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读后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读后感,第1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读后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1。

这是毛泽东第一篇完整的从军事角度分析的文章。

可以看得出,在之后很多的重要战略决策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定了下来。

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阶段已经明白,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需要依靠并没有太多经济基础也没有更多文化背景的农民阶级来实现。

这个选择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难决定的,因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很长时间,由于资本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让很多人对农民阶级能够作为中国最终的统治者的想法已经开始动摇。

然而,毛泽东已经看出,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一个人数最大的阶级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而这也使得选择的必然结果必然是农民阶级。

当然,毛泽东也说到“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这里其实是对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的合理分析。

能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全面的分析判断,即使在现今社会也是不易的,尤其在政治领域。

在“三湘赣边区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中,我们能够知道,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很清楚,在军事力量不如对手的时候,应该避免正面的阵地战而选择依托有利地形而展开的游击战和反围剿战术。

这样的战术,虽然说的容易,但是即使在经历了四次反围剿的成功后,党内很多人依旧没有看清自身力量是不足以开展正面阵地战。

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的言论不仅在当时是极其先进的,即使到了解放战争的中后期——徐州会战的时候,解放军依旧按照这个的方针,并结合快速运动取得了这个世界现代战争历史上有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会战。

“反对冒进政策”可以说在大多数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都是一个较为稳妥的选择。

包括,后来的几次反围剿,也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多说明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往往并不能占到很多便宜,反而会将自己放在一个明处,让自己所有的弱点都暴露出来。

然而这些方针政策要想很好的得到统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在这里便能够看出毛泽东已经在其中总结出他的军事思想,为后来的方针制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五经济问题”中我们看到,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与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思想相比就要显得差了很多。

虽然,他知道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是从始至终都没能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其实对于任何时代的毛泽东而言,经济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他的一个问题。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只是一个在野党,并没有收取税费的权力,而他们也不可能会得到大财团的经济上的扶持,而农民阶级并没有太多的结余。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经费都十分紧张。

直到抗日战争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使得这个问题能够得到一些缓解。

可以说毛泽东这第一篇完全的军事上论文在当时是前卫的,也正是由于他把握到了军事战略上的正确方向和具体战术上的实际运用,才有接下来的几十年的“逆境中成长”的结果。

2。

人们的忧虑不无根据,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和对革命人民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其表现首先是革命高潮时期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暂时被镇压下去。

在国民党高压政策下,工会解散,许多工会领袖和积极分子被逮捕和杀害;斗争规模小,取得的胜利只是少数,经济斗争多数,而政治斗争较少,这表明工人运动已由进攻转入防御;农村的斗争也处在此起彼落和散漫、不集中的状态中。

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

……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好起来。

”其次,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革命高潮时期混进来的不坚定分子,消极,动摇,甚至叛变投敌,党员人数大大减少。

再次,革命阵线缩小了。

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反革命,上层资产阶级发生了很大动摇,剩下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力量也受到严重损失。

这个时期,军阀势力发生了重大的消长变化。

北洋军阀的统治在逐渐让位于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新的军阀的统治,而后者比前者的残暴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反革命力量在城市中更为强大,一时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这就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有两个问题:一。

是否继续领导革命?答案是肯定。

二。

怎样领导革命?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为了争取人民民主,反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至1928年底,全国先后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开辟了大小根据地15块,然而面对敌强我弱,“白色政权”包围“红色政权”的严峻现实,党内有一些人怀疑革命根据地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对此,1928年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起草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展的原因、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总的来说,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三者紧密结合,就是红色政权的观念。

在《红》一文中,毛泽东论述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主要条件:一。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而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的分裂削弱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斗争,削弱了反革命统治,这使得“红色政权”得以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存在和坚持下来。

二。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并能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了民主革命的地方。

如湘、鄂、粤、赣等在二六、二七两年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这些地方的群众受过革命的洗礼,有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

三。

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

在中国,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之间和各派军阀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广大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因而红色政权必然能长期存在和发展。

四。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五。

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正确,是保证红色政权的主观条件。

这样,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进行反对三个敌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初步揭示了在农村聚集力量、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它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空前创举,对世界落后国家和地区也有重要意义。

《红》的提出如一场及时雨,使得在“中国是否和如何进行革命”这个问题上有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首先,该理论是在深谙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人不因第一次国民革命的失败而放弃成功的希望。

同时也看到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

其统治基础是薄弱的,其根本弱点是脱离了人民和内部冲突。

虽然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削弱,但革命发展的基础仍然是雄厚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在于认清形势,正确地确定革命的任务,坚持革命旗帜。

其次,《红》吸取了几次起义的失败教训,总结了新形势下如何继续革命的经验。

南昌起义没能和当地的农民运动结合,广州起义想占据敌人统治中心的大城市,它们最后都失败了。

而《红》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三者紧密结合,井冈山斗争取得的巨大成绩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制止了自“八七会议”以来的“左倾”情绪的继续扩散。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挽救了党,但是,这次会议反右而未防左,后来又导致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左倾”盲动主义,如提出了“城市中心论”。

3. 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 他被全世界尊重,他令亿万人景仰,在中华民族几乎陷入绝境的危难时刻,有他力挽狂澜的身影,同时这个身影也永久的铭刻入史册。

毛泽东,在我心中,是国家领袖,政治家,军事家,是诗人,书法家;最爱其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气势,“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哲理,“已是悬崖百仗冰,她在丛中笑”的乐观。

再爱其大气磅礴的行草,而对他的文章一直触及很少,今天细读其《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略有所思,难免有误,但悉记录如下。

一、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梳理 这是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也就是说这是会议决议的节选,不仅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条件,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意义。

文章分为六个标题,第一部分是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第二、三部分是核心,总结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及发展中的几度成败,英明和谬误。

第四、五、六部分是对湘赣边界红色政权今后工作任务的部署。

文章的精华就在对红色政权会长期存在的分析上,简明且逻辑性强,令人信服。

对红色政权发展中的几度成败的总结实事求是,一针见血,褒贬分明。

有感于文章清晰的条理,我也将感想分条列出。

二、这篇文章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文章写于1928年10月,这是一个什么时刻?1927年夏,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八七会议上,1922年二大以来陈独秀的右倾需错误终于得到纠正,故在我看来当时,革命刚刚经过最低谷,一切需要休养生息和重整力量以待一个新的革命的觉醒,事实上1919年到1930年可能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诞生到逐渐成熟的时期,而中国革命经历的惨痛失败使党内外救国人士陷入绝望;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标准的以城市为中心暴动的革命,付出“无量金钱无量血”的革命尚且未获成功,一群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占据了一些边界区农村,建立的力量微薄的红色政权难道能取得成功?能存在下去么?我想,在当时持否定或非常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要想挽救革命,先安抚人心,让大家有信心相信,我们有未来。

毛泽东此时写下这些文字正是在给予每个人这种信心——那是一种信念。

三、由文窥人 的确,以前对毛泽东的了解限于其军事的,文艺的才华,此文帮我了解另一面的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一次直接的接触。

对于毛泽东个人,写作此文正是他的思想的形成期,后来他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理论著作中的思想,再此文中已能找到一些雏形。

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条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亦跃然于字里行间。

因为此时他已做过充分的调查实践并且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然而我认为毛泽东是伟人不在于他善做调查,作总结,在于他不走寻常路,敢于从经验中有所创新,有所坚持:八七会议上确立的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在本文中再次体现,毛泽东指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这里我注意到,他特别强调是正式武装,他坚持武装斗争的思想表现得很坚定。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在右倾思想统治了党若干年之后,在一次次武装暴动失败之后,在激进教条的,妥协软弱的,呼吁改良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中,谁能理智的审时度势,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特殊之处?谁能果敢的站出来,仍然坚定地为革命指明方向?谁能胸有成竹的指点过失,褒贬成败?这需要丰富的经验,睿智的思维,需要勇气魄力。

无疑,毛泽东作了这一切,在那个“寻找方向”的年代,为中国革命探索开拓出一条出路,历史证明,这正是唯一正确的路。

此时,不禁感叹:非常人也!历史选择了伟人,伟人成就了历史…… 四、联想一下现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关于那个动荡时代的种种,已沉淀为往事,由后人评述,抬起头来,是现实的天空。

其实为什么这个年代还要学习毛泽东思想,真正明白答案的人恐怕少之又少。

我的观点是:除了书中讲的各种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学以致用。

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的思想,还包括哲学的,经济学的,史学等范畴,折射出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生活的态度等,正如书中说这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许多思想在我们当今仍没有过时,学习它可用它更好的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

比如实事求是的精神,读这篇文章过程中,就深深感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态度,写文章有就直接说有,错就不犹豫的批评,问题短期没法解决就坦然面对……单从这一点,学习其思想就是相当必要的。

君不见当今社会从政府机关到小学校园也都流行搞调查——研究性学习,然而胡编造假成风,真正行动的是少数;君不见大学考场作弊者多如牛毛,更令人痛心的是监考的助教、辅导员们对这一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不管;君不见当代人已习惯对问题避重就轻,于是夸大政绩隐瞒矿难遇害人数,于是我们看到听到一片光明,然而这不代表问题已经消失!或许这个时代前进的太快,于是多了几分步履匆匆,少了一点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

然而,我愿意相信,如实事求是这样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会被传承,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为人们的思维习惯。

因为,真理应该永恒。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78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9
下一篇 2022-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