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郁离子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第1张

郁离子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明朝大臣刘基为何写《卖柑者言》这篇文章?

刘基在民间名气很大刘基就是我们熟知的刘伯温。

《卖桔者言》(也名《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讽刺了当时元朝廷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官员。

《卖桔者言》的内容这篇寓言讲的是一个卖柑子的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人很会贮藏柑子一年后拿出来依然光泽鲜亮。

放到市场上售价高出十倍人们争相购买。

"我"买了一个把它剖开柑子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就去质问卖柑者为什么骗人。

卖柑者不以为然还笑"我"少见多怪。

卖柑者说了两点辩解的理由:首先,我卖了那么久,没人有意见,大家习以为常,就你事多。

第二朝廷中的官员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却高车大马,锦衣玉食,他们才是真正的骗子,我不过是卖个柑子,有本事你去管管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卖柑者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些尸位素餐,欺世盗名的封建官僚,不过是一伙徒具虚名、一无所长的无耻骗子。

在这样一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里那些庙堂之上的人尚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怎能过分要求一个小小的卖柑者做到"名副其实"呢?"我"听完后,没有再和卖柑者争辩,而是在深思卖柑者的话不无道理。

自以为清醒的人实则被蒙在鼓里,看似行为出格的人才是真正的醒世者。

此文对后世影响很大。

《古文观止》评点道:"古之金外絮中者,闻卖柑者之言,亦可以少愧矣。

"从《卖桔者言》看刘基的为官理想刘基天资聪慧,被称为"神童",二十三岁一举考中进士,不久正式踏入仕途成为了元朝的一名官员。

在仕元生涯中,刘基为官清正廉洁,处事公正,但这样的刘基成了官场的另类,虽"慨然有澄清之志"却因"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

经历了数次起起落落之后,刘基对《卖桔者言》里所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统治阶层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元朝统治者彻底失望,失去了信心,归隐家乡,埋头读书,写出了寓言散文集《郁离子》。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贫富分化、财政困难,民族矛盾日益紧张。

刘基避世山中实际上是伺机而动,等待机会。

公元1360年,刘基由李善长推荐,加入了朱元璋的战队。

公元1368年8月朱元璋的军队攻克北京,元顺帝仓皇北逃,国祚仅九十八年的元朝统治宣告结束。

这煌煌功业的背后少不了刘基的"运筹帷幄之中"。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魏征、诸葛亮、张良。

民间谚语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刘基因其功勋卓著而被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

在职期间刘基屡次建言献策,其切实可行的提议多为朱元璋所采纳,为大明王朝如日方升奠下了坚实基础——彼时只能在寓言中抒发愤懑的"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刘基为明初恢复社会生产、落实赋税劳役征收、整顿贪官污吏等一系列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与他早年对民间疾苦细致入微的体察密不可分。

日后种种都可以从他早年的寓言中窥见一斑。

《卖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学、政治家刘基所写的一篇政治寓言。

讲述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深刻讽刺了那些 虚有其表,无所作为的官员的丑恶嘴脸以及朝廷的腐败。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在元末,蒙古统治者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将全国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其中以蒙古族地位最高,他们在法律上又规定,四等人中根据职业又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这十等人中地位最高的是官吏,他们是高据于各族人民头上的统治者,由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使得贪官污吏无处不在,民生凋敝,困苦不堪,生逢元末的刘基,目睹政治黑暗,一腔忧愤诉诸无端,遂借卖柑者言,将这一幅元代封建官场的群丑图描绘了出来。

揭露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体讽刺散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洗炼的笔墨记述了故事的经过,可说是全文的引子,作者先写柑子外表具有金玉之美,其中却如败絮之劣。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卖柑人之口,揭露那些达官绅士欺世盗名的真相。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作者“退而思其言”,使文章形成一种跌宕美,也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之中品味其言的真谛所在,承认其言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377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