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讲的是哪个人

闻鸡起舞讲的是哪个人,第1张

闻鸡起舞讲的是哪个人 闻鸡起舞故事里的主角后来怎么样了?

成语“闻鸡起舞” 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同时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晋书·祖逖传》记述:东晋时期著名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我们今天就说说这个“闻鸡起舞”主人公的故事。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名将、军事家。

祖逖家是北方的大姓,祖上世代担任两千石以上的高官。

他的父亲祖武,曾任太谷太守,祖逖还不大时,父亲就去世了。

祖逖兄弟六人,性情都比较豁达。

祖逖少年时比较淘气,就是不喜欢读书。

他干事不拘小节,轻财重义,为人慷慨,很有志向。

他经常周济贫困百姓,别人问他,他不说自己,只是说兄弟的主意。

祖逖深受乡党宗族敬重。

他成年后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开始发奋学习,博览书籍,涉猎古今。

和他接触过的人,都称其有治世、辅国之才。

24岁那年,阳平郡郡府推举他为孝廉,司隶校尉列举他为秀才,祖逖都不肯去应命。

太康十年(289年),祖逖与刘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

两人的关系特别要好,经常在一起谈论世事,有时谈到深夜还不入睡,各自披着被子坐在一起,相互勉励:“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应在中原干出一番事业”!公鸡刚叫头遍,祖逖就叫醒刘琨,立即拿起宝剑锻炼,切磋武艺。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由此产生。

这种精神,后来成为美谈。

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乱”爆发。

祖逖得到诸王的重视,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历任大司马府掾属、骠骑将军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

永兴元年(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拥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

祖逖也随军出征,不料在荡阴战败,祖逖逃回洛阳。

惠帝被挟持到长安后,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相继征召祖逖,祖逖都没有应命。

辅政大臣、东海王司马越直接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

但祖逖适遇母亲去世,以丁忧守孝为名没有去任职。

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诸王纷争,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淮泗(今安徽、江苏一带)避乱。

他躬自步行,把车马让给老弱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有需要的人。

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被一起逃难的人推为“行主”(管事的头儿)。

到达泗口(治今江苏徐州)后,祖逖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征为军谘祭酒,率部屯驻京口(治今江苏镇江)。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侍中、左丞相、大都督司马睿主政,命祖逖等率兵赴洛阳勤王。

当时,豫州(今河南大部)地区主要有两股势力为大;一股是羯族首领的石勒部,一股是汉族的坞堡(非人名,是部落首领代称)部。

他们互相联系,表面依附晋朝,暗中对晋使绊子,八王之乱末期,这两部分人马后来逐渐归后赵石勒统一指挥,多次与晋军发生对峙,时有摩擦。

司马睿偏安一隅,根本无意北伐

祖逖进言道:“晋室之乱,并不是皇帝无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给了夷狄可乘之机。

如今北地百姓备受蹂躏,都有奋起反击之志。

大王如能命将出师,让祖逖等人为统领,江北豪杰必定会望风响应,沦亡人士也会欢欣鼓舞。

如此,也许可以申雪国耻”。

司马睿尽管不愿意北伐,但又不想公开反对,以免落下恶名。

极不情愿的给了祖逖一个“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空头名誉。

又象征性的拨给他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兵士,自造兵器”。

司马睿的消极态度,并未动摇祖逖的北伐决心。

缺兵少粮,尚可想法子,没有兵器如何打仗?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旧部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说“如果不能扫平中原,祖逖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

他们渡过长江后,暂时驻扎在淮阴,开始起炉冶铁,锻铸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祖逖同时训兵备战。

建兴四年(316年),晋愍帝司马邺被汉(前赵)文帝刘渊俘虏。

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邺(今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祖逖的军队得到江北老百姓大力支持,捐款捐粮,很快打下了安徽北部及河南南部豫皖地区。

祖逖用离间计,引诱张平部将谢浮。

谢浮借与张平商讨军情之机,杀死张平,率众归降。

祖逖进据太丘,围困谯城(今安徽亳州),对谯城守将晓以利害,樊雅于是率众出城归降。

太兴二年(319年),祖逖进一步北伐,他宣布:原参加胡人(少数民族,这里指石勒羯族)队伍的人,愿意参加晋北伐军的欢迎,不愿参加的回去好好干活,继续参加胡人的坚决打击。

陈留(今开封东)有一个叫恶霸叫陈川的,投靠了石勒。

祖逖就坚决予以打击,石勒的弟弟石虎率兵增援,被祖逖伏兵打败,陈川捉到后,被处以极刑。

大大震慑地方豪强势力,很多人不敢明面上和石勒军联系。

祖逖杀了陈川,攻下浚仪(今河南开封),镇守雍丘(今属开封)。

祖逖喜欢用怀柔、攻心之术。

祖逖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礼遇。

祖逖以后捉到了不少濮阳石勒、坞堡的部下和探子,他总是优待他们,送他们回去。

家属在这边的,就让他们与家属团聚。

这些人感激祖逖的恩德,联络了很多人过来归附。

石勒、坞堡认为这样下去,必定会不战而败。

石勒、坞堡派一万多精兵抵拒,被祖逖打败。

每次打仗,石勒总是让坞堡军打头阵,并扣押不少坞堡汉军家属做人质。

坞堡由此与石勒离心离德。

祖逖让他们表面依附石勒,也假装相互攻打,目的让他们通风报信。

坞堡感谢祖逖恩德,石勒一有什么动静,马上就报告了祖逖。

祖逖早年好友刘琨经常给石勒那边的亲戚写信,大力称颂祖逖威德,希望他们能为和平出一把力,并保证不会为难他们的。

晋元帝司马睿下诏擢升祖逖为镇西将军。

石勒见祖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主动命人在成皋为祖逖的母亲修缮茔墓,又致信请求互市。

祖逖虽未回信,却开通了双方互市,为此收利十倍,兵马日益强壮。

后来,祖逖部将童建叛归后赵,石勒将其斩杀,向祖逖示好。

祖逖亦与石勒修好,禁止边将进侵后赵,边境暂得和平。

太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出镇合肥。

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却无远见卓识,而且自己辛苦收复河南,却仍不得朝廷信任,心中甚为不快。

不久,祖逖又听闻王敦跋扈,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的消息,担心内乱爆发,北伐难成,以致忧愤成疾。

不久,便在雍丘病逝,时年五十六岁。

祖逖死后,豫州百姓如丧父母一般,痛哭失声。

谯梁百姓为他修建祠堂。

祖逖死后,后赵石勒趁机入侵河南,祖逖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又被后赵攻陷了。

闻鸡起舞的主角祖逖(ti),在两晋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晋朝坚定的“北伐派”,主张对北方入侵的胡族采取军事手段,恢复中原失土。

自建兴元年,祖逖筹备北伐起,他人生的最后八年,都在北伐的征程中度过,其中与后赵政权对抗四年之久,收复了河南大部分土地。

祖逖出身北地豪族,家资丰富,他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混迹江湖,散财结士。

成年后,祖逖醒悟过来,他重拾书本,发奋学习。

闻鸡起舞,说的是他与好友刘琨互勉互励,共同勤学的事件。

历史上像祖逖这一类,年轻时候的浪荡子,成年后改头换面,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很多。

他们有个共同特点,自幼缺少管束,自由生长,社会阅历相当丰富。

在社会实践中,他们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踏踏实实补足功课。

他们往往比一般的读书人,更具备卓越的见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及超强的实际能力。

祖逖就是这样,少年时期的仗义疏财,和成年后的广博学识,被世人认为有“赞世才具”(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大才)。

这句广告语,让祖逖成了司马皇族眼中的香饽饽,众王爷竞相征招祖逖:“从惠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遂退还洛。

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平昌公模等竞召之,皆不就。

”祖逖为何“不就”?难道还有比司马家族,能给他更大发展空间的地方?当然不是,史书没交代,我认为祖逖拒绝王爷们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愿意卷入皇族内部的自相残杀!那时候正是“八王之乱”期间,司马懿的子孙们,秉承了司马家族的冷酷,相互之间杀得天下一片血腥味。

祖逖的人生理想早就建立,他在与刘琨共同学习的时候,就说过:“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有人说,“相避于中原”就是一起到中原避祸,显然不对。

“避”是指古人之间的一种谦礼,比如退避三舍。

祖逖这话的意思是说,将来早晚有一天会出现天下大乱,天下豪杰并起的局面,到那时候,你我兄弟二人肯定也是豪杰中的一员,但愿我们可以并肩作战于中原大地,而不是敌对的两方。

这段话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对天下形势的判断,未来局势不乐观,尤其中原之地会成为重灾区;二是我祖逖的人生目标就是平乱安天下,纵横中原;三是希望我们未来能够友谊与事业同步。

也就是说,祖逖的人生理想是靖国难,而不是参与内战,这从他后来对琅琊王司马睿的进言中,也可以得到验证:“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

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弱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祖逖认为,藩王争权就是国家遭遇戎狄欺辱的根。

他告诉司马睿,国人其实是有能力抵抗戎狄的,并希望能得到司马睿的支持,让他率军北伐,收复中原。

司马睿算不上明君圣主,虽然后来被推上了东晋第一任皇帝。

在北伐问题上,司马睿表现得相当的消极,在无法推脱祖逖的请求后,给了祖逖一个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空头衔,和千人的粮饷,敷衍了事。

你不是想北伐吗?自己想办法招兵去吧。

祖逖的北伐大业,就是在这么个条件下开始的,无兵无卒,一个空头大印。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中流击楫”这个成语也来自于祖逖,他带着自己的家族武装数百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伐之路!祖逖在江阴打造兵器,招兵买马,以两千部众,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征服了谯城附近盘踞的地方武装势力,打通了北伐通路。

在这里,他碰上了一生的劲敌——后赵皇帝石勒。

石勒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出身的皇帝,羯族人。

此时石勒已经打败前赵刘曜,基本占领了整个北方,成为实力最强劲的一个王朝。

雄心勃勃的石勒,剑指豫州,企图攻入江南,统一天下。

祖逖横亘在石勒面前!战争期初,祖逖连连得胜,让石勒在河南的势力大大受损。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石勒使出了“看家本领”,他强令河南的各大坞堡堡主们,将家族子弟送到他那里做人质,逼迫他们做铁杆汉奸,共同对付祖逖。

坞堡是兴起于新朝末年战乱时期的防御工事,由各地豪族力量兴建,用于家族财产保护的私人城堡。

当时的河南地区坞堡遍地,每家实力虽不算强大,但合在一起却是一支足以左右战局的力量。

祖逖没有因为这些堡主们站在了石勒一边,就对他们采取敌对态度,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跟他们一起演戏给石勒看:“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

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

前后克获,亦由此也。

”表面上,祖逖与这些堡主常常发生军事冲突,其实都是做给石勒看的。

本来左右为难的堡主们,对祖逖感激不尽,逐渐地归心祖逖,悄悄地充当祖逖的间谍。

这样一来,石勒稀里糊涂地总是处于不利的境地。

眼看不打过祖逖,石勒放下了皇帝的架子:“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为了向祖逖示好,他给祖逖的母亲修了坟,并且写信给祖逖,请求保持和平状态,双方互市。

祖逖一时也拿不下河南,半推半就同意互市,并从贸易中大发其财,用于扩充兵马。

后来祖逖这边出了叛徒,跑到石勒那里投降,石勒二话不说,直接砍了叛徒,将人头送还祖逖,还客客气气地写信给祖逖:“天下之恶一也。

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

”一个夷狄皇帝,丝毫不缺少中原汉人的礼节,让祖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为了表示诚意,祖逖也下令,不得接受石勒一方的叛徒。

就这样,在血腥的世界里,后赵和东晋的边境,竟然出现了一派吉祥和睦的气氛。

祖逖就这么没志气?被石勒一张感情牌就打软了?不是那样,要知道祖逖北伐,其实是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进行的,石勒是以一国之力,对付祖逖一支孤军,无论财力还是人力,祖逖都无法与石勒抗衡。

利用难得相持之际积蓄力量,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就在此时,出了两件事,让祖逖气出了病。

一件事是晋元帝司马睿,派戴渊为征西将军,统帅祖逖的北伐。

第二件事是王敦叛乱,司马睿抵抗失败,只得交权做了傀儡皇帝:“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

感激发病。

”祖逖认为戴渊(若思)这个人虽然有才,但没有远见,自己好容易凭一己之力,基本收复河南,凭空给自己头上加了个婆婆,他心里很不爽。

王敦执掌朝政后,朝局又变得很复杂,祖逖担心自己的功业难成,思虑之下病倒了。

这一病,祖逖再也没有康复,不久祖逖病逝了,终年五十四岁,壮志未酬!祖逖死后,石勒迅速发动进攻,祖逖的弟弟祖约不敌石勒,河南之地尽数丧失:“时祖逖卒,勒始侵寇边戍。

勒征虏石他败王师于酂西,执将军卫荣而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366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