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尿哪个含水多

血液和尿哪个含水多,第1张

血液和尿哪个含水多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没尿的人,谁更健康?尿多是肾不好吗?

谢邀!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没尿的人,谁更健康?尿多是肾不好吗?这个问题并不简单,甚至说挺复杂。

第一问,问的似乎是从喝水到排尿的时间间隔,即快慢的问题;第二问,问的似乎是肾功能的问题。

不管怎么问,怎么答,首先还是需要了解清楚从水变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喝下去的水,从水变尿,再排出体外,都经历了什么?水,从被喝下去,到变成尿,最终被排出体外,历经以下几个过程:喝水:水从口腔进入,经过吞咽,通过食道进入胃内。

胃排空:进入胃内的水不会立刻进入小肠被吸收,而是在胃内暂时储存,由胃主动将之经胃幽门排入小肠。

胃对水的排空虽说受胃内容物性质和量的影响,但总体上很快。

比如,我们如果吃饭时喝下大量水和汤,会感觉很撑。

但,过去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这种“撑”的感觉就会缓解或消失,就是因为有大量水分被排入了小肠。

吸收:水主要在小肠吸收。

由于小肠粘膜有无以数计的皱襞,理论上讲有无限大的吸收面积。

因此,水在小肠的吸收很快。

进入血液循环和全身: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进入血液,进而随血液被输送到全身,与细胞内和组织间的水分交换。

就是说,水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就与原先体内的水分不分彼此。

肾脏泌尿: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泌尿来维持身体水和电解质平衡。

在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肾脏的这种功能非常强大,每24小时喝下去从约1000毫升到20000毫升的水,都可以做到“喝多少,排多少”,不会有多余的水分滞留在体内。

肾脏的泌尿过程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生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含有血液所有可溶成分的原尿。

一般情况下,一个7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分钟有125毫升血液在肾脏被过滤,这样,24小时可以滤出高达180升原尿,是整个人体血液容量的40倍。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反应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这个“每分钟有125毫升血液”,被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但是,每24小时滤过的这180升原尿,绝大部分,一般超过90%会在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其中仅有1~2升不被吸收,成为“终尿”,经过肾盂、输尿管被排入膀胱

肾脏滤出尿液的功能受很多因素调节,其中,一个就是肾脏血流量。

如果肾脏血流量减低,肾小球滤过率就降低,滤出尿液的功能就会出现故障。

严重的还会导致肾小管坏死。

因此,肾小球滤过率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另一个最主要因素是血液渗透压。

当大量喝不含盐分的白水,血液被稀释,血浆渗透压降低,会抑制脑内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增加尿量,排出多余的水分。

如果喝大量含盐分的水,血液不会被稀释,但是,血容量会出现增加,血压会升高。

这都会刺激泌尿的另一个调节途径,即肾素醛固酮系统,来增加钠和水分的排泄。

但是,这种利尿作用就缓慢得多。

其他还有一些调节机制,相对不那么重要,不赘述。

肾脏的另一个功能,排泄代谢“废物”:一般人常说肾脏是一个排泄废物的器官,实际上相对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排泄功能只能屈居第二位,主要是由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诸如肌酐、尿素、尿酸等蛋白质和核酸代谢产物。

因此,这些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也是反应肾功能的主要指标。

尿液在膀胱储存以及排尿: 生成的尿液会暂时储存在膀胱,等到积攒到一定量会刺激形成尿意。

在人类,还需要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才将膀胱中的尿撒出来。

尿多是肾不好吗?先来说第二个问题。

如上所述,反应肾脏功能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率,血液肌酐、尿素氮浓度等指标。

除非严重的肾功能障碍的终末阶段,即通常说的肾衰竭,都不会影响尿液量的多少,24小时摄入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都会维持平衡。

到了肾衰竭阶段,泌尿量才会显著减少,每24小时尿量可以少于500毫升,被称为“少尿”。

此时,由于喝下去的水分不能如数排出,人就会出现水肿;同时,代谢废物也不能有效排泄,积聚在血液中产生健康危害,呈现中毒表现,因而也称“尿毒症”。

更严重的可以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

此时,肾脏功能完全衰竭,如果不控制水分摄入量,会出现严重水肿和心力衰竭,以及严重中毒症状,很快就会死亡。

也就是说,只要肾脏功能不是严重障碍,就24小时来说,就不会出现“少尿”的情况。

当然,更不会出现“多尿”,而只能喝多少排多少。

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短时间内尿多尿少,跟肾功能好不好无关,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没尿的人”反映的是什么?如上所述 ,除非严重肾功能障碍,都不会影响24小时内维持水分的平衡,即没有尿多尿少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有“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没尿的人”这样的体验或经验呢?这其实反映的不是肾功能和健康问题,而是身体状态问题。

身体当时的水合状态其中,最主要是身体水合状态。

所谓“水合状态”,是指身体是不是缺水,即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有的人,天天水杯不离手,身体总是保持很好的水合状态。

如果再大量喝水,特别是喝不含盐分的水,就会快速稀释血液,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尿液就增多,自然会很快排尿,让人产生“一喝水就有尿”的感观。

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大喜欢喝水,身体总是处在缺水的状态,血浆渗透压相对较高。

此时,如果喝水,首先需要填平血浆渗透压升高的欠债,然后,才会稀释血液,增加尿量。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水分子是身体内最自由的小分子,它可以顺渗透压梯度到达身体任何空间,快速维持身体内整个体液的渗透压平衡。

这样,一个人如果脱水,水不足的“缺口”并非只是4升的血浆,而是全身约42升的整个体液。

也就是说,要想让一个脱水的人增加泌尿量,首先需要填平的不止是血浆渗透压升高的“坑”,而是全身42升体液高渗透压这个“天坑”。

只有全身体液渗透压达到正常水平,再有多余的水分才会造成血浆稀释,增加泌尿量。

这就是有的人“喝水多(也一时)没尿”的秘密。

因此,“一喝水就有尿和喝水多没尿”通常不反映身体是不是健康,而是当时的水合状态。

膀胱敏感性和排尿习惯既然肾脏生成的尿液并非直排出体外,而是暂时储存在膀胱等待撒出。

那么,如果膀胱很敏感,有少量尿液就会刺激强烈尿意,难以自持而频繁撒尿,人自然会感觉“一喝水就有尿”。

关于这一点,患过尿路感染,有过尿急尿频的人们深有体会。

而现实中,有一种并非泌尿系感染的,被称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状况,由于膀胱内感觉神经敏感,对于很多原本正常的刺激也会产生尿意、强烈的尿意,甚至类似泌尿系感染的尿急尿频症状,这类人自然会经常性“一喝水就有尿”,这大概是人们常说的“兜不住”尿,“小尿脬”的人吧。

问题是人口中这类“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人比例很是不低,一般在10%左右,这些人应该是“一喝水就有尿”的主力军。

另外,不同人的排尿习惯也不同,有人习惯于有尿意就及早排泄;有人习惯于憋尿。

前者自然给人“一喝水就有尿”的感觉。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仍然没尿的人,两者可能都有健康问题。

尿多并不能反映肾有问题。

一个看似简单的水和尿的问题,其实牵涉到很多知识。

我争取用最通俗的方式来给大家理一理。

首先,我们喝的水进入胃肠道,水在有浓度差的地方可以自由扩散。

在胃肠道扩散进入血管内,成为血浆的一部分。

血浆中的水分又有五个去路。

①作为消化液的一部分,被消化腺排入胃肠道。

②在肺内形成水蒸汽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③被皮肤汗腺以汗水的形式直接排出体外。

④渗透进入组织细胞内,供组织细胞代谢使用。

⑤在肾脏,肾小球过滤形成尿的前体——原尿。

其中99%的原尿通过肾小管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仅约1%形成尿液,进入膀胱,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的量后,膀胱内神经将膀胱有尿的信息传至神经中枢大脑中,大脑发出指令,膀胱收缩,尿道开放,尿液排出体外。

见下图:①自由扩散(或渗透)②消化液③滤过④重吸收⑤汗腺水分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扩散速度以及在血管中的运输速度,差别并不显著。

形成尿液快慢的速度,就主要与肾脏、膀胱这两块有关。

先看肾脏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受到神经、激素等众多因素的调节。

其中,下丘脑形成的抗利尿激素(ADH),及肾脏产生的肾素是最为主要的调节因素。

1、喝水少时。

①当我们喝水减少时,血浆水分减少,血浆中的各种成份,特别是钠的浓度会升高。

此时,高钠一方面让我们就会有口渴的感觉,提醒我们喝水;另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

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量减少。

②同时由于喝水少,血浆总体量下降,血压下降→刺激肾脏产生肾素→激活血管紧张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并可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激素会减少钠和水的排出,使尿量下降。

这样,喝水少,尿液自然减少。

2、喝水多时。

反过来,如果我们喝的水较多,则血浆中钠浓度下降,不会有口渴的感觉,并抑制抗利尿激素及肾素的分泌,尿量增多。

3、喝水多尿量少警惕肾脏功能受损。

肾脏功能正常的人24小时尿量为1500~2000ml。

当然,如果饮水量多,尿量一般也随之增多。

饮水量少,尿量自然也随之减少。

但是如果24小时尿量低于400ml(称为少尿),特别是低于100ml(称为无尿),此时,提示肾脏功能很可能出现问题!肾功能不好时,肾小球滤过形成的原尿减少,生成尿液也会减少。

很多人可能见过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有些进展到尿毒症的阶段,每天的尿液都很少,代谢废物及水分排不出去,积在体内,身上水肿的吓人,需要使用人工透析的方法排毒排水。

因此,“喝水多却没尿的人”显得不太正常。

要查查肾脏是否出现问题。

喝得多尿得多反而提示肾脏功能正常。

当然,如果我们之前很长时间未喝水,或者由于出汗过多、频繁腹泻、外伤大出血,使身体水分不足,此时再多喝水时,喝得水首先要满足身体组织细胞等各部门的需求,多余的水才会排出,就也出现会出现产尿慢一些,少一些。

膀胱“一喝水就有尿的人”也先别急着高兴,问题还没有说完!说了肾还没说膀胱!正常成人膀胱容量一般是300~500ml,白天小便4~6次,晚上睡觉后小便0~1次,尿量一般不超过2500ml。

如果24小时排尿次数≥8次,就称为尿频。

当然如果喝水过多,小便量及次数增多也没有问题。

但是一般也不会出现一喝水就有尿。

即使体内水分充足,喝进去的水全部被肾形成尿液排出。

尿液由肾脏排到膀胱,使膀胱内达到300~500ml产生一次排尿,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肾脏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入膀胱。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

有三处狭窄,最细处仅1~2毫米。

比你喝水时的口腔、食道要细得多!而且,最主要的是,输尿管并非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尿液无法呈一条直线连续不断流下,而是通过蠕动,将尿液一股股排进膀胱。

要将膀胱内的尿液积攒到300~500ml,仍需要很长时间!到医院做过泌尿系或者妇科B超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医生让憋尿,膀胱内有一泡尿时,才能检查清楚。

于是我们使劲喝水,都喝下去两三杯水了,膀胱内小便还不多,就说明膀胱攒一泡尿是需要时间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刚喝了几口水,就有了尿意,真正去排尿时,尿量又不多。

问题多出在膀胱这块区域。

下图红色圆圈部分。

常见三种可能:1、膀胱功能容量变小。

膀胱结核、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间质性膀胱炎等,会使膀胱容量变小,膀胱内有一点尿液就要排出来。

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导致排尿时无法排完,膀胱内残余尿较多。

比如说膀胱内有500ml尿液,排尿时仅排出100ml。

膀胱内还剩400ml尿液,只有100ml的空间,膀胱功能容量变小,很快就要再次排尿。

2、膀胱、尿道粘膜受到刺激。

膀胱炎、前列腺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膀胱灌注、留置尿管等,均可刺激膀胱、尿道粘膜,让大脑误以为膀胱内尿液较多,导致尿频。

3、膀胱过度活动症。

我国发病率6%左右。

检查往往查不出明显问题,男女发病率相似,女性略高。

膀胱肌肉频繁收缩,膀胱神经受到刺激,膀胱内尿量很少,也会老想排尿,导致尿急、尿频。

总结:喝水及排尿,很简单的两件事,却有复杂的过程。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往往尿量并不多,提示膀胱区域有可能出现毛病;喝水多仍然没尿的人,也不正常,要么提示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要么说明肾脏排尿能力下降,肾脏功能受损。

尿多并不能反映肾有问题,肾功能不全往往是少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95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