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后面的朝代哪个

汉朝后面的朝代哪个,第1张

汉朝后面的朝代哪个 汉朝后面是那个朝代呢汉朝以后各朝代的主要官方语言都是什么?都是现在的汉语吗?

官方语言是一个相对的语言,一般国家或者王朝会将一个国家之中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作为官方语言。

具有最多官方语言的国家是印度,有32中官方语言,比较大的语言有印地语、孟加拉语、阿萨姆语、马拉地语、泰米尔语和古吉拉特语等;一旦国家或者王朝规定了官方语言,那么政府机关人员以及所颁布的各种政令都以官方语言来颁布,民众的交际来往也大都 *** 持官方语言。

雅言的形成。

早在远古时期,华夏民族就懂得语言统一的重要性,如此交流起来非常方便。

夏朝时期,形成夏言,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民众都 *** 持这种语言,也称雅言;殷商代替夏朝之后,语言继承了“夏言”;到东周时期,尤其是迁都洛邑之后,推崇《周礼》,洛邑的学校也是学习的雅言,因而洛阳雅言广泛传播于各个诸侯国,从而成为东周时期的官方语言。

春秋时期,孔子教导学生学习,他 *** 持的语言就是洛阳雅言,是他自己在洛阳学习来的。

孔子的传道解惑为洛阳雅言的使用有着非常大的传播作用。

洛阳雅言,古称河洛语,河洛话,今称洛阳话。

西汉和东汉的官方语言。

汉语语言的继承性非常强大,两汉都是继承先秦时期的语言体系。

两汉的官方语言称作洛阳雅言,又称洛语、正音、通语,不管何种称呼,都是洛阳雅言别称。

西晋官方语言。

洛阳雅言。

东晋和宋、齐、梁、陈官方语言。

西晋灭亡,迁都建康,建立东晋。

洛语和当地古代的吴语融合,形成金陵雅言,说的是金陵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的官方语言。

北魏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以鲜卑语为官方语言。

尤其是北魏定都大同之后,北魏统治区内有大量的汉人,交流非常不方便,但洛阳雅言始终不是北魏的官方语言,但大部分汉人 *** 持。

(鲜卑文字图)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进行汉化改革,对待语言上,他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北魏孝文帝之后,官方语言改成了“正音”,也就是洛阳雅言,通俗一点就是洛语。

隋朝和唐朝的官方语言。

589年,隋朝统一。

于是做《切韵》,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作为基础的正音,两大雅言融合成为长安官音,也称“秦音”、“汉音”。

唐朝时期,做《唐韵》,基本继承了隋朝的官方语言。

不过隋唐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官方语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长安官音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的语言成分,大大丰富了汉语语言。

北宋、南宋官方语言的变化。

北宋都汴梁,南宋都杭州,在哪里建都语言上就偏向国都本地的语言多一点。

北宋做《广韵》,偏向汴梁本地的口音,汴梁官话;南宋做《平水韵》,官方语言偏向杭州本地的汉语成分就较多一些,杭州官话。

金朝的官方语言。

金朝的官方语言最大可能是女真语和汉语并用。

女真语来源于古代的突厥语、契丹语、古蒙古语。

女真语没有文字,一直借用契丹文字,后创立了女真字。

(女真文字图)金朝对汉语也进行了改变,称四声胡化汉语,这也证明汉语也是官方语言之一。

元朝的官方语言。

元朝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主要使用者为蒙古人和色目人。

汉语则是区域内的官方语言,继承之前王朝的中原河洛正音的胡化汉语,汉人占据主导地区专用这种语言,类似半官方语言。

(蒙古语和汉语对照图)明朝的官方语言。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废除胡化汉语,做《洪武正韵》,以正汉语的语音。

此时遵循的是中原地区的正音。

明朝国都在南京时,以南京音为基础,南京话成为官方语言。

明成祖朱棣虽然迁都北京,但是绝大部分人是从南京迁过来的,他们说的官方语言绝大多数是南京官话,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北京官话。

纵观明朝一朝,官方语言的发音以南京音为基础,北京本地语言并没有成为官方语言。

不过南京话和北京话在明朝时期已经融合成新的北京话。

清朝时期的官方语言。

清朝前期官方语言以满语、蒙古语为官方语言。

但是满族、蒙古人太少,汉族人众多,随即汉语也成为官方语言。

(满语和汉语对照图)清朝前期的汉语官方语言发音还是以南京音为基础。

雍正八年,也即是1730年,清政府设置“正音馆”,推广新的汉语官方语言,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北京话为标准官话。

清代中后期之后,北京官话正式取代了南京官话。

中华民国时期的官方语言。

当时确定的是北京官话读音和南京官话读音的结合,形成新的官方语言读音。

汉朝以后各朝代的官方语言,核心部分,便是当时流传在长安洛阳一带的朝廷官方用语,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话。

东汉末年,像曹 *** 、袁绍这些公门子弟,因为长期在帝都而非他们的老家谯与汝南,所以他们的华夏正音是比较标准的。

就连刘备这样的幽州边陲人士,也因为长期接受儒家教育,学习华夏正音,是一门必须的技能。

相对而言,倒是孙坚孙策这样的武将,儒家教育相对较少,他的华夏正音,就没有曹 *** 袁绍说得那样标准,但交流依旧是没有多大问题。

但这是三国时代,语音的真正剧变,发生在五胡时代。

即西晋末年,匈奴、羯、氐、羌、鲜卑的次第入侵,由此而引发的多次胡汉大屠杀,极大地改变了北方诸省的人口成分,简单地讲,就是北方的汉族人口急剧减少,少数民族人口大幅上升。

而且减少的北方汉人,不一定全部死在五胡手下,还有一大部分是向南迁徙到了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这些省份,小部分更远至福建广东江西湖南。

而这种人口改变,极大的造成了语言的变迁。

因为很多中原汉人都南迁,昔日的华夏正统所在地洛阳,反而成为了鲜卑政权北魏的帝都。

而且在孝文帝改革之后,胡人也用汉姓,说汉人的话。

于是不可避免地,洛阳话便成了一种中原汉音与鲜卑胡音的混合体,相对而言,反而是南京一带中原移民带过去的语言较为纯正(南京话和苏州话的差别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随后隋唐统一,都城依旧在长安洛阳,已经鲜卑化的洛阳话再度与华夏正音南京话汇合,出现了第二个版本的洛阳话,也就是唐诗适用的那种语音。

对照汉朝的洛阳话,已经有不小的差异,但是还好。

之后唐朝灭亡,契丹、女真、蒙古次第入侵,这一时期,较五胡乱华的时间更久,一直到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汉人重新夺回统治地位,但昔日较为纯粹的华夏正音即洛阳话,已经掺入大量女真与蒙古音。

尤其是元朝定都大都之后所形成的北京话,相较中原地区的开封话、南方的南京话和杭州话而言,确实距离华夏正音有很大的距离。

而最后一个阶段,即清灭明,北京话更大幅度地掺入满音,距离华夏正音更远。

而由于汉人更大幅度地迁徙,如广东、福建这些以往的边远地区,倒是因缘际会,留存了不少华夏正音的元素。

至于清亡之后,旗人纷纷采用汉姓,改说汉语,而广大的东北地区,也大量迁入山东等省的汉族人口,所以今天的东北三省人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当年的八旗,而是昔日遭遇八旗屠杀很惨的辽宁山东河北人,这些人的后裔,便是当下的东北人,如果他们今天以八旗后人自居的话,那可真是要气得八辈老祖宗要爬起来用鞭子抽他了。

事实上,整体而言,当今的普通话,虽然不可避免地有若干变音(即满音、蒙音的掺入),但主要部分,还是当年的洛阳话为根本。

如果穿越可以实现,当下的中国人回到明清那个时代,对话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不过若是穿越至《锦绣未央》《兰陵王》那个时代,去跟北朝的人对话,多半是鸡同鸭讲。

穿越至后赵石虎那个时代,你就彻底没有交流的能力了,只能等死被砍下头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95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