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基础训练开设学校

工程基础训练开设学校,第1张

工程基础训练开设学校 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校的有哪些呢?

谢谢邀请,我们经过研究提出以下观点,希望能够解决您的问题。

这两年人工智能的火热,带动了一大批专业越来越火。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专业就是智能制造

在2011年前后,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随后各个大国都相继推出各自的工业发展蓝图。

比如美国2011年宣布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日本也提出了制造业“十年计划”。

在之后,英国、韩国相继公布了自己的工业发展路线图。

2015年,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蓝图。

虽然各国的具体路径不尽相同,但是其关键的核心都在于智能制造。

战略布局、科研为先,在智能制造领域,各国的科学研究都在稳步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次美英德等国家走在了前面。

一是在该领域的研究发文数量上,美国居首位,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再次是日韩两国,而我国的发文数量与上述几个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研究内容,上述国家的研究内容更加细化,从早期的概念、理论研究转入了计算仿真、数据研究、案例研究定量研究阶段,并且这些研究往往都更具备实践意义。

在这样的势态下,我国进入了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转型节点,这体现在,行业规模的扩大。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达到2200亿美元。

同时也体现在该领域人才基础较为薄弱。

面对这一现象,201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和审批结果中,终于出现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同时公布了开设此专业的5所大学,他们是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南华大学。

2018年9月,这些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相继开学。

从目前可查阅的资料来看,由于学校的背景不同,该智能制造专业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同济大学的优势在于依托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业软件等优势学科专业教学积累,加上多年与德国大学、海外企业的合作,学校请到德国、美国、日本的教授授课,给学生提供提国际化平台。

上海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则是开设于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机械自动化工程系,主要面向的还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

汕头大学则是利用电子工程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的资源来进行办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则是新成立智能制造与控制学院,该学院的前身是机电工程学院,优势在于机械工程学科。

纵观五所大学开设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都有很强的应用教学元素,部分院校也有着很强的国际资源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未来,这些专业将面临学科建设、企业合作、产业融合、科研反哺教学、实际就业方面的考验。

相比之下,美国的院校则是利用学分制,鼓励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推动智能制造学习和探索。

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尚不好说,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学推动该专业本科教学,重在培养系统性人才,而只有在人才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跨学科培养,从当下来看,这样的路径更加因地制宜。

对于解决行业发展首要面临的人才缺口问题有着很好的作用。

京领新国际(微信:KingLead01)长期关注中国公办大学、民办大学、海外大学、国际学校,提供大量优质原创内容、资讯,欢迎你的关注。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号)公告,我国高校首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只有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及汕头大学通过审核。

(原创)文 | 刘成军,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发起人,造奇智能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知识付费实验室产品经理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智能制造被确定为主攻方向,至今已三年有余。

在智能制造政策体系、范式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等各有着墨,但力度不尽相同,有些俨然走在前面,而诸如人才培养等方面,依然缺乏有力支撑。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

关于新工科的讨论在学界弥漫,主要在教育系统探讨,但未能引起产业界的更多兴趣。

据[造奇智能]新媒体了解,目前教育部首批同济大学等四所高校率先开始“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一、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设置背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深远的变革。

为了在世界制造业格局变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

为此教育部首批同济大学等四所高校率先开始“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

智能制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工业以太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集成,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成为具备综合设计、优化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在企业中能够进行结构性、系统性的优化设计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

机械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工业物联网、RFID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数控机床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智能仪器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智能工厂集成技术、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

[2]二、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掌握机械、电子和控制等基本原理和知识,工程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获得良好工程训练,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系统的架构、规划,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

深度思考、认知升维、跨界连接,欢迎加入#工业互联网研习社#社群(欲加入研习社,欢迎私信咨询)—笔者在知识付费领域的探索,2018年1月1日,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独家推出、业界首份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质量实名付费社群——[工业互联网研习社],依托[知识星球]而建。

致力于打通工业互联网从资讯→信息→知识→认知→见识→服务的链式通路,助力您的职业发展和机遇把握。

这是在工业媒体与知识分享领域的知识付费尝试!—近300位付费研习社社友遍布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武汉、芜湖等工业重镇,初步构建起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底层数据采集、工业数据分析、系统集成商、大学及产业资金在内的全国价值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82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0
下一篇 2022-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