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化新闻

学校变化新闻,第1张

学校变化新闻 关于学校的新闻

“突然得知学校要改名的消息,我们很多女同学都哭了。

”12月31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文系的三位女同学接受本网记者独家采访时伤心地说。

她们说,12月26日下午一下课,就有同学跑来告诉大家学校要改名。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吃惊,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但许多学生对消息的可靠性仍有所怀疑。

有一些同学就直接找到老师们求证,而老师们都没有给予否认。

当晚10点多的时候,100多名中文系的女生聚集在一起,讨论了是否应该把学校的名字改成“北京旅游大学”,并要求院长出面对改名做出解释。

次日凌晨,她们决定以书面形式来表达大家的心声。

那么,北京二外为什么要改名?在采访中,该院的部分师生告诉记者,为适应这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有人提出要把该院办成一所培养旅游业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所以设想改名为“北京旅游大学”。

而这个设想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该校绝大多数师生的反对。

12月31日晚,记者在该院“6571”网站上看到的一份师生们对学校改名的态度调查显示:表示“支持、赞同”的只有2票,占2.13%;表示“反对”的有88票,占93.62%;表示“无所谓”的有4票,占4.26%。

学校改名为什么会遭到师生们的反对?该院的一位教师说,自从1964年建院至今,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外语翻译人才,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已经得到了社会认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校一旦改名,突出了旅游特色,却把语言特色给抹杀了。

老师们大多是搞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不懂旅游,学校改名也就改变了发展方向,到时候老师们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此外,学校大门口一直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另一块是“中国旅游学院”,没有必要改成“北京旅游大学”。

“我们的校名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拟定的,由郭沫若题写的。

”该院西班牙语系的一位姓王的学生介绍,他们大多都是冲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块金字招牌而来的。

他还列举了反对学校改名的三大理由,一是如果学校改成“北京旅游大学”,不但名字显得不伦不类,社会认不认可也很难说;二是二外是一所综合类的语言高等学府,改成“北京旅游大学”是以偏概全;三是该校校名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有文化内涵的,没有必要去刻意“包装”。

频频“变脸”为哪般 高校校名更改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据悉,全国已经更名的高校不下100余所。

高校名字对学校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校名往往会引导学生填报志愿的走向,而高校也因此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校名,这也是不少学校着急变脸的主要原因。

例如,去年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尽管在招生前作了大量的鼓动工作,但招生工作仍不理想,该校第一志愿录取最高分是山东经济学院的最低分,而在财经类院校中,该校在全国排名第11位,在山东经济学院之上。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和山东经济学院校名对考生而言比该校的校名更具有吸引力。

于是,一些高校开始琢磨自己的校名,有的甚至反复更改校名。

例如北京语言大学创建之初至1996年称为“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7月又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

“一般情况下,高校改名的原因都是由于几所学校合并,或者校名和学科不相适应。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的一位老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院校改名后,专业面拓宽了,向多学科性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迈进,实力往往也随之增强,对考生是一种激励。

他说,考生填报志愿时通常非常看重校名,一看名称内涵,凡是挂有“理工”、“科技”、 “电子”之类的院校通常热得烫手。

去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理科计划招生88人,线上生源达到287人,120%的考生分数线达到531分;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理科计划招生46人,而线上生源达到230人,120%的考生分数线达到532分。

二看地方名称,凡是沾上好地方的院校生源也较好。

像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便沾了“三峡”的光,理科计划招生44人,线上生源达到165人,120%的考生分数线高达509分。

三看名称档次,在同一区域内,通常是“大学”优先,“学院”靠后。

北京工商大学原叫北京商学院,更名后生源异常火爆,单单去年在一个地方省重点批次招生中,其120%的考生分数线甚至超过众多国内一流院校,理科计划招生53人,线上生源达220人。

四看“面孔”。

原名中国纺织工业大学的东华大学此前的生源一般,但更名后,生源质量直线上升,一般本科批次理科计划招生15人,线上生源达到142人,北华大学、南华大学均是这方面的代表。

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再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面孔”每变一次,考生的报考热情就高涨一次。

当然,也有在更改校名上栽跟头的。

据报道,西南科技大学在重点批次录取中便吃了亏,第一志愿未录满。

负责招生的周凤生老师说,学校今年第一次将西南工学院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可能是考生不太了解。

其实,包括像长安大学、东华大学在内,更名伊始,都曾有过类似因“不熟”而造成的“冷遇”,甚至被误认为是民办大学。

因此,一些招生老师说,在缺乏对学校信息了解的前提下,校名很关键,不仅是第一印象,还是一个外在品牌,高校更名也随之逐渐流行起来。

学校运动会新闻报道不是投稿年轻教师们能给学校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优势:一是较强的接受力,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与学生年龄更接近容易形成共鸣,同学生打成一片;三是可塑性很强,只要善于学习提高,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教育技巧掌握很快,能够成长为新形势下的优秀教师!对学校影响方面:年青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新鲜血液,这股力量通过正确引导,会源源不断,一浪高过一浪,打破原有的沉闷死寂和按部就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提高标准,提升档次,增强内驱,强力创新,拉动整体工作向前!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认为,年轻教师刚来不熟悉教育教学工作,一切还在学习与摸索中,但他们身上却有着许多老师所沒有的东西:那就是朝气、活力、冲劲、无畏,仅向年轻老师们提一点建议:勤学习,学习当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将今天刚学习的《中国教师报》2020新年献词中的精华部分共勉:一间教室里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课堂现场与学生对话的那个人,即老师。

课改的旅程里,我们把专业发展锁定在读懂孩子、读懂学习、读懂自己、读懂课程上,期待“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课堂样态不断生长;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能与美好相逢。

教育本来的意思,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

特别欣赏一句话:让课堂看见孩子,让学校看见改变,让教育看见未来。

2020,我们一起来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28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8
下一篇 2022-10-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