了国家实力。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阿曼2018年的GDP总值为792.95亿美元,人均收入高达16419美元,是中国人均收入的近2倍。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阿曼的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建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网、港口和国际机场,而且开办了759所大中小学和各种职业学校,并实行免费教育政策,使得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阿曼还修建了47所医院和诊疗所、90个保健中心,并实行免费医疗政策,大大提升了国民的健康水平,平均寿命已经提升到68岁。

由于治国成绩斐然,所以卡布斯深受国民爱戴,被赞颂为“伟大的复兴者”。

但是,这位成就非凡的苏丹在私生活方面极为低调,不仅外界无从得知细节,就连本国人也是“雾里看花”。

从极少的公开报道中我们得知,卡布斯酷爱西方古典音乐和骑马,即位之初曾娶堂妹为妻,但结婚没多久便离异,此后再没有娶妻。

除此之外,卡布斯的个人资产也成为外界热议的话题。

虽然卡布斯从未正式公布自己的财富数量,但根据2005年的相关统计,他的身家高达120亿欧元。

虽然不及沙特国王、文莱苏丹和泰国国王,但卡布斯在世界最富有君主排行榜中依旧名列前茅,端的是一位极度低调的富豪国王。

资料来源:《列国志:阿曼》

阿曼(Oman):宁静致远它被称作“宁静的土地”,史上有航海家驾舟远航至中国;它又是海湾地区最安静的国度,半个世纪没有一点动静。

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端,东、南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1700公里,其北陲的沙里塔角扼世界石油重要通道波斯湾出口霍尔木兹海峡。

最北端在阿联酋的穆桑达姆半岛有一小块飞地,全域面积30.9万平方公里,人口442万(2016)。

阿曼资源较丰富,石油勘探开采历史逾50年,储量40—50亿桶,日产95万桶(2014),约90%供出口,半数输往中国。

天然气储量和开采也不断提升。

自古以产铜闻名阿拉伯半岛,有多种金属和煤炭蕴藏,沿海水产资源丰富。

根据该国统计报告,居民中阿拉伯本地人占56%,外籍劳工44%。

按族群又分三类:阿拉伯人、亚裔劳工和非阿拉伯外来族裔,阿拉伯人按宗教派别分易巴德、逊尼和什叶派三部分,与世隔绝的易巴德派占75%,其教徒严于律己,又非常平等,在促进定居村民与游牧民间团结的同时,他们建立起法律与秩序。

外籍劳工是增长最快的群体,主要来自南亚的印、巴、斯、孟还有菲律宾,多为穆斯林,少数印度教徒,从事建筑、制造、商业服务和石油开采等本地人不愿做的工作。

此外,阿曼还有俾路支人、东非斯瓦西里语系人等。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绝大多数阿曼人居住在北部群山谷地、沿海地区和南部塞拉莱绿洲。

小国历史悠久。

4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称它为“马干国”,即矿产国,因阿曼古代产铜,有海陆贸易活动,素以造船与航海闻名。

公元前2世纪,来自半岛内陆和也门的几个部落迁入并带来游牧业,此后,沙漠中的游牧民与波斯化、围绕灌溉系统从事耕作的村民一直存在冲突。

7世纪,该地成为最早信仰伊斯兰教地区和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公元754年,反对哈里发世袭的易巴德派选出第一位教长,标志着当地教长(苏丹)国的诞生。

公元7—15世纪,阿曼人远航经商至中国和非洲。

阿拉伯文学第一书《一千零一夜》中有航海家辛巴达7次远航历险的记载,其原型是阿曼人奥贝德,他于公元8世纪驾驶双桅帆船,冲破惊涛骇浪历时两年到达广州。

1980年,“苏哈尔号”仿古船用时220天再现这段历史。

16世纪起,阿曼先后被葡萄牙、波斯、英国入侵或占领,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王朝统治,17世纪其势力曾扩张到东非海岸和桑给巴尔岛。

1749年建立赛义德王朝,称“马斯喀特苏丹国”,政治上依靠英国,遭到内地各部落抵制,内地后来形成“阿曼教长国”。

18世纪中叶,该地区呈现包括上述两国和阿曼海岸诸酋长国(即后来的阿联酋)三方鼎立之势。

1920年,英国和马斯喀特苏丹国承认“阿曼教长国”独立。

1955年,为争夺石油,英国与马斯喀特联合侵入阿曼教长国辖区,遭到激烈抵抗,反英起义最终失败,“教长国”与“马斯喀特”于1967年合二为一。

1970年,时年30岁、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军校的卡布斯废黜在位近40年的父王泰穆尔,担任国家元首、首相兼外交、国防、财务大臣至今。

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阿曼。

不怕慢,就怕站。

在卡布斯苏丹率领下,阿曼开始其缓慢而坚定的现代化进程,与“海合会”其他5国张扬而奢华的致富之路不同,阿曼显得低调、谨慎、稳重而平静。

石油商业化开采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7),1993年,在发现更多新油田后才放弃保护资源的限产政策。

1987年开放旅游,此前仅限外国商人与官员入境。

1970年,该国只有3所小学,如今已形成覆盖全境的教育、医疗体系,现已基本扫除文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高度评价。

在易巴德教派对女权开放态度和卡布斯苏丹稳健政策下,阿曼妇女权利和地位是海湾国家中最好的。

如今,阿曼以该地区最好的公路网等基础设施、畅通的网络和通讯、稳健的投资贸易政策、兼容的宗教意识赢得海湾最开放国家之赞誉。

非油气产业快速增长和强劲内需支撑经济稳步增长,可观的外汇储备和庞大的政府资产规模保障偿债能力。

2016年实现GDP662亿美元,预期寿命77.3岁。

开放的另一面是传统,抑或保守,在这个家长制的苏丹国内,没有党派和议会,只有一个无立法权的审议监督机构——协商会议,成员由卡布斯任命。

在对舆论严格控制,屏蔽部分网络的同时,逐渐增加政府透明度,努力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推进“阿曼化”比例,使政局总体保持稳定,隐忧是王位继承的不确定性及国内民主诉求的不断增加。

它在外交上同样聪明审慎,与英美保持传统密切关系,在海合会和阿盟中“不声不响”,置身OPEC之外随市场而获益,与伊朗保持均衡和稳定的外交经贸联系,对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也是务实而谨慎。

阿曼人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维持平衡,这里社会稳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这就是阿曼,资源适宜,教义束缚,民风古朴,历史教训和险恶周边环境让它低调甚至沉寂,“没有动静”体现着独特的生存智慧……传统不改,宁静守拙,当下就是永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59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