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学校结业典礼

幼儿家长学校结业典礼,第1张

幼儿家长学校结业典礼 为什么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学校

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学校的目的就是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掌握先进的育儿理念,和知识技巧,这样的话才能够培养出健康活泼的孩子,而且家长越早掌握育儿知识,越有好处,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吧

马云重回母校谈教育:家长倾向于把孩子放在无菌室里培养,其实是害了孩子!你怎么看?

2019年7月15日,马云重回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因为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和乡村校长正式结业了,并且首届马云乡村师范生颁奖同期举行。

在这一隆重的仪式中,马云在乡村教师启航典礼上致辞,分享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同时也触动了小徐老师的内心。

马云此次致辞,主要围绕“教师和教育”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徐老师总结了一下马云的观点:一、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首先要给老师们最好的教育,老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更要学习如何去教。

在马云看来,有知识和会教书是两码事,教学的技能、课堂的组织、孩子的心理等等都要靠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感悟出来。

马云说,要想让老师快速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就要在老师培训和成长上下工夫,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位校长游学以色列,去死海体验时,喝了一口水,结果把他盐得喝了五瓶清水才缓过劲来,当这位校长回来给学生讲这五瓶水的科学故事时,学生非常爱听。

小徐老师觉得马云举的这个例子非常好,恰好说明了今天我们的老师欠缺的东西,我们老师欠缺什么呢?首先,我们教师欠缺眼界。

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养人的浩然正气,然而纵观今天的大多数教师,他们工资低微,即使去超市买个菜,也要挑最便宜的,买本书、看场电影对老师们来说,可谓极尽奢侈,就更别说旅游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人的工资待遇不足于养家的时候,他的眼界就局限于一日三餐。

老师为什么最问家长找事?因为老师们赔不起高昂的检查费,老师为什么最不敢反抗,因为他们的饭碗被打碎了,他们连点维持生计的积蓄都没有……其次,老师欠缺的是胸怀和胆量。

老师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然而他们却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因为他们不敢放手去教,上有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为准的评优评模评职称,下有虎视眈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以学习分数为标准的家长们,在这种形势下,要老师敞开胸襟,去干一场自己认为对的教育教学活动,说实话,没有几个老师敢做。

所以他们欠缺的是胸怀。

马云举了一个山西地理老师,高考后,带领孩子们骑单车去上海的例子,感慨万分,认为这个老师才是有担当,有责任,有教育情怀、有伟大胸襟的会教书的好老师,他不仅教会了孩子地理知识,还教会了孩子探索未来的能力。

是啊,这样的老师太难得了,但是现实中又有几个老师敢这样做?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安全起见,广大小学生的体育课都被迫取消了,因为一旦体育课上,学生有个扭伤或者疲惫,难保哪天会碰上一个找学校和老师负责的家长,老师们怕啊,因为老师们身后没有人撑腰,家长只要一闹,老师们就得受处分,就得赔礼道歉,就得赔钱。

试问,给他们多少胆量,他们敢作出带孩子们远行的决定?小徐老师也真正佩服那个带孩子们骑单车远行的年轻教师,认为这样的老师才是教育之幸,学生之幸,但是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老师早已被吓破了胆,没有这样的胸襟了。

可是,这能怨老师吗?二、马云说,老师们的眼界是学生们的眼界,老师们的胸怀是学生的胸怀,老师的情绪是学生的情绪,教育要有责任和担当,才能教育出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

然而,教育要想有责任和担当,老师的背后得有人才行——老师的背后得有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担当,这样的老师才敢担起责任,才能教育出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

现在的教育人人都可以指手划脚,现在的老师俨然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老师对学生管得严,会被人们说成没有人性,说成冷漠无情,不配为人师,如果老师对学生管得松,又会有人说老师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更别说,个别家长只要是觉得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也不问孩子在学校是如何调皮捣蛋,就先要问责老师,然后各方面压力一下子压向老师,受处分,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成了家常便饭,在这种教育形势下,你让老师们有担当,对不起,老师纵有铁骨,也早已被各方神圣打烂了不知多少回了。

正如马云所言,过去我们担心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的倾向,是把孩子放在无菌室里面进行培养,而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一个在学校从来没有被老师说过重话的孩子;一个在学校老师从来不敢管的孩子;一个写不完作业,老师也不能让孩子罚站补齐或者加倍多写几遍的孩子;一个在学校打架,老师制止过程中不能被老师打的孩子……请问这样的孩子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离家出走,动不动就感觉活着没意义,甚至跳楼自杀之时;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巨婴”,变成“啃老族”之时,甚至家长不满足自己的愿望就恶语相向,或者拳打脚踢之时,亲爱的家长们,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请你们好好反思一下,如果继续这样养孩子,这样要求老师教育孩子,最后受伤害的又是谁呢?是的,教育需要责任和担当,但老师的脊梁骨早已被压断了,要想教育出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首先老师得先站起来,而老师如果能站起来的话,他们的背后得站着家长、站着教育部门,站着法律,站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

何谓“无菌室”? 无菌室是用板材和玻璃建造的清除了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密闭小房间。

一般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工厂,如转基因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实施,高质量光学产品的制造、测试等等。

可见环境要求极高的无菌室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理论上说,孩子在这样的没有任何干扰的“无菌室”里成长,应该更安全、更顺利、更茁壮。

可关键在于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小时候可以“足不出户”,在父母营造的无菌室里成长,但终究要迈出家门的。

而室外可以说是细菌的天下,试想,一个毫无抗菌能力的肌体,如何生存?所以,马云所言“把孩子放在无菌室里培养,其实是害了孩子”是一句现实性极强的至理箴言。

那些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认为“优越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观点只能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因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没有外在因素干扰、影响的优越环境。

因此——父母育儿在理念上要 “学会放手”。

不要深思熟虑、谨小慎微地去为孩子清除成长道路上的杂草荆棘,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创造“无菌”的优越环境。

呵护是必要的,教育、引导是父母的责任,但一定要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去尝试生活、摸索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的大染缸培养“抗菌素”。

父母育儿在行为上应理性地杜绝溺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使然,这决定了溺爱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不自觉的行为,所以每一位父母都知道溺子就是害子的道理,可一面对孩子就会做出无节制的表现来。

所以在溺爱孩子的问题上,需要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无形中就给予孩子家庭的最高待遇、让孩子成为全家人围着转的核心、一切包办代替、袒护纵容、满足一切……这些无一不需要父母理智地反思、对待。

父母要主动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

比如从小就训练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上学后就不会因瞌睡而万般呼叫也不起床的局面;每天安排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培养其责任感;坚持陪伴孩子晨练,周日带孩子去爬山等等,让孩子在吃苦中成长,而不是培养成一枝温室的花朵。

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接触社会的环境。

比如,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竞选当班干部,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有了能力就让孩子自己骑车上学,让孩子在外在的风雨中自然、健康地成长,而非营造一个“温室”,为孩子遮风挡雨。

总之,孩子是弱者,爱子又是天性,所以育儿最容易偏向。

呼吁天下所有的父母,一定要时刻保持理性,警惕温室盆栽,无菌室育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71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