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学生宋玉为什么不跳江

屈原的学生宋玉为什么不跳江,第1张

屈原的学生宋玉为什么不跳江 屈原的学生宋玉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宋玉,战国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宜城人)。

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辞赋大家。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美貌名流千古,生于楚怀王末年,侍奉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时任大夫

公元前291年,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

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7岁。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

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

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2岁。

公元前278年4月,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

楚襄王迁都陈。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

宋玉38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

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3岁。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

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2岁。

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

宋玉写《招魂》60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

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屈原为什么跳江自杀屈原忧国忧民,为啥宁可选择跳江,而不选择其它的抗争方式呢?

屈原早在楚国郢都陷落,还没有动笔写作绝笔诗之前,“怀沙自沉”的想法就已在心中成熟。

怀沙自沉,对于屈原来说,绝不是消极的放弃和极不可取的逃世避世。

当他真切地感到,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已永远不可能实现时,壮烈的殉身便是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警醒世人的惟一选择,这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杀是完全不一样的。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这是屈原在回答江边渔夫有关生与死、随波逐流与坚守正直的问题时,所作出的铿锵铮言。

是的,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尘土和污秽肆意的侵袭!屈原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这一为人的准则,这一理想的信条,这一追索的目标。

壮怀激烈,不仅可以表现为勇猛厮杀、浴血沙场,更可以表现为以国家为己任,志存高远、维护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被定为端午节。

我想,人在过度激愤,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随机选择投江是最快捷且最简单的结束生命的方法,所以屈原在当时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跳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24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