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教育研究课题

家庭学校教育研究课题,第1张

家庭学校教育研究课题 请您谈谈:教师做课题研究是否影响他的正常教学?

教师做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不会影响他的正常教学。

一、老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有人质疑,课题研究应该是科研院所或大学进行的工作,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中小学教师是需要课题研究的。

首先,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包括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 *** 作等,每一个方面都制约着教学质量。

其次,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际组织者,必须在实践中寻求最优化设计。

比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师提问的启发性、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等,都要课前经过老师的思考研究,才能实施。

这个过程,可以随意,也可以规范。

最佳选择就是以课题化方式进行研究。

二、老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最合理?课题研究不能假大空。

有一些老师觉得课题研究是负担,影响教学,问题就在于课题研究脱离了工作实际,申报那些与自己关系不大的课题,或者题目本身太大,根本不适合普通老师研究。

老师要研究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价值、结合实际、边研究边改进。

比如,教师提问的设计研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等,都是老师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确定完课题之后,就是进入研究阶段了。

课题研究的好处是,引导老师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的程序是,提出一个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拟订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积累相关数据与材料、撰写观察报告、研究心得或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过程,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一个路径。

作为老师,不用长篇大论的去过多描述,不要急于求成,但是要清楚这个思维过程。

总之,老师应该进行课题研究,重点是要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不能陷入繁琐的研究当中,让课题研究影响自己的教学。

关键要看他搞的是何种类型的课题研究。

如果教师围绕改进自身教学而研究,这样做课题研究不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反而对他正常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课题,大多来源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困惑教师教学的问题解决了,他正常的教学水平会上一个台阶。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问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教师做课题研究还有利于他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反思。

教师要认真做好一项教研课题,必然要围绕着他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对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和改进,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个人教学水平的过程。

大量教师成功的案例说明,教师只有把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才能走出一条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

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先通过做课题研究,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后来又继续通过课程研究,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师。

当然,教师做课题研究不能有功利思想,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而搞研究,不能为了发论文、出专著而搞“空中楼阁”式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而且给人以不务正业之嫌。

教师应把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写在课堂上,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487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0
下一篇 2022-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