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春节都要贴春联

为什么每年春节都要贴春联,第1张

为什么每年春节都要贴春联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1、因为贴春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2、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3、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贴春联)、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贴春联?

谢邀!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我国民间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在我国农村,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

比方说,大门上贴门联:年年顺景財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房间单扇房门贴:人寿年丰;灶台上贴: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猪圈贴:六畜兴旺;谷仓贴:五谷丰登;总之贴了春联,节日氛围立马呈现。

春联,是哪个朝代开始的?始于周代的“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挂挑符后,百鬼所畏,莫敢进门来,可保家人生活平平安安。

据传,第一张春联是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写在桃木板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

直到北宋时期,人们仍然将春联叫成“桃符”,有王安石诗为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见北宋人还是喜欢挂桃符的。

后来宋代人,又把桃木板改成纸张,叫“春贴纸”、“春联”,这样更方便平民张贴。

总之,贴春联这个习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艺术性、思想性又有了更大的提高。

谢谢邀请;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由来已久,春联能增添喜庆的气氛,春联的内涵十分丰富,能够充分表达出人们各种心中的愿望、期盼。

好的春联,内容都昂扬向上,寓意深刻,给人以启发、鞭策、鼓励,可以使人爱不释手、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35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