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活动作文400字

端午节有什么活动作文400字,第1张

端午节有什么活动作文400字 端午节各地一般有哪些活动?

端午时节粽飘香,艾草菖蒲挂厅堂。

龙舟竞渡鼓声响,千秋万代祭忠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粽子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诗人节等等,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吃粽子、做香包的习俗,源于向河里投掷粽子,好让鱼吃了粽子就不再吃屈原的尸身;投香包入河是为了保护屈原的尸身不发臭。

赛龙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逐解救,他们力争上游,追至洞庭湖时不见了踪影。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龙舟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水中的鱼,避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是中国法定节假日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过节方式,比较常见的是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蒿、挂香包、喝雄黄酒等等。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称谓。

节日的由来,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

公元前276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写下绝笔书后投汨罗江自尽。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端午节。

也有一些说法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将伍子胥,或者说是典记孝女曹娥等,普遍被认可的还是为了纪念上文提到的楚大夫屈原。

端午节各地的活动习俗全国各地,古往今来都一些不同的习俗和活动。

广粤一带得益于河多水宽,以赛龙舟为盛。

河北省河北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提前打好井水,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在古代,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在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农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潞安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

漳县,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嘉定县,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

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江西省建昌,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广东省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石城县,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我家乡的端午习俗豫南信阳,包粽子,挂艾蒿,用艾叶煮鸡蛋和大蒜。

一大清早,父母就会从田间地头采集一些艾蒿回来,挂在门口几支,胸口或头上也会别上几片艾叶。

端午节就正式宣告到来了。

用艾叶煮过的鸡蛋和大蒜有祛五毒的功效。

大人会催促孩子们多少都要吃一点。

小时候不怎么爱吃这两样东西,如今出门在外,很是想念小时候艾叶蛋的味道。

信阳的粽子个头都很大,一个就管饱,用一个大锅要煮很长时间。

小时候趴在柴堆上一遍又一遍的问熟了没有,哈喇子都出来了。

虽然紧临淮河,却没有赛龙舟的,我们一帮孩子只能自己拿着竹竿在地上画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394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7
下一篇 2022-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