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西游记这本书

为什么喜欢西游记这本书,第1张

为什么喜欢西游记这本书 我最喜欢西游记这本书,为题目,其中西游记加不加书名号?

《西游记》是书名,是要加书名号的,我最喜欢《西游记》这本书。

怎样推荐西游记这本书为什么大家爱看《西游记》?

《西游记》问世以来广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其借历史上曾有的唐僧取经故事,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把写实与象征相结合。

塑造了孙悟空与猪八戒等艺术形象。

这些形象集合了人类特有的全部的人性优点与缺点。

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感悟,启迪或劝戒。

老少皆宜,不同时代有不同读法,既使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也会有不同收获。

借此机会,对当前对《西游记》讨论的热门话题多说几句。

一,孙悟空形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完美体现。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只有孙悟空形象成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

中华民族不是崇神文化,而是崇圣文化。

孙悟空的一生,体现了由猴而人,由凡人而圣人的完整历程。

用现代话说就是回答了圣人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重大课题。

意义深远。

本论坛以“悟空问答”命名,意味无穷。

因此,对《西游记》和孙悟空应有敬重之心,不要戏说,不要大话,更不要麻辣与水煮。

《西游记》不是唐僧肉,不要交给街边店。

二,孙悟空是宋明以来中国文化儒释道三教归一思潮的产物。

孙悟空的老师须普提祖师是儒释道三教归一的人物。

他讲的内容是“说一会儿道,谈一会儿禅,三教配合夲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这里三教都有了。

孙悟空最后结局是封为斗战胜佛,不要以为这只是佛门弟子,要知道这一回的题目是《五圣成真》。

佛即是圣,即是真(仙),佛与圣与真三位一体。

因此,不要再讨论什么佛与道人物夲领高低地位高下的问题,中国古代三教归一三教圓融是避免宗教战争的最高智慧。

三,孙悟空形象是发展变化的。

有人诧异孙悟空一开始大闹三界所向无敌,取经路上似乎夲领下降,困难重重。

其实,这里需要明白作者的整体构思。

孙悟空大闹三界写的是人类童年的幻想。

幻象可以纵横驰骋,上天入地,了无羁绊。

取经路上则是成年后的现实生活历程。

任你夲领高强,也会到处碰壁。

此外还有增加取经路上的磨难是为了考验取经者的心诚等因素。

四,取经路上的妖魔有两种。

一种是为害百姓的。

铲除此种妖精是为了积功德,是为民除害。

成为圣人必须要建立功德,赢得百姓拥护爱戴。

这不单是儒家思想,也是道家主張。

明代全真教就是讲究功行全修。

另一种妖怪是自己内心私欲的化身,这是一种象征。

要成为圣人,还必须战胜自己内心的七情六欲。

《西游记》用了很多故事写内心斗争,最精彩的应该是真假悟空之争。

这里也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影响,“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五,《西游记》艺术手法多样,实写与虚写结合,写实与象征结合。

不要用今天的现实主义理论,比如阶级斗争曲解《西游记》。

还要注意《西游记》艺术上存在的民间说书人的影响。

比如前些日子网上说一个小孩子发现了《西游记》的一个“大漏洞”,原来《西游记》描写的素菜没有体现地区差异。

做为一个小孩子读书认真,是应该加以赞尝鼓励的。

但是一些“专家"跟着起哄说是什么重大发现,是不应该的。

《西游记》作者喜欢“掉书袋",也就是说卖弄才学,这是民间说书人的风格。

比如耒到一座山,他要写山之险,就说"好山,有诗为证”,来到一条河,他也说“好水,有诗为证",那些用来描写的山水诗句千万不要当真,只是一种装饰。

有时作者还以中药名写诗写景,都是显露才学。

至于写那些山野菜,什么蘑菇、木耳.黄花菜之类亦是如此。

这一点,古人在《西游记》的评点中已经指出过了。

大约同一时期,法国有一部名叫《巨人传》的书,写巨人卡冈都亚来到巴黎,在巴黎圣母院钟楼上撒了一泡尿,造成一场洪水,淹死不少人。

人们大喊"罢了!罢了!"据说"巴黎"城的名字由此而来,此事能当真吗?他说《圣经》有毒,写了好几页,其中有一条是把《圣经》纸撕下来擦屁股,人会得痔疮。

此事能当真吗?现实主义不是 唯一的批评方法。

不要把小说当历史或地理读。

就说这些吧。

因手边没有《西游记》,有些引文可能不准确,请见谅。

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08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5
下一篇 2022-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