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字籍读什么

项羽字籍读什么,第1张

项羽字籍读什么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起兵反秦........的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

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

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这时候,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去巡行占领广陵,广陵没有归服。

召平听说陈王兵败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

召平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秦。

”项梁就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

听说陈婴已经占据了东阳,项梁就派使者去东阳,想要同陈婴合兵西进。

陈婴,原先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的人。

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

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就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县中追随的人有两万。

那帮年轻人想索性立陈婴为王,为与其他军队相区别,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

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依我看,不如去归属谁,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起事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

”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

他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

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项家的人不可。

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了。

”于是军众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

项梁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黥布、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

这样,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pī,批)。

这时候,秦嘉已经立景驹做了楚王,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

项梁对将士们说:“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

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

”于是进军攻打秦嘉。

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追击,直追到胡陵。

秦嘉又回过头来与项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战死,部队投降。

景驹逃跑到梁地,死在那里。

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攻秦。

秦将章邯率军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

结果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

项梁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

在此之前,项梁曾派项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肯投降。

项籍攻下襄城之后,把那里的军民全部活埋了,然后回来向项梁报告。

项梁听说陈王确实已死,就召集各路别将来薛县聚会,共议大事。

这时,沛公也在沛县起兵,应召前往薛县参加了聚会。

居鄛(cháo,巢)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他前来游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本来就应该。

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

自从楚怀王被骗入秦没有返回,楚国人至今还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有,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

如今陈胜起义,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

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

”项梁认为范增的话有道理,就到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嫡孙熊心,这时熊心正在给人家牧羊,项梁找到他以后,就袭用他祖父的谥号立他为楚怀王,这是为了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

陈婴做楚国的上柱国,封给他五个县,辅佐怀王建都盱台(xūyí,虚宜)。

项梁自己号称武信君。

过了几个月,项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刚甫),又和齐将田荣、司马龙且(jū,居)的军队一起去援救东阿,在东阿大败秦军。

田荣立即率兵返回齐国,赶走了齐王假。

假逃亡到楚国。

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赵国。

田角的弟弟田间本来是齐国大将,留住在赵国不敢回齐国来。

田荣立田儋(dān,担)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项梁击破东阿附近的秦军以后,就去追击秦的败军。

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齐国发兵,想与齐军合兵西进。

田荣说:“楚国杀掉田假,赵国杀掉田角、田间,我才出兵。

”项梁说:“田假是我们盟国的王,走投无路来追随我,我不忍心杀他。

”赵国也不肯杀田角、田间来跟齐国做交易。

齐国始终不肯发兵帮助楚军。

项梁派沛公和项羽另外去攻打城阳,屠戮了这个县。

又向西进,在濮阳以东打败了秦军,秦收拾败兵退入濮阳城。

沛公、项羽就去打定陶。

定陶没有打下,又离开定陶西进,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败秦军,杀了李由。

然后回过头来攻打外黄,没有攻下。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

宋义于是规谏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

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却派宋义出使齐国。

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回答说:“是的。

”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

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

”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

沛公、项羽离开外黄去攻打陈留,陈留坚守,攻不下来。

沛公和项羽一块儿商量说:“现在项梁的军队被打败了,士卒都很恐惧。

”就和吕臣的军队一起向东撤退。

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边,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dàng,荡)县。

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北进攻赵,大败赵军。

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

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率领几万名士卒驻扎在钜鹿北边,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楚军在定陶战败以后,怀王心里害怕,从盱台前往彭城,合并项羽、吕臣的军队亲自统率。

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

任命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

先前,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他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

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

”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

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

”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

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

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

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

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

”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

”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

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

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

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

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

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

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

”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

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

”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

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

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

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

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

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

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

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

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

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

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

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

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

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

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

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污(yú,于)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

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

”军官们都说:“好。

”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huán,桓)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

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

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

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

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

”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

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yì,益)进入秦地。

”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

项羽带兵西行,要去夺取平定秦地。

到了函谷关,关内有士兵把守,没能进去。

又听说沛公已经攻下了咸阳,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

这样项羽才进了关,一直到戏水之西。

当时,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

”项羽大为愤怒,说:“明天准备酒食,好好犒劳士卒,给我把沛公的部队打垮!” 这时候,项羽有兵卒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兵卒十万,驻扎在霸上。

范增劝项羽说:“沛公住在山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宠爱美女。

现在进了关,财物什么都不取,美女也没亲近一个,看这势头他的志气可不小啊。

我让人觇望他那边的云气,都呈现为龙虎之状,五色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呀。

希望您赶快进攻,不要错失良机!”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

张良这时正跟随沛公,项伯连夜驱马跑到沛公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项伯说:“不要跟沛公一块儿送死啊。

”张良说:“我是为韩王来护送沛公的,沛公如今情况危急,我若逃走就太不仁不义了,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于是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沛公。

沛公大为吃惊,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是谁给您出的派兵守关这个主意?”沛公说:“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

’所以我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您的兵力敌得过项王吗?”沛公沉默不语,过了一会说:“当然敌不过,那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就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

”沛公说:“您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说:“还是在秦朝的时候,我们就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免了死罪。

如今情况危急,幸好他来告诉我。

”沛公说:“你们两人谁的年龄大?”张良说:“他比我大。

”沛公说:“您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张良出去请项伯。

项伯进来与沛公相见。

沛公捧着酒杯,向项伯献酒祝寿,又定下了儿女婚姻。

沛公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连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

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

”项伯答应了,对沛公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来向项王道歉。

”沛公说:“好吧。

”于是项伯又乘夜离开,回到军营中,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接着又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大功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培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

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

”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

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

亚父也就是范增。

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

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

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

”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

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

”项王说:“那好。

”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

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

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啦!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

交叉持戟的卫士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

项王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项王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

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

项王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整猪肘。

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

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那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象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象唯恐用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了他。

怀王曾经和诸将约定说‘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让他在关中为王。

’如今沛公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毫毛那么细小的财物都没敢动,封闭秦王宫室,把军队撤回到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来。

特地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

这只能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一番话说得项王无话回答,只是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来。

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沛公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

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

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拿来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

正赶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

您替我献上吧。

”张良说:“遵命。

”这个时候,项王部队驻扎在鸿门一带,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沛公扔下车马、侍从,脱身而走,他独自一人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徒步奔跑,从骊山而下,顺着芷阳抄小路而行。

沛公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

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就进去。

”沛公等一行离开鸿门,抄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致歉,说道:“沛公酒量不大,喝得多了点,不能跟大王告辞了。

谨让臣下张良捧上白璧一双,恭敬地献给大王足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大将军足下。

”项王问道:“沛公在什么地方?”张良答道:“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一个人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

”项王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了,说:“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

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沛公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

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

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

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

”于是项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

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

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

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

”诸将都说:“好。

”于是就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

”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

”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

项王立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

长史司马欣,以前是栎阳狱掾,曾经对项梁有恩;都尉董翳,当初曾劝章邯投降楚军。

因此,立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立董翳为翟(dí,狄)王,统治上郡,建都高奴。

改立魏王豹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建都平阳。

瑕丘申阳,本是张耳宠幸的大臣,首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

韩王成仍居旧都,建都阳翟。

赵将司马昂平定河内,屡有战功,因此立司马昂为殷王,统治河内,建都朝歌。

改立赵王歇为代王。

赵相张耳一向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建都襄国。

当阳君黥布做楚将,战功在楚军中一直属第一,因此立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

鄱(pó,婆)君吴芮(ruì,锐)率领百越将士协助诸侯,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zhū,朱)县。

义帝的柱国共(gōng,恭)敖率兵攻打南郡,战功多,因此立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

改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救赵,又随军入关,因此立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

改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随楚军一起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因此立田都为齐王,建都临菑(zī,滋)。

当初被秦朝灭亡的齐王建之孙田安,在项羽渡河救赵的时候,曾攻下济水之北的几座城池,率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因此立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

田荣多次有背于项梁,又不肯率兵跟随楚军攻打秦军,因此不封。

成安君陈余因与张耳抵牾抛弃将印而离去,也不跟随楚军入关,但他一向以贤能闻名,又对赵国有功,知道他在南皮,因此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

番(pó,婆)君吴芮的部将梅鋗?/ca>

项羽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籍”读jí,还是读jiè。有人说项羽的“项”字明明读“hang”,为什么许多专家仍在读“xiang”呢?

中国的姓氏史亦是一部文化史,大多数姓氏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伴随着动人心魄的故事。

姓氏的出现已然如此不凡,在岁月流逝中所诞生的惊才绝艳的族人更是让其姓氏灼灼生辉。

项姓便是姓氏之一,它本来标注读“hang”,为何专家学者却仍将它读作“xiang”呢?周朝采取分封制,给各诸侯授民授疆土,让其保卫王室。

项子国便是分封国之一,项姓也自此诞生。

后来,鲁国灭项,项子国自此湮灭,只余项地。

战国时期,强楚灭鲁,项地又为楚所有。

尽管历史更迭如此之快,项国子孙仍然世代以项为姓。

项姓族人虽然不多,却多贤能之辈。

《战国策》中曾记载,孔夫子向年仅七岁的项槖求教,并尊之为师。

小小年纪便有赐教圣人的本领,可见其聪慧。

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现更是让项姓为天下熟知。

现代人称呼项羽之姓为“xiang”,但是根据考究,读“hang”似乎更为合理。

首先,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项,胡讲切。

除此之外,《唐韵》一书也是如此标注的。

这是古代一种记音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读来声母确实是“h”。

其次,现在安徽等地乃至海外的的一些项氏族人仍然将自己的姓读作“hang”。

如此看来,读“hang”似乎是众望所归,那么专家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大部分人将其读作“xiang”时,个别人坚持读“hang”,难免会发生误会。

譬如忘八端,本义是斥责人不遵守礼义廉耻等八项做人的根本,但是部分民众不解其义,将其读作王八蛋。

欧阳修在撰写《新五代史》中就讲述过这种现象,说一人年少时极为无赖,乡里人都称他贼王八。

尽管王八蛋是一种讹读,但是它却成为了主流,正确的忘八端反而为人忘却。

这其中缘由,无非是人们已经对忘八端之意不熟知,再将其用在交际场合反而难以为人理解。

除此之外,语音变化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必要坚持读原本读音。

历史上,是分尖音和团音的,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出现尖团合流现象。

所谓的尖团合流,zcs和gkh中的部分字的声母读作了jqx,而项的读音正是一种体现。

h和x的合流导致项读音发生了变化。

在如今的成都等地的方言中,保留着未合流前的状况,如叫花子的“叫”字读作“gao”。

语言既然已经发生了演变,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有些人对此不情愿,比如读诗时,仍将“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作“xia”。

这种坚持其实已然失去意义,因为从上古语言到现代汉语,其间如同横亘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反今复古是不现实的。

专家将项读作“xiang”,确实情有可原,不过我们也应考虑语言的特殊性。

项与普通的文字不同,它作为一个姓氏,还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特殊情感,有它的群众基础。

因而,我们对项的读音进行处理时,不应只站在正常的语音变化角度,也应考虑到群众的感情。

项,胡讲切。

这个胡讲,不是乱说的意思。

切,是中国古代注音的一种方法。

胡讲切,简单地讲,第一个胡字取声母,第二个讲字取韵母,按照现在拼音拼起来。

项字,差不多也就是读hang音。

既然项字读“hang”,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专家仍然在读“xiang”呢?这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所谓“术业有专攻”,专家之所以被称为专家,正是因为他们只在某一专业领域精通,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有所造诣。

同样都是史学方面的专家,有专门研究经济的,也有专门研究文学的,也有专门研究风俗的。

一个字的读音及其演变,这属于音韵学、训诂学一类的范畴。

不在这类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此不熟悉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个原因:有些字的读音采取“约定俗成”!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个字的读音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我们现在的读音标准是普通话。

项字在普通话中就是念做“xiang”。

有时候一个字的读音是大家都这么念,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也就默认这个读音了。

专家们为了交流方便,也就采取了这个读音。

第三个原因:有些专家其实是所谓的伪专家。

比如我吧,喜欢卖弄点学问,但是知道的也就那么一点点而已。

忽然有一天我混出了点名气,我就成了所谓的专家了。

于是乎我就整天发点所谓的最新研究心得,发点有新意的文章。

有时候是真的不知道,有时候是故意出点错误好叫人喷,喷来喷去我就比真的专家还出名了!【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

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49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6
下一篇 2022-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