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 君侯哪个大

秦国 君侯哪个大,第1张

秦国 君侯哪个大 大秦赋里渭阳君嬴傒和长信侯嫪毐谁的官大?

《大秦赋》最近的剧情有点捂脸啊,渭阳君的妻子在街上竟然被嫪毐玷污而死,并且死之前,她已经怀上了渭阳君的孩子,可谓是一尸两命!为报杀妻辱妻之仇,渭阳君便怀中暗藏利刃,想在朝堂之上杀死嫪毐。

但在对质的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他指责嫪毐是个假太监,并且还和赵太后发生了些不可描述的事……(《大秦赋》嬴傒)就在此时,秦王嬴政突然拔剑,砍伤了渭阳君,阻止他说下去。

从剧情的发展来看,秦王政砍伤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伯,应该是不想让嬴傒把这种王室丑闻给掀开来,并且他不希望自己的布局被搅乱,让吕不韦和嫪毐斗下去,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嫪毐的权势要比嬴傒大得多,否则剧情不会这么安排,直接砍了就是了!(《大秦赋》嫪毐)在电视剧里,嬴傒是渭阳君、驷车庶长;嫪毐是长信侯。

我们现在深入历史,只探讨“长信侯”是否真的比“渭阳君”和“驷车庶长”要大?答案是肯定的! 商鞅入秦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是爵位,也是官职,属于“官爵一体。

一是大庶长,二是右庶长,三是左庶长,四是驷车庶长。

大庶长,相当于丞相;右庶长,由王族成员出任;左庶长,由非王族成员出任;驷车庶长,主要掌管王族内部事务。

这四种“庶长”,都可以参与到国家的军政大计方针里面去,既属于决策部门,也是执行部门,因此权力很大!但商鞅入秦变法之后,这四种庶长,都下降到了“九卿”的位置,也就变成了执行部门而已啦!(三公九卿·官僚制度)而在九卿之上,建立了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管全国政务;太尉,总管全国军队行政权,相当于军委,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历代都是垂直管理,相当于组织部。

而驷车庶长排到了“二十等军功爵”的第十七个等级,并且权力被严重虚化,只相当后世的“宗正”了,像明清时期的管管宗人府啊,关小黑屋啊,或者给一些铁杆庄稼,发点禄米这些而已了!(关小黑屋)而商鞅之后,秦国也由“贵族本位制度”向“官僚制度”大力转型,“驷车庶长”已经更多的表现成了一种“官职”!那有人说了,嬴傒至少还有一个“驷车庶长(宗正)”这样的官职呢,而嫪毐却没有呢,他怎么地就比嬴傒的权势大了呢?答案恰恰就是因为嫪毐的“长信侯”爵位。

在西周时期到春秋战时期,当时执行的是“贵族本位制度”,只要拥有“爵位”,就自动拥有了参与国家决策和地方治理的权力。

(周朝的宗法制)“贵族本位”,权力来自于爵;“官僚制度”,权力来自于官,这跟我们现在对“官本位”的认知刚好是相反的。

而秦始皇推行的“废分封而建郡县”,刚好就是一个废除“世卿世禄制”到建立“官僚制度”的过程。

因此,在他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成了一个大秦本土贵族豪门、与关东人为主的官僚,同时存在又相克相杀的结合体。

(《大秦赋》中秦国原文武大臣)那怎么去对比“官位”和“爵位”的不同之处呢?这也很简单!官位是没有封地的,到了时间就退休滚蛋;而爵位不同,那是要给封地的,并且还是可以世袭。

因此,官位相当于一个公司里的经理、主管职位,而爵位,却相当于公司里的“股东”,他们是有土地的,有股份的!而且,嫪毐的“侯爵”也要比嬴奚的“君爵”高! 秦国,共有四个“侯爵”者,穰侯魏冉、应侯范雎、长信侯嫪毐、文信侯吕不韦、这都是给封地的!这是一种封君爵位,只有两个等次,一等为侯,二等为君。

它不是公侯伯子男的那种侯爵,也不是商鞅的二十等军功爵。

因为战国时期,共有三种封爵制度。

(三种封爵制度)像王翦、王贲的这种彻侯爵,还有什么“关内侯”,根本就没有封地,秦始皇也不可能给,那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罢了!这种侯爵跟“封君制度”的侯爵根本没得比!而嫪毐的“长信侯”是有封地的,在太原郡,共有三十七城(以上);而嬴傒的“渭阳君”,“渭阳”不像是功德封号,而更像是地名,那么他的封地就应该在咸阳边上、渭水之南。

但怎么说,他的“封君爵”要比嫪毐的“封侯爵”要低一个等级!因此,如果要问嫪毐和嬴傒谁的官职大?当然是嬴傒的大。

但按当时的“贵族本位制度”来说,要比就只能比“爵位”,那么嫪毐的爵位就要比嬴傒的高了!文——千古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推行了二十级军功制,只有在战场上杀敌才能建立军功,才能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就是秦国王族也不例外。

据《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由此可见,即使是秦国宗室子弟,如果没有立下军功,照样不能列入贵族名册。

商鞅把军功爵分为二十个级别,最高级别为彻侯,也名列侯。

但是秦国王族毕竟是王族,如果完全按军功授爵,那很多秦国公族因没有上阵杀敌立功,就不能被列入贵族之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极不利于国家统治的。

于是封君制度作为奖励军功制度的重要补充,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战国时期,封君制是很盛行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当然更有龙阳君、阳文君、平阳君、马服君等大量封君。

这些人都是国君的宗亲、外戚和幸臣,因他们与国君最亲近,又有一定功劳,就被国君重封。

六国封的君应该比封侯有更高的地位。

比如象魏国的信陵君不但有封地,更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赵国的平原君也是如此。

但秦国是以二十级奖励军功制来封赏的,封君制根本就不在二十级奖励军功制之列。

显然秦国也相应采纳了六国的封君制,对秦王的宗室子弟、外戚、幸臣等特殊群体多以封君来彰显其尊贵的地位。

秦国二十级奖励军功制,最高的当是彻侯,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被封彻侯的。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一百多年里,封侯的也只有七人而已。

他们分别是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

其中纯武将出身而被封侯的只有王氏父子二人,说明在秦国封侯难,武将封侯更难。

为了照顾王室贵族和外戚幸臣,为了激励功臣武将,秦王就以封君的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

在秦国封君的相对要多于封侯的,我们熟悉的秦国封君有很多,如商君卫鞅、严君樗里疾、武信君张仪、华阳君芈戎、武安君白起、安国君嬴柱、刚成君蔡泽、渭阳君赢傒、渭文君赢、长安君成蟜、及参加过平乱的昌平君和昌文君。

除此以外还有秦昭襄王的兄弟,泾阳君公子市和高陵君公子悝等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封君多是王室子弟、外戚,但也有非王室的,像商鞅、张仪、白起等人,他们都是凭文治武功被封君的。

那么封君和封侯有何差别呢?在秦国封君的一般封地控制在五十里以内,户口不超过一千户,在今天看来,也大体象一个乡镇大小了。

因此封君最大也就相当于一个乡侯。

而封侯就不一样了,有县侯、乡侯和亭侯之分。

秦国七个封侯的都应该是县侯,封邑大,食户多。

如丞相吕不韦被封文信侯,在洛阳封邑多达十万户;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于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那么嫪毐为什么能被封侯呢?嫪毐曾参加了平定成蟜之乱,更主要的还是他床上床下服侍赵姬赵太后,是赵太后为其请封的。

商鞅有些特别,既封君又封侯。

据《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

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这句话解释得很清楚,商鞅凭借军功被封的是列侯,不是封君,因为只有列侯与军功挂钩。

但秦孝公感商鞅对秦国的变法之功,同时又授予了商鞅封君的称号,故号“商君”。

从以上可见,封侯的多为秦国建有大功的丞相级人物,封地多,食邑大,为二十级奖励军功制最最顶封爵,而封君只是对封侯的一种补充,是用来照顾那些王室子弟、外亲及幸臣的,或是对勋臣功将的激励。

封君的多是王族宗亲,身份高贵,但封侯的都是因军功受封的,有踏踏实实的功劳,是列入二十级奖励军功制的最顶级爵位,应该比封君更实惠。

那么名将白起那么大军功,为什么没被封侯呢?这就在于白起与秦昭王赢稷、丞相范雎的关系了。

不要以为获得的军功大就能被封侯,得不到秦王和幸臣的赏识,与他们搞不好关系,同样也是很难被封侯的。

在战国以前,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进行分封,其分封的都是自成一国的。

在封国里诸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是独立的,是真正的封国诸侯。

而到战国时期,各国称王,他们对宗室子弟、外亲、幸臣及功臣勋将,名义上封君封侯,但他们在封地上只有经济权,获得税收,是没有军政权的,而且被封的人多不在封地,依然在国都居住、生活和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88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