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范文

学校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范文,第1张

学校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范文 森林火灾与地被物的关系是什么?

在山区农村干林业工作最怕的就是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不仅预防难度大,扑救难度更大,即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对于森林火灾也是望火兴叹,束手无策,可见森林火灾的危害性有多大。

森林火灾形成的三要素一般将可燃物、温度、火源称为森林火灾形成的三要素,也有人说是可燃物、氧气、火源,但个人认为地球上在哪都有氧气,不是构成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而和温度即燃烧点更密切相关,所以可燃物、温度、火源是森林火灾三要素更为科学、确切。

但无论怎么分,燃烧物都是森林火灾公认的一大主要因素,而且是首要因素。

可燃物是指森林中能够燃烧的枯树、杂灌,依附于地表的茅草、枯枝落叶、苔藓蕨类、地下腐殖质等。

森林火灾与地被物的关系森林地被物是指生长或依附在地表之上的树木、草灌、蕨类以及枯枝落叶、地下腐殖质等,很显然,森林火灾三要素之一的可燃物属于地被物范畴,是地被物其中一部分,是森林火灾最大的诱发隐患,是森林火灾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

如何有效防控森林火灾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很显然必须在森林火灾三要素上做文章,其中温度为自然因素,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要素,只能在温度较高的天气加强防控;火源是森林火灾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撇除雷击的自然因素外,百分之百的森林火灾都和人类活动有关联,因此火源管控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关键所在,火源管控的如何,关系到森林火灾的预防成效如何,因此有效防控森林火灾的发生必须在火源管控上下大力气,下死命令;其次就是可燃物的管控,但是可燃物的管控有很大难度,如常绿阔叶林可燃物少,森林防火的压力就很小,茅草山可燃物多,发生森林火灾的几率就非常大,而且彻底清除可燃物的可能性极小,只能在小范围实施,大面积森林根本无法清理干净地表可燃物,目前来看最有效的可燃物管控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利用开挖生土带或者种植耐火植物建起生物隔离带,来阻止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引起的林火蔓延问题,从实践经验来看,还是具有一定成效的。

因此,风儿作为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一直呼吁森林防火需要从长计议,利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规划建设构筑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覆盖各大林区,各省市县,形成相互闭合的生物防火体系,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安全。

林区内的地被物通常由枯枝、蒿草、落叶、凋落的树皮、干死的杂灌和苔藓长期叠加堆积而成,属于“易燃物”,是引发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是发生森林火灾三大必要条件之一(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火源),是助推火灾的帮凶。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大灾害,被公认为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

每一次森林火灾都会损毁村人业资源、危及生态安全。

防止森林火灾,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群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多种林产品,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功能,并为人类提供康养、游憩等社会服务,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我国属于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

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尤其是1987年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发生的“5.6”森林火灾,是建国以来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七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引燃地被物而演变为重大灾害的。

所以,各大林区的森林防火职能机构,几乎在每一年的秋季或者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前,就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林区主干道两边、古树名木保护地、人工林和重要的国防设施等重点区域和要害部位进行地被物清理,以防止林地表面的可燃物引发森林火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注森林防火工作,出台了系列的法律法规,颁布了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并新设置组建了国家应急管理部。

森林防火工作正快步迈入法制化、科技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48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