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和人参哪个先煎

鳖甲和人参哪个先煎,第1张

鳖甲和人参哪个先煎 中药鳖甲煎法!我正自学中药,哪些属于先煎,哪些属于后煎,哪些属于冲服不能煎,请详细说明,谢谢!醋鳖甲问什么先煎黄芪鳖甲煎中医方歌?

歌诀: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本方由黄芪、鳖甲、天冬、地骨皮、秦艽、茯苓、柴胡、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人参、肉桂、桔梗、炙甘草共十七味药组成,各适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功能补阴阳气血,除劳热骨蒸。

主治虚劳骨蒸,日哺潮热,自汗盗汗,咳嗽咽干,食少无力等症。

按照方子狗肾鳖甲先煎,请问狗肾鳖甲先煎要煎多久?要...中药为什么要分先煎、后下、包煎和另煎,这有什么说法和意义吗?

要说中药的煎法,现在如果在药方代煎,估计都是用不锈钢设备煎一次吧。

可传统的煎法通常是”水煎两次,混合服用“。

不过中医界有一本关于煎药和服药的传奇书籍,就是一个装车道士偷偷留下盗墓贼车上的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中记载的中药方剂,煎法都是水煎一次,然后根据方证需要在服用。

相传为南北朝时期陶景弘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中药的煎法:”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注意那时的两和我们现在的两不一样),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率。

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

这里所说的是中药的煎法和用水的法度。

那现在你去中药房或中医生给你开的中药中,为啥在有的中药上注明包煎、先下、后下呢,这有什么意义吗?中药为什么要先煎?通常中药先煎的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金(矿物质类)药和介壳类药物

比如中药中的矿物类药有磁石、石膏、赭石;介壳类药物有牡蛎、龙骨、石决明、珍珠母、龟板以及鳖甲等。

这些药物先煎的原因是,他们结构致密而坚硬,如果和其他药物一起水煎,则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以对它们通常还会打碎后先煎个一刻钟到半个小时,而且其时间要从水开后算起。

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

第二类药物是有毒的中药,比如生川乌和生附子这些药物,先煎它们的目的是要解毒、去毒或降低毒性的目的。

所以这些有毒性的药物通常会先于其他药物水煎,然后再下入其他药物同煎。

有的中药为什么要后下?与上面说的中药先煎的目的正好相反,后下的目的就是要充分保留药物的药性。

后下的药物,通常主要是芳香药、挥发油类药和不耐煮的药。

这类药像薄荷、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大黄等。

因为这些药水煎的时间久了容易让他们的气味耗散,药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性。

这是鉴于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挥发油,比如薄荷所含的挥发油有发汗。

解热功效;佩兰所含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所抑制作用;藿香、白蔻仁、砂仁等调整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的功能,这些都是所含的挥发油,如果水煎的时间长了,挥发油大量逸失,就会削弱它们的功效。

而有的药物则是因为含有不耐高温的有效成分,水煎的时间长了也会影响药效,例如钩藤所含的降压成分水煎半个小时就会破坏部分成分,降低降压作用。

所以,对于不耐煎的药物也采取后下的方法,也就是等其他药物快煎好的时候,再加入这类药物,只煎5到15分钟即可。

为什么有的中药要包煎?至于部分中药包煎的理由,则是它们主要是粉末类、带有刺激性绒毛或煎煮后能让药汤便粘稠的种子类药物。

粉末类药物像蒲黄、伏龙肝、以及六一散等散剂、丸剂,如果不包起来,它们就会让药汤混浊,难以下咽。

而含刺激性绒毛类的药物,像批把叶、旋复花和白茅花等,更是适合包煎了;如果它们直接入锅水煎,绒毛不容易澄清,服用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而颗粒状的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以及秫米类等,入煎后可以让药汤变得粘稠不易过滤,而且常常粘在药罐周围或底部,容易煎焦。

所以这类种子类药物也适宜于包煎。

包煎的具体做法就是把药物包在布或棉布缝成小口袋,装入包煎的药物后,扎紧口袋,放进药罐中水煎即可。

为什么有的中药要另煎?有的时候,中医生给你的药方中,个别药物要注明“另煎”两个字,这又是为什么呢?另煎的意思就是不和其他药物一起水煎。

另煎的药物通常都是贵重的药物,像人参、犀牛角、羚羊角等。

因为这一药物价格昂贵,用量又少,如果和其他药物一起水煎,药汁会被其他药物吸收包括药渣吸收,浪费;再者,也是为了让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加被充分利用。

单煎的时候,可以多煎几次,机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看了这些回答,你是不是认为中药水煎也是蛮有学问的呢?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播快乐

药物的煎法和服法有多种多样,它是根据病情和药性决定的。

煎服方法恰当与否,与药效的发挥,疗效的好坏有一定关系。

1.煎药法:煎药容器以陶砂罐、搪瓷器为宜,忌用铁器。

煎时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温水浸过药面,搅拌,待药浸湿,再行煎煮。

①先煎:矿物、介壳类药,因质重而坚,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至一定程度,再下他药,如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

某些毒性药,因久煎后能减低或消除毒性,故也先煎,再下他药,如川乌、草乌、附子等。

②后下:芳香药、清热药、解表药,不宜久煎,应将一般药煎好时再下,同煎10~15分钟,以防有效成分散失或改变药性,如薄荷、木香、大黄等。

③包煎:质量轻、细小的、花粉类的,以及细小种子类的药物,入汤剂需要用纱布包好,进行煎、煮,以防止其漂浮在水面上不利于煎、煮,如蒲黄、葶苈子、菟丝子、车前子、滑石粉、海金沙、旋覆花等。

④另煎:某些贵重药,为了尽量保证疗效和剂量,减少与他药同煎时的影响,故另煎,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⑤烊化:胶类药,粘性大而易溶,若同煎易粘锅焦糊,或粘附他药影响浸出,应将他药煎好后,置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如阿胶、鹿角胶、饴糖之类。

⑥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如芒硝。

⑦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

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

如三七粉、羚羊角粉、牛黄粉等。

2.服法:根据病情和药性决定服药方法,服药方法当否,与药物疗效有一定关系。

①服药时间:补益药或下焦病,宜食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或上焦病,宜饭后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根据病情,有的可一天数服,有的可煎汤代茶频服。

个别方剂有特殊服法,如鸡鸣散,应在天明前空腹服。

②服药剂量: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二次或三次服。

慢性病也可一剂二天服,或隔日一剂。

病情严重,如急性病、高热等,可每天服二剂或三剂。

如系丸、散、膏、酒等,应定时服用。

应用发汗、泻下药,一般以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③服药温凉:一般汤剂宜温服,寒性病宜热服,热性则宜冷服。

真寒假热药冷服,真热假寒又宜寒药热服。

有些药物热服易引起呕吐,则宜冷服,如香薷。

对呕吐不止者,可少服、频服或改变剂型。

对神志昏迷或牙关紧闭者,可鼻饲给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04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