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认为抗战哪个党

日本人认为抗战哪个党,第1张

日本人认为抗战哪个党 日本人是如何评价中国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抗战期间日本人认为国共两党的眼中钉分别有谁

太笼统了,不好说具体是谁,双方都有大量的爱国将领在抗日救国。

只能说,一切忠心为国,抵抗日寇侵略的国共两党中人,都是日寇的眼中钉。

抗战时日本人占领南京进行灭绝寰的屠杀,是哪一年被中国夺回来的?是被哪个党夺回来的?二战日军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兵源?

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一再受挫,被拖住了许多兵力,没等结束就想去打苏联,失败后开辟太平洋战场,侵略东南亚诸国,又和美军在太平洋上展开大型海战,打得硝烟四起。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个战场那一个战场,小日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兵源四处开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指出一个误区。

咱们总说小日本,感觉日本是个d丸小国,这也没错,但并不是绝对的,要看和谁比。

日本国土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英国本土24.41万平方公里,德国35.74万平方公里。

换言之,咱们印象中的小日本,比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本土还要大,也大于二战欧洲策源地德国。

人口基数方面,日本也有优势。

1941年日本人口普查结果是7800万,如果再加上殖民地和占领区人口,足有1亿372万7610人。

同一时期,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德国7200万,都不如日本。

苏联略多,人口是1.6亿,美国人口则是1.3亿。

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日本的征兵提供了客观条件。

如果说人口方面日本不敢自称第一,那么征兵方面日本若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连希特勒都比不上。

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执行义务兵制度,所有成年男性都有义务服兵役。

虽然非战时不需要每个成年男性都当兵,但日本侵略别国的野心从唐朝时就存在,因而从很早前便有意识地储备兵员、动员士气。

1927年,日本制定了《兵役法》,规定所有19岁男性必须通过征兵检查,等待军队挑选。

入伍前的体检将待选民众分为5类,只有最后两类不需要服役:患有严重疾病或传染病,以及体力严重不合格者。

其余三类中,第一类立即进入现役部队,另外两类服补充役和国民兵役。

都是强制性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服现役的士兵必须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如果到期不需要服役,将转为预备役,属于准军人,依然要参加一定的训练,期满后转为后备役,训练没那么多了,可能一年就几次。

但以上说的是和平时期,一旦进入战时,只要有需要,预备役、后备役、补充役、国民兵役都有可能被调往前线。

通过这样的方式,日军在全国范围内动员起了大量的兵力。

前面提过,1941年时日本本土有人口7800万,假设一半是男性,将有3900万,再假设青壮比例是四分之一,兵力将达到975万,去除不合格者,7、8百万是有的。

再加上殖民地的附庸,兵力就更多了,比如朝鲜半岛就有许多青壮年被填充进了日军队伍里。

有朋友大概会问,这个比例太高,总不能把全国的男性青壮都调走吧?那其它岗位的工作由谁来负责?这么说吧,二战时的日本,在穷途末路时还真有可能这么干,其它工作可以由女性承担。

说句题外话,那个时代的日本女性,生活得真是有点惨。

还有,日军在东北有百万屯垦团,这些人表面上是种地的平民,或退役的军人,但他们配发武器,一拿起q就是日本鬼子。

能说他们不是士兵吗?另一方面,为了让征兵进行得更顺利,内阁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鼓励民众主动参军。

日本天皇裕仁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授意内阁宣扬皇权的重要性。

在他们长时间的洗脑、 *** 控下,日本民众渐渐形成一种信念,以武士道的精神为天皇而战、为天皇而死是荣耀,反之则是种耻辱,能让人羞愧得无地自容,精神崩溃。

举个实际的例子,1938年5月13日,日本发生了一起灭村恶性案件。

一个名叫都井睦雄的青年,头挂电筒、身系全副武装,屠杀了祖母及村中11户共30人,最后以猎q自尽。

这被形容为“日本犯罪史上的空前惨案”,曾被改编拍成电影。

为何他要这么做呢?因为他患有肺结核,1937年应征的时候被刷下来了。

在此之前,他在村中小有名气,众多女性都喜欢和他来往,之后他受到村中人的奚落和嘲笑,大家都骂他是个没用的人,曾经和他相好的女性也拒绝了他。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没能顺利入伍,让都井睦雄的生活从天堂掉入了地狱,大概他也相当嫌弃自己,才计划了这桩拖着整个村的人一起死的恶行。

虽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像都井睦雄那么极端,但从这件事上能看出,由于受军国主义洗脑,当时日本的社会大环境支持战争,这从主观上保障了日军征兵的高效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一是人口基数。

很多人认为日本是小日本,其实日本领土面积比法国、英国都要大,并不小了。

就人口来说,日本早在古代战国时期就有1000多万人口,在世界上来说也不少。

二战期间的1941年,日本人口普查结果是1亿372万7610人。

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7800万,这主要是包括了朝鲜、台湾等殖民地人口。

而同一时期,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德国7200万,都不如日本。

只有领土面积辽阔的苏联和美国人口比日本要多,苏联人口1.6亿,美国人口1.3亿。

而苏联在二战中,仅仅战死的年轻男人就有1000万,负伤高达2000万,总数达到3000万,占到苏联人口的五分之一。

由此可见,苏联征集了多少人民加入部队。

按照苏联这种标准,日本凑齐一二千万人参军也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是兵役制度。

不是说所有的男性老百姓,发一支q就能打仗的,还要经过训练。

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执行义务兵制度,所有成年男性都有义务服兵役。

当然,和平年代不需要每个人都当兵,但日本仍然大量招收士兵,目的是进行兵员储备。

1927年日本制定了《兵役法》。

规定所有19岁男性必须通过征兵检查,等待军队挑选。

体检分为5类,其中最后两类为有病或者体力严重不合格,不需要服役。

剩余三类,除了第一类必须进入现役部队,以外,另外两种必须服补充役和国民兵役。

服现役的日军士兵必须经过2年的严格训练,服役满了军队又不需要打仗,他们才会退伍转为预备役。

预备役也是需要进行训练的,等于是准军人。

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

后备役每年只需要训练几次,相对轻松。

但只要一开张,预备役和后备役都可以迅速成为作战士兵,编入一线部队。

在1937年之前的10年,日本每年的现役士兵就有10多万规模,10多年就训练了200万人。

这200万人随时可以作战。

另外,日本每年还有数量相同的服补充兵役的士兵。

这些士兵需要在兵营内接受4个月的短期训练即可,训练结束后即返回家中。

虽然他们训练较差,但毕竟是有过初期训练的。

一旦爆发大战,这些200多万人会被紧急招入部队,进行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就可以作战。

所以,在1937年抗战爆发时,日本单单预备役和补充兵役可以随时作战的士兵,就有400万以上。

而日军本来就长期保持较大规模,可以轻松编组四五百万大军。

这种部队,对于侵华来说就足够了,毕竟战争爆发式,国军也就100多万人。

在国军兵力最鼎盛时期,也不超过400万,其中一线作战部队也就200万人。

第三,强大的现役部队训练能力。

一般认为,最适合服兵役的年龄是18到22岁。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体力最好,耐力最强,更重要的是通常没有接触社会,思想简单,容易服从命令。

加上没有妻儿老小,作战敢于拼命。

日本在1937年开战的时候,就立即征召符合年龄的青年入伍,将体力符合要求的编组为现役军队。

在1937年第一年,日本就训练了30多万人,随后每年都增加。

日本当时人口基数巨大,基本每年都有60万以上的男青年达到18岁,满足了服役的需要。

而整个八年抗战,日军损失不过100多万人。

也就是说,日军每年训练的部队,用于补充侵华战争的伤亡绰绰有余。

而太平洋战争,是从1941年底才开始的,当时日军已经训练了大量现役部队,准备和英美开战了。

就兵役上来说,军国主义的日本做的非常不错,比很多列强做的都要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778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