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放学路上 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走在放学路上 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第1张

走在放学路上 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发现什么,还发现什么?补充句子

1、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了这被遗弃的小狗,还发现不远处的脏兮兮的小猫咪。

2、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发现知了还在树上高声歌唱,还发现农民伯伯还在田野里辛勤的劳作。

3、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发现天上的云在飘荡,还发现远处的树叶在摇晃。

4、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发现天上有一群白鹭飞过,还发现飞机飞过。

5、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发现树底下的老人在下棋,还发现河里的鱼在欢快地跳舞。

扩展资料:造句技巧:1、正确理解词义。

正确理解词义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根据词义特点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理解,这样才能造出合乎逻辑的句子来。

2、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对学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实。

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学生是这样造得:“我家种的冬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

”这个句子造得比较具体、形象,却不真实。

我对学生说:“南瓜不像大篮球,而是像个枕头。

所以说,造句也应该强调真实性,不然的话,形象的描写,就不准确;具体的叙述,也是错的;感情的抒发,也就不真实。

3、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

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4、“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

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造句的时候,不但要让将句子造对,还应该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指导: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干什么。

我们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

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

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

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

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

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

”(“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6、造句的词语,一般都是课文中新学的,所以造句前要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它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何区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到这个词语。

7、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

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小学生因为词汇量有限的缘故,在造句上总会大伤脑筋,其实只要找对了方法,造句并不难。

有句歌词是“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我仿佛又看到了你在我的身旁也许只是太过思念造成的假象…”的是什么歌啊?怎么找不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5555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1
下一篇 2022-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