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星与织女星属于哪个星宿

牵牛星与织女星属于哪个星宿,第1张

牵牛星与织女星属于哪个星宿 是先有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名字,还是先有的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

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我国古代星官体系中,牛宿星官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

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

“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

因此“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观察星象,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

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简单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

有现存的文字记载的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见于汉代史籍,《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谶纬类典籍《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

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地形起于昆仑之虚,日月五纬俱起牵牛。

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

....”我国古籍中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诗经小雅大东》篇,但是文中只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

直到汉时,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在《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

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文学作品,要算《文选洛神赋》了,文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由此来看,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渐渐被古人所意会的。

牛郎织女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先有牵牛星、织女星的名字,然后经人们想象和艺术加工渐成现在的爱情故事。

牵牛,织女二字最早出现在周朝《诗经》里《小雅·大东》篇。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说,织女星整天都在动,却不能为我织衣。

牵牛,叫牵牛星,却不能运箱子。

这里是说,这些统治者研究天文,取得名字,听着好听,一点没用。

实际在讽刺统治者。

再后来到了东汉,出现那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的意思是牵牛织女互相爱慕思念。

这时出现了两星被似人化,并且有了爱情故事。

再后来到南北朝,出现了鹊桥相会故事梗概。

任昉在《述异记》中写道:“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至此故事已成形。

随后在流传中人物便开始丰富,渐成如今模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92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