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育与120哪个好

华育与120哪个好,第1张

华育与120哪个好 《水浒传》120回和100回有什么区别?买哪个出版社的比较好?

这个问题随便网上搜一下就能出来答案,也有不少账号直接复制粘贴了网上的内容,但为了让粉丝们看的最清楚最明了,逻辑文史姨就不说细节了,咱们就说两个版本的大方向。

百二十回本和百回本大家就把握住两个点就可以了,一是故事情节不同,二是精彩程度不同。

先说故事情节方面。

我们知道梁山全伙在接受招安后并没有消停下来,高俅、童贯以及朝中至少80%的官员对梁山都是鄙视的态度,所以就想着先把108头领发配到各处,再逐个击之。

这时候梁山的“救世主”苏宿元景出现了,以辽国作乱为由建议梁山众人去平辽,赵佶应允,梁山兄弟们就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报国外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江初见九天玄女时,这位女神曾给宋江留下了这么一句话: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

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

这句话其实基本就能把百回本后来的剧情囊括了,也就是战高俅,遇宿元景,平大辽,征方腊。

而到了百二十回本中,创作者又在征辽之后加了河北与淮西的篇章,这就算是第一个不同了。

再说精彩程度方面。

既然加了河北和淮西,自然要有加的道理。

虽然百二十回的这两张在时间轴和地理位置方面都很虚幻,但却有许多精彩的武斗情节,比如孙安连斗秦明、卢俊义,山士奇让林冲暗暗赞赏,索超昭德乱舞突围,乔道清作法欺梁山军等等。

并且有意思的是,打完河北之后有不少河北旧将加入了梁山,而这些新来的“同事”却很配合的在梁山征南之前全部下线,看似理所应当,其实也是著书者不想破坏大方向上的逻辑罢了。

至于哪个出版社,这个逻辑文史姨就不推荐了,反正正经出版社的书基本没错别字,大家挑个字大的印刷清楚的就OK啦~文/逻辑文史游

《水浒传》作为中国最早的古典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之作,一直就有很多传袭的传说和争议。

无论是百二十回的《水浒传》,还是百回本的《水浒传》,亦或是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本,都是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系列《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版本,且会一直争议下去,直到争得火星四溅、眼迸寒光,最后彻底峰回路转,水落石出。

我们今天看到的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是所谓的最全水浒版本,也是存在很大争议的版本,甚至直接有人提出了百二十回本的虚妄与矫情之处。

在这一回本的《水浒传》中,额外的添加了捉田虎、擒王庆的演义部分,构成了所谓的最全水浒体系演义版本───也就是说,在添加的这二十回本中间,将额外增加进来了有些玄而又玄的西征情节。

而这二十回本,不仅和前面的情节与后面的内容没有什么瓜葛,就是内容本身也是神乎其神的存在,不仅几乎打乱了旧有的百回本叙述节奏,就连一些故事情节也显得突兀造作,不合情理,更像是一种恣意的拼凑,无论是语言风格上还是叙述技巧上,都和前后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与媾和,这二十回本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可以硬性塞进来,而人物线索和故事延展却并不顺畅,显得毛躁而有余,铺排却并不足取。

而彻底摘除这一部分的二十回本,一样显得从容而淡泊,却并不影响全篇文章的读取和理解。

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叙事怪圈,二十个回目看似兼容并蓄,实则和前后都没有一个合理的照应,这在小说创作中无疑是一个创作大忌,以施耐庵的文笔和能力,应当会极力避免这种挂靠和攀附,即便是有,也会缓急得当的处理好其间的接续关系,使得书目看起来不那么突兀而造次,生硬而不合情理。

不幸的是,我们却在百二十回的版本中看到了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巨大遗憾。

这就牵扯到了后人的狗尾续貂和差强人意,有人怀疑是有人故意添加了这种十三不靠的接续方法,以目前的考察和探佚,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匪夷所思,是后世之人后补上去的无疑。

细心的读者也会发觉,在这百二十回的书目中,一些细节上的生动描述在这后补进去的回目中看到的不多,甚至是凌乱而无序的,混乱而急促的,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实在不符合创作者的初衷和意图,实在是一种明目张胆的硬性加塞,狗尾续貂。

这也是很多学术界人士比较一致的统一看法。

尽管金圣叹腰斩了整部《水浒传》,留下了前七十回本作为最佳组合回本,其实他对于整部《水浒传》的贡献还是蛮大的,也是目前来看,研究最为透彻的。

他的一家之言,虽然不免有偏颇之处,但总体来看还是较为客观和公允的,也是书评这部书最好的一家之言。

在他看来,最精彩的要在排座次以前的那些篇什里,已然将啸聚山林和打家劫舍渲染、描摹得淋漓尽致,且起伏和层次感明显是一部优秀白话文小说的最大存在优势,而征大辽和擒方腊已经成了边角余料,味同嚼蜡,可有可无,聊等于无。

所以,他才斗胆斧劈了后面的回目,单单留下了精彩绝伦的前七十回。

但他的解读却是最好的,也是最为合理的,最为权威的。

在他眼里,那续上来的后二十回本,根本没入一代圣手的法眼,所以就未予置评,这反而更加凸显了这续上来的二十回本更是一种违背天理的存在,也越加将这一部分回目变得无足轻重,甚至不值一提。

要算起来,一百回本的《水浒传》,是最合理也最吃功夫、最显实力的原始文本,也是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流芳百世永不衰竭的根源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09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