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警监跟上将哪个大

正警监跟上将哪个大,第1张

正警监跟上将哪个大 军队的司令员政委级别一样吗?

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渐形成的四大野战军中,军政主官的来源有个共性,那就是全部产生于红一方面军,比如一野的彭老总、二野的刘邓首长、三野的陈老总和四野的林罗首长,原因众所周知,点将是需要非常熟悉的老部下。

某种意义上,也包括第五大战略区的华北军区,司令员是原红一军团的政委聂荣臻。

(莫文骅中将)在四大野战军中,司令员和政委一肩挑的有两位,分别是一野的彭老总和三野的陈老总,而二野和四野则是司令员和政委分设,原因不想展开讨论,这里只说级别。

四位司令员彭、刘、陈、林都是开国元帅,四野罗政委也是元帅军衔,而二野邓政委建国初期是中央军委的秘书长,其实也有资格封帅的,可见,在野战军这一级别,司令员和政委完全是同一级别的。

不光是军衔,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后,这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政委都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重新推选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名单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共12人,很显然,除了毛主席和邓政委没有授衔外,其它委员正是十大元帅。

那么到了兵团一级呢?不妨先看一下解放战争后期我军19个兵团的军政主官名单: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说明一下,各兵团从成立一直到抗美援朝期间,部分司令员和政委人选是有变化的,比如第九兵团入朝时,已经是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委,另外由起义部队改编的三个兵团也没有列入,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级别问题,所以不要分散思路。

在所有的19个兵团中,当时的陈赓、王震、肖劲光和周士第将军确实是军政一肩挑,但是大多数兵团,仍然是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分设。

粗略统计一下,在兵团司令员和政委的行列中,除转入地方工作没有授衔的除外,既有陈赓、肖劲光、罗瑞卿、许光达等开国大将,也有比较特殊的莫文骅中将,所以军衔和级别也是不尽相同的。

1955年的大授衔,其军衔评定标准跟1952年确立的军队级别体系是相关联的,按照规定,“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罗帅)所谓“多数”,意味着并非全部,所以陈赓、肖劲光、罗瑞卿、许光达等司令员或者政委,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被评为大将军衔,而其他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基本都授予了上将军衔。

那么莫文骅为什么没有被授予上将军衔呢?因为他1952年被评为了“副兵团级”,所以尽管莫文骅曾经担任过第十三兵团、第十四兵团的政委,但是1955年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至于说起原因则比较复杂,根据莫文骅将军的回忆,其中有东北军区原司令员干涉的因素。

实际上,就履历来说,莫文骅将军长期在后方和院校工作,担任军政主官的时间较短也是原因,另外,莫文骅来自百色起义的红七军系统,而这一系统中已有李天佑、韦国清两人被授予了上将衔,必要的平衡也是需要的,总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肖劲光大将)虽然是特例,但也足以说明,兵团司令员和政委的级别是未必完全一致的,因为军衔跟行政级别也是挂勾的,比如大将等同于行政四级、上将是行政五级、中将是行政六级,那么显然,莫文骅将军被授予中将衔以后,跟原来的搭档刘亚楼上将就差了一级,跟肖劲光则差了两级,确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土地革命战争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和八路军的纵队、支队、各级军区军分区,也都有司令员和政委职务设置,当然也有一肩挑的情况,其级别其实很难准确定义,有的是旅以上级别、有的是旅级、有的是团级,这些将军后来的发展情况也不太一样,无法准确进行横向比较,在此略过。

到解放战争初中期,各野战军野战纵队的军政主官也称为司令员和政委,1948年底整编之后,当然也就是“正军级”。

不过也是有特例的,那就是部分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军长)有可能在1952年被评为“准兵团级”,比如第一野战军第1军的军长贺炳炎,直接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赫赫有名的“独臂上将”,而他的政委廖汉生将军,1955年授予的则是中将军衔,级别自然不同。

理论上说,副、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而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

所以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57名准兵团将领中有53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另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是不尽相同。

而大多数军长,也就是解放战争中后期的纵队司令员(前期的部分司令员,有的晋升为兵团级首长),都被授予的是少将军衔。

(王震上将)所以结论应该这么下:我军的双首长制度,起源于北伐和红军时期的“党代表制度”,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在高级部队建制中,即由政委(党代表)和司令员(军事指挥员)共同构成“双首长负责制”。

在取消政委的最终决定权以后,双方工作各有侧重,也有责任互相监督,所以其级别是大致相同的,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特殊情况和个别情况也是有的。

而之所以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主要还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因素,将领们的起点和贡献不尽相同。

这一情况到了和平时期就非常罕见了,如今的战区司令员和政委、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警备区和卫戍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其级别和军衔都是基本相同的。

(莫文骅老将军)

部队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双首长工作制,军政长官平级。

区别是司令员主要负责军事业务,政委负责思政工作;军事上一般司令员说了算,其他组织、干部、人事等工作政委说了算;司令员是部队党委副书记,政委是党委书记,日常军事事务一般由司令员负责,但是碰到重要问题、重大事项,需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政委作为党委书记有行使民主决策的权力,有时司令员也得尊重政委的意见。

两个人不分大小,各负其责,互为牵制,形成了特有的领导体制。

部队司令员一般是师级以上的编制才有,像军区司令、集团军司令、空军司令、纵队司令和方面军司令以及警备区和军分区司令等。

担任司令的军衔视所属部队的规模而有所不同,不过至少是上校以上。

一、战区司令员和政委我国目前分五大战区,指的是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为正大军区级,司令员和政委一般都是上将级别。

二、军种司令员和政委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四大军种都是正大军区级,司令员和政委衔授上将。

其中海军司令员、空军司令员和火箭军司令员目前都是军委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

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警部队为副大军区级,司令员和政委一般是中将,也有授上将的个案。

四、集团军司令员和政委集团军一般为正军级建制,司令员和政委一般是少将,少数中将。

五、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各省市自治区军区和集团军一样,都是正军级建制,司令员和政委一般是少将。

六、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军分区主要集中在地市,司令员和政委一般是正师大校军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74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