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什么》读后感

《化学是什么》读后感,第1张

化学是什么》读后感 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500字

大佬们,给点分吧哈哈哈在城市灯光还没有太污染天空的时候,天文学可能是最能激发人们求知兴趣的学科。

接下来的学科可能就是化学了。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化学打交道,比如,钠的焰色反应大概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可以说,相比其他基础学科,化学算是一种“生活的知识”,虽然系统性不如数学和物理,但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非常“显见”,不像数学和物理那样隐藏于现象之下。

学时,化学是我学得最仔细的学科,化学教课书我都会通读,因为那些化学知识非常有趣。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学时的化学教科书就是“趣味化学”的顶峰了,直到我前几天看到《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

这是一位收藏家写的书,写得很有趣味,里面有些知识让我耳目一新。

一位收藏家为什么会写一本化学元素的书呢?因为他是元素收藏家!在这本书里,除了能看到各种大块的纯金属、各种稀土元素铸造的硬币外,还能看到美丽的矿石和各种过去生活中神奇的物件(例如:放射性保健品——当时的人们对放射性确实是无知。

)。

但是,最让我耳目一新的还是一些之前不知道的知识。

比如说,镓的熔点是29.76摄氏度,铯的熔点是28.44摄氏度。

之前我学到的是,汞是唯一在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这也是为什么汞的偏旁是“水”而不是“金”。

我要是中学时知道在30摄氏度时镓和铯也是液体,那么我定会对此产生疑问。

由于镓的低熔点,一种镓的合金Galinstan在-19摄氏度下还是液体,所以如今温度计里的“汞”可能早已换成Galinstan了。

而密度最大的金属其实不是铱(此前的书都搞错了!),而是锇,而且这密度也是理论上算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完美的样品是不存在的。

而有的元素是让元素收藏家沮丧的——因为它们很不稳定,无法制备,这些元素不一定是那些在加速里制造出来的原子序数很大的元素周期表最后的元素,砹就是让元素收藏者沮丧的这样一种元素。

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中学时我看到此书,也说不定我就去学化学了。

吴非的《前方是什么》读后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12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