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发布

学校科研发布,第1张

学校科研发布 作为一名高校新教师,我究竟应该侧重教学还是科研呢?

这个问题目前在高校人事工作中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除非你应聘的是三本、专科这样的纯教学类高校,你进入高校后首先要保证的是你的科研!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真经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博士刚毕业或者博士后刚出站进入高校时,通常还比较年轻,家庭负担小,创新能力强,工作干劲足,因此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不做点科研,等年龄大了,恐怕就沉不下心来了。

第二,博士在上学期间一直是做科研,生活工作状态有很强的惯性。

如果接着做科研,那根本就不用适应,上手很快。

但如果转去做教学,那又要转换工作节奏,因为做教学和做科研完全是两码事,思考的内容也不一样。

第三,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非升即走了,而留校考核条件根本不看教学,就是看科研,你去学校上两年课,最后留不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受影响,所以进校后,首先让自己能留下来才是关键。

对于不实行非升即走的高校,科研其实更重要,因为这类学校的科研条件往往差一点,如果你不能借博士期间的积累赶紧做做科研,冲击一下副教授教授,恐怕用不了两年科研就全荒废了,学校也不会再给你支持了。

说以上三点,并非代表我认为教学没有科研重要,真经认为,教学应该是有一定学术经验和积累的老教师更为擅长。

年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历练,再进行教学训练,更加符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新教师一定要保住自己的科研,直到真的做不动的时候再说。

现在高校逐步开始进行分岗制管理,分为:教学岗、科研岗。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自由选择,比如:(1)如果你侧重当一名教学的老师,那么主要工作就是给学生好好上课,而承担的科研任务就比较少,仅仅完成一项教学研究课题或者教学论文就可以;(2)如果你侧重去当一名科研工作者,那么对科研成果要求比较多,而承担的教学任务就比较少,比如一周就需要给学生上1-2次课,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

(3)你也可以遵从学校的安排进行轮岗,逐步摸索自己的适合方向。

以后这种教师发展方向将逐步实行,此方案为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细化之后也为教师的发展指定了方向。

《方案》的具体内容,对教师的发展方向选择有重大指导作用,比如:(1)针对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唯”学历………而是要求素质教育阶段教师以实际教学质量为主,注重师风师德建设;(2)针对高校等高等教育,也是要求不再唯论文、唯课题、唯学历来评价教师教学,同样注重师风师德和教学质量,(但是高校学生没有升学任务,高校又承担科研任务,所以需要寻求明确的发展路径,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岗制,一部分老师从事教学,一部分老师从事科研,两者都能发展)。

原来高校教师的评价方式,导致了你现在的问题:在985、211等重点高校里边,教师往往重视科研,不太重视教学,很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是非常少的,主要精力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

甚至很多教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自顾自的念教材,或者是念PPT,至于学生上课能不能听得懂,甚至有没有在听课,老师都不会干涉和管理。

这是由于在高校里普遍形成了一种“唯论文”评价体系,就是以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主要评价,如果这个高校教师课题拿的多,论文发的多,那就优先评职称,就被认为是优秀的老师。

比如有的高校规定发表7篇SCI,就有资格评副教授,而那些潜心在教学一线岗位上教育育人的老师,却因为没有科研成果,职称永远得不到提升。

旧的评价方式存在优点,也存在缺点:(1)优点就是非常的公平,并且非常好评判,学校借助外部核心科学杂志的录用稿件情况或者获奖情况,对老师的能力进行判定,因为这些材料有利于学校的知名度和科研实力的提升。

也让那些善于拍领导马屁、善于搞人际关系、有后门的老师没法得到提升。

(2)缺点就是导致老师不重视教学,失去了高校教育育人的本职工作,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帮助,大学里培养的学生也只懂得课本知识,而没有真材实学。

(3)最严重的缺点就是发现:投入了这么多的科研经费,发表了这么多滥竽充数的论文,但是都没有转化为成果!没有给科技水平带来进步!《方案》为你提供了发展方向。

这个方案很快将在各个省市学校进行细化施行,现在你的选择应该有方向了,就是看你适合做什么。

待在教学一线上从事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发展前途,也可以评上教授等职称。

这尤其对普通的二本院校教师来说,是最轻松最容易的职业发展方式,毕竟在二本院校里科研实力比较弱,科研环境比较差。

我建议你:根据所在高校情况,以及自己的优势进行选择,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从事教学,将来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我进入高校之后,首先选择的是教学,然后尽量去做科研。

这是根据我自我优势和所在学校决定的,先把教学工作做好,保证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然后如果发现自己有科研能力,再往科研方向发展,毕竟教学有一定心得和体会之后,需要把它做到科研上去,然后科研取得成就之后,可以反哺教学,让自己教学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5510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1
下一篇 2022-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