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段中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有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段中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有深刻的印象,第1张

最后一段中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有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写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为什么在《少年闰土》中鲁迅为什么先写闰土给他的印象从《少年闰土》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你对鲁迅笔下哪个人物印象深刻?为什么会这样深刻?你有什么感触?

我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呢?原因如下:一、以前《孔乙己》这篇文章是初三学生课文,我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过不知多少遍。

二、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如:他贫困潦倒而又好喝懒做;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又免不了被人嘲笑;他深受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毒害,而又常常以读书人自居。

三、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更值得学习。

(一)这篇小说开篇就是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了孔乙己所处和及所活动的环境,这个环境贫富悬殊,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二)对孔乙己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入微,很多细节让人过目不忘,如:外貌细节:“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神态细节:“脸涨得通红,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动作细节:“排出九文大钱。

”“摸出四文大钱。

”其中的“排”活化出孔乙己为自己能付起九文大钱而沾沾自喜的心理,表现了他贫困潦倒而又好喝懒做的性格特征,而“摸”表现他贫困潦倒到了极点,还好喝懒做呢!语言细节:一说话就之乎者也,表现他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又以读书人自居的矛盾性格。

这些描写,堪称写作的典范。

(三)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文中对“短衣帮”的言行的描写,一方面烘托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一方面反映当时人们思想的麻木不仁,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四、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举《孔乙己》这篇文章为例,给学生讲环境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细节及其作用,把它当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又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写作方法。

可以说,《孔乙己》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印象极其深刻,从中也感悟到:名著就是名著,里面有太多的文学创作养分,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多从名著中汲取各种营养,来滋润自己的创作及课堂教学之路,也引导学生多读名著,不断地吸收这些大作中的营养,使之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闰土,一个活泼聪慧的孩子在封建制度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的多重催残和挤压下变成了一个木纳,呆板,了无生机的行尸走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24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