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螳螂一动不动

为什么螳螂一动不动,第1张

为什么螳螂一动不动 螳螂一动不动怎么办

拜托你快把螳螂折腾死了啦……那只蟑螂应该是吃过蟑螂药然后死了,螳螂应该喂苍蝇啊蛾子啊这样的,而且是你刚打死的那种

我的螳螂为什么会呼吸但是却一动不动?螳螂为什么会跳水自杀?

通常会飞的昆虫,只要是跟水结合起来,大概率就是产卵,比如蚊子、蜉蝣都是将卵产在水中的。

不过,这些昆虫虽然会把卵产在水中,但是它们自己不会跳入水中,因为会飞的昆虫大都不会游泳,跳下去无疑就是“自杀”。

那么,作为昆虫界的“扛把子”螳螂为什么会有跳水“自杀”的习惯呢?它是不是也是为了产卵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螳螂跳水不是为了产卵螳螂是螳螂目下所有昆虫的总称,目前已知的螳螂就超过了2700多种,它们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作为昆虫纲下的“扛把子”,螳螂的凶猛是出了名的,它不仅是纯正的食肉动物,能够捕杀比自己小的其他节肢动物动物,甚至是小型的蛇类、鸟类、蛙类都是它的猎物。

螳螂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捕杀能力,要得益于它胸前的那一对镰刀状的前肢,在捕猎时,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螳螂一点都不为过,因为猎物一旦进入螳螂的攻击范围,我们几乎很难用肉眼捕捉到它夹住猎物的过程。

螳螂除了会对其他动物下手外,连同类也不会放过,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它连自己的“丈夫”也不会放过。

我们以最常见的中华大刀螂为例,每年的9月份是中华大刀螂的繁殖期,此时如果你去到野外,在一些灌木丛上就能看到一场大战。

在繁殖期,螳螂一般都是雄性主动寻找雌性,当找到后,进入发情期的雌性对雄性倒是没有特别的反抗行为,一切都正常地进行的。

但是,当二者交尾完成后(通常要3-4个小时),画风突变。

还没有来得及逃走的雄性螳螂会被雌性一“镰刀”夹住,然后从头开始,慢慢的啃食掉。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雄性螳螂会拼死地挣扎,但是比对方小一倍的体型显然是徒劳的。

可能,到最后雄性螳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吃了自己,仅仅是因为饿了。

当吃掉雄性螳螂后,雌性心满意足地走开了,因为它要继续进食,才能让自己的受精卵尽快的发育,雌性螳螂交尾后产卵的时间取决于自己的捕猎的多少,如果捕猎的猎物较多,那么它在交尾后的几天内就会产卵,如果捕猎的猎物较少,它可能在交尾后的一个月才产卵。

雌性螳螂选择产卵地点通常是在野外的灌木丛的树枝上,在产卵时,雌性螳螂会先从产卵器内挤出许多的泡沫状物质包裹在细小的树枝上,然后将卵产入其中包裹起来,等到这些泡沫状的物质干涸之后,就形成了坚固的“孵化室”。

这个孵化室通常有4公分左右长,它与树枝结合得非常结实,因此,小时候烤螳螂卵都是连同小树枝一起撅下来。

此后,雌性螳螂的生命也快走到终点了,产完卵的螳螂头也不回地走掉,留下自己的后代自生自灭。

因此,螳螂并不会选择水产卵,因为这样它的泡沫状物质就无法形成硬壳保护自己的后代不受伤害了。

螳螂为什么要跳水?螳螂的栖息环境以及产卵习性都与水没有任何的关系,而且作为一种主要以节肢动物为食的昆虫,螳螂所需的水分均有猎物的体液供给,所以,它也不需要去喝水。

并且,螳螂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之后,它很快就会被淹死。

那么,既然跳水就等于“自杀”,为什么螳螂还这么做呢?其实,螳螂跳水是一种病态行为,而且这个行为的主导者并不是螳螂,而是一种潜藏在螳螂体内的寄生虫-铁线虫。

铁线虫是一种寄生生物,它主要的寄主以各种节肢动物为主,比如蝗虫、蟋蟀、螳螂等等都是它的主要寄主。

从名字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铁线虫就是一种身体细长如铁丝的寄生虫。

铁线虫进入螳螂体内后,前期会以螳螂进食的食物为食,随着慢慢的长大,对螳螂的影响变大,螳螂的捕猎能力降低后,它会慢慢的蚕食螳螂腹中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最后,再支配螳螂跳入水中,因为铁线虫要在水中产卵。

那么,铁线虫是如何进入螳螂体内的呢?它又是如何控制螳螂跳入水中的呢?铁线虫进入螳螂体内的方法有两种,简单地说就两个字:钻和吃。

首先是钻。

上面我们说过铁线虫的繁殖离不开水,因为它的卵和幼虫大都生活在水中或者是潮湿的土壤中。

在水中的幼虫是无法接触到螳螂的,所以进入螳螂体内的大都是在潮湿土壤中的幼虫。

螳螂在潮湿的草地上狩猎时,通常会一动不动,而此时铁线虫的幼虫如果发现了螳螂,就会利用自己尖锐的口器刺破螳螂的腹部,然后钻入其中。

由于铁线虫幼虫只有几毫米,再加上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本身就不发达,所以在钻孔时,螳螂几乎是没有察觉的。

其次是吃。

螳螂作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昆虫,几乎遇到比自己小的节肢动物都难道它的手掌心,而铁线虫的宿主大都是节肢动物,有些刚被感染的节肢动物被螳螂捕获到,然后被螳螂吃掉后,铁线虫的宿主就成了螳螂。

铁线虫的控制刚进入螳螂体内的铁线虫由于体型太小,对螳螂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随着它不断的进食,体型越来越大,由原先的几毫米最终长到30,甚至是100厘米。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的将身体完全以适应螳螂腹部越来越狭小的空间。

到了后期,铁线虫就开始控制螳螂了。

铁线虫控制螳螂唯一的目的就是寻找适合自己产卵的地点,而这个地点必须是水分充足的地方。

但是,在螳螂体内的铁线虫又没有眼睛,此时它就会把螳螂的眼睛变成自己的,方法是:改变螳螂中央神经系统的视觉蛋白质,而这些变异的视觉蛋白质就是铁线虫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

当视觉蛋白质被改变后,在体内的铁线虫能够根据外界光线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是水源,而方法也很简单,在晴朗的天气里,水面折射的光会被螳螂的眼睛捕捉到,通过视觉系统中的变异蛋白质,这个信息又传给了铁线虫。

此时,已经占据螳螂全身的铁线虫就会支配螳螂,向高亮的地方走去。

最终来到水边,螳螂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此时铁线虫会从螳螂体内破肚而出,进入水中寻找繁殖的对象,而可怜的螳螂“身体早已被掏空”,只有死路一条了。

总结螳螂跳水是一种异常的行为,因为螳螂的原生环境并不是水,而且它产卵也与水无关,所以,只要是跳水的螳螂大都是被铁线虫寄生后的螳螂,而且只要是已经向水边移动了,此时的螳螂已经是被掏空的傀儡了,即使现在救下,螳螂也没有生还的可能了。

值得一提的是,铁线虫通过改变宿主视觉系统相关的蛋白质控制宿主的方法,确实高明,因为这样完美的把一场“蓄意的谋杀”变成了“自杀”。

他不知水深浅,试试吧,产卵后又会繁殖无数小螳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15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