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为什么以淮河的哭泣为题

短文为什么以淮河的哭泣为题,第1张

短文为什么以淮河的哭泣为题 短文为什么以淮河的哭泣为题

因为短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淮河以人的性情,以“我”的口吻来倾诉淮河昔日的美丽富饶和今日遭受到的严重污染,更能发人深省,从而警示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淮河,所以短文以“淮河的哭泣”为题。

阅读短文,给答案!!!跪求!!!孙权五次征讨合肥,为何屡屡以失败告终?

三国中历史上不只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亦有孙权五攻合肥,诸葛亮北伐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被困死在小小的蜀地,所以诸葛亮等人倾尽蜀国全部国力进行北伐,那孙权又是为了什么与合肥杠上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题,探讨为何孙权五次征讨合肥都失利了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国时期的合肥到底有多重要,为何孙权对他情有独钟?合肥临近建业,建业是什么地方,建业是当时吴国的都城啊,俗话说:侧卧之塔其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都城这么重要的地方,一旦曹魏从合肥南下,建业极有可能被一锅端了,那岂不是丢人丢大发了,拥有了合肥,也就给首都上了一层保险,再也不用担心被敌军突袭了。

拥有了合肥,孙权就可以真正的睡一个好觉了,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胆,觉都睡不安稳,真乃人生一大悲哀呀!东吴如此弱小,能够坚持三国鼎立这么多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地理上的优势,长江就是他的天然屏障,而合肥正是长江的桥头堡,只有能够将他攻占下来,东吴才有反攻的希望,不至于一直被动挨打,还可以将战场北移到淮河一带,因此,合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孙权才能够展现出“合肥虐我千百遍,我待合肥如初恋”的气概,纵然五次失利,依旧不惧,势要拿下桥头堡!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守卫合肥的将领,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大将张辽。

张辽位于五子良将之首,绝不是浪得虚名的,是靠赫赫战功强硬上位的,公元215年,曹 *** 率领大军在汉中想要征服蜀汉,孙权决定此时出兵,一方面是因为曹 *** 势大,唇亡齿寒,孙权绝不能眼睁睁看着曹 *** 把刘备灭掉,不然接下来倒霉的就该是他孙权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显示一下吴国的存在感,毕竟吴国被长江封锁,世人仿佛只认识曹 *** 和刘备了,孙权必须打几场漂漂亮亮的仗,来宣誓自己的存在,于是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此时镇守合肥的曹魏大将是张辽、乐进与李典(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而典韦被曹 *** 称为“古之恶来”三个领军大将皆为无双神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尽管合肥守军人数为只有区区7000余人。

正常看来,10万对7000,就仿佛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但是可惜,三个万人敌是可以组成bug的,在孙权10大军的围攻下,激发了合肥守军的斗志,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逍遥津之战,打得吴军无人敢应战,做起了缩头乌龟,孙权围攻了十余日之后感觉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于是下令撤军,在撤军的过程中,猛将张辽居然率军追击,率领八百死士发起反攻,无奈寡不敌众,死士和张辽都被包围了,在如此危急时刻,张辽硬生生带着一部分士兵杀出了重围,更让人佩服的是,见还有一部分士兵被包围,张辽居然又杀了回来,似入无人之境,这次战斗,彻底令吴军失去了士气,甚至如果不是东吴十二大虎臣之一的凌统率领三百死士用血肉之躯构成了一道人墙,那孙权或许就要交代在这里了,张辽也就超额完成了任务,更有可能立马结束三国时代,进入大一统时期。

最后一点,那便是吴国的士兵本来就以水军著称,水军战力可以称之为是三国第一水军,但这也就意味着,陆战给曹魏提鞋都不配,东吴战马资源更是奇缺,到了陆地上,那可真的是“打打不过,跑跑不了”,尴尬至极,所以别看孙权率领数十万大军来袭,但实际上战力真的是弱的可怜,因此我国历史上,除了朱元璋再也没有一位皇帝能够从南打到北,一统中原了。

所以孙权攻城略地屡屡失利,正常正常,太正常不过了。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生子当如孙仲谋”,曹 *** 如此看重的孙权为什么五次攻打合肥没有一次成功?想要明白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这5次攻打合肥的经过。

第一次是赤壁之战后,曹 *** 战败,向北撤退,孙权趁火打劫率领大军围困合肥,曹 *** 派了一个无名小将率领几千兵马救援,但是就是这点不止渴的救兵也是迟迟未到。

此时扬州别驾蒋济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合肥归扬州管),他安排几个信使给合肥城守将送信,就说曹 *** 的4万救援大军不日即将赶到,这几个信使部分被孙权逮住了,孙权一看,竟然相信了,连夜撤军,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

第二次最为出名,孙权率领10万大军进攻合肥,合肥守将总指挥张辽,全部曹军共7000余人。

一开始张辽就给了孙权下马威,亲率800死士突进孙权大营,只取孙权中军帐,杀了东吴猛将陈武,吓得孙权连忙后撤。

不久孙权再次包围合肥,久久不能攻破,无奈撤军。

此时孙权心有不甘,带着几个得意部下在逍遥津北岸眺望合肥城,被张辽发现,立忙率军追击,若不是部将拼命抵挡,孙权必然丧命。

第二次就这样灰溜溜地失败了。

第三次是为了呼应诸葛亮北伐,孙权领大军进攻合肥,此时合肥守将是名将满宠。

孙权这次大张旗鼓,一会儿又撤军,想让曹军摸不着虚实,结果满宠不吃这一套,始终严阵以待,孙权讨不到便宜,只得撤军。

第四次还是满宠,他认为合肥城立长江太近,容易被东吴水军突袭,于是想到鸡鸣山下重新营建新城,孙权误以为曹军撤退了,得到情报后便率军来攻,哪知中了满宠埋伏,只得撤退。

第五次同样是配合诸葛亮北伐,孙权领大军围攻合肥,哪知曹魏皇帝曹叡亲率大军救援,孙权怂了,带着无限的憧憬撤军了。

通过以上5次合肥之战可以总结出为啥孙权没有成功:1、对手不弱:这一点从六出祁山同样无功而返的诸葛亮身上可以看出,“不是众将不用命,奈何贼子太狡猾”可能就是说的这种情况了,从第二次的张辽,第三次、第四次的满宠,两人都是历史名将,孙权打不下来有情可原;2、孙权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在带兵打仗这一点上孙权是远远不如孙策的,5次攻打合肥全部是孙权亲征,反观孙权没有直接参与的大战,难度比攻打合肥大得多的比如说周瑜主导的赤壁之战,吕蒙主导的围攻关羽,陆逊主导的夷陵之战等等都取得了胜利,反而由孙权率领这些名将时他们变得不会打仗了,一座合肥城都拿不下来,只能说问题出在孙权身上!比如说第一次如果是周瑜领军,他深知行军打仗的计谋,面对蒋济的小伎俩,周瑜肯定不会轻易上当,侦查后再退军也不迟。

孙策弥留之际对孙权说:“开疆拓土,10个孙权也抵不过一个孙策,但是作为守成之主,10个孙策也抵不过一个孙权”。

所以孙权的长处不在军事,而在用人,他应该乖乖地坐在后方发号施令,然后坐等前方捷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60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